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22 12:54
多重利好催化,今日半導體產業鏈迎來強勁上漲。
其中國產AI芯片龍頭寒武紀大漲近13%,年內累漲76%,盤中最高報1188元,市值逼近4900億元,超越中芯國際(最新市值4388.48億)龍頭地位。
半導體產業鏈全線爆發,A股市場,盛美上海漲超17%,海光信息漲超16%,傑華特漲超9%,中芯國際漲超7%。
港股市場,華虹半導體漲近11%,貝克微漲超9%,上海復旦、中芯國際漲超6%,晶門半導體、英諾賽科等跟漲。
昨日,DeepSeek官方宣佈V3.1版本正式發佈,帶來多項重要升級。
據官方介紹,DeepSeek-V3.1使用了UE8M0 FP8 Scale的參數精度,對分詞器11及chat template進行了較大調整,與 DeepSeek-V3 存在明顯差異。DeepSeek官微在置頂留言里説,UE8M0 FP8是針對即將發佈的下一代國產芯片設計。
市場預期代工應該是華為、寒武紀、中芯等企業。
另外,8月22日消息,據The Information,因H20芯片在華銷售遇阻,人工智能芯片巨頭英偉達已下令停止H20 的生產,並要求部分組件供應商停止相關工作。
據悉,英偉達於2023年底推出特供版AI芯片H20,佔其中國區收入80%。但2025年4月,美國禁止其出口中國,6月雖短暫解禁,卻附加15%銷售額分成條件。
在英偉達H20恢復對華出口之際,英偉達在中國市場遭遇了新的障礙。2025年7月31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約談了英偉達公司,要求英偉達公司就對華銷售的H20算力芯片漏洞后門安全風險問題進行説明並提交相關證明材料。
雖然,英偉達迴應稱,其芯片中沒有后門、終止開關和監控軟件。但中國官方仍未打消對於英偉達芯片的安全問題的擔憂。
業績方面,半導體企業業績持續改善。
海外科技龍頭受益於在AI、IoT和汽車等新興領域的持續拓展,業績上行。高通2025財年第三季度營收同比增長10%;淨利潤同比增長25%。
微軟則延續其在AI和雲服務領域的領先地位,2025財年整體營收同比增長14.93%,淨利潤同比增長15.54%;其中,Azure雲服務年收入首次突破750億美元,同比增長34%,成為拉動公司整體增長的核心引擎。
國內市場,受益於下游需求總體呈現復甦態勢,多家半導體企業2025年上半年業績再度報喜。
其中,瑞芯微淨利潤同比增長190.61%,表現尤為亮眼。士蘭微預計淨利潤同比增長高達1042.87%~1203.36%,長電科技二季度及上半年營收同創歷史新高。
南芯科技預計上半年營收同比增長約14%至20%。聚辰股份上半年營收預計同比增長11.69%。復旦微電預計2025年上半年營收預計同比增長1.44%至3.12%。普冉股份2025年上半年營收預計同比增長約1%。
展望后市,湘財證券研報指出,AI大模型的破圈及AI智能眼鏡、AI手機等設備市佔率的提升,帶動端側AI算力的需求上行,驅動高性能以太網交換機、先進存儲產品、GPU及邊緣計算/端側算力芯片等多種半導體硬件的市場需求穩步增長。傳統消費電子領域,智能手機、PC及IOT板塊弱復甦態勢延續,疊加國產化替代仍為大勢所趨,具有自主可控能力的半導體企業有望持續收益。
中信證券表示,AI仍將是半導體產業向上成長的最大驅動力,一方面雲端AI需求持續,另一方面終端AI應用有望加速落地,並且中國半導體廠商在后續AI產業發展過程中的受益程度有望顯著提升,從上市公司的角度其投資邏輯具體可以分為兩條主線,其中雲端看國產化,終端看下游增量。
方正證券研報指出,自主可控是半導體最強主線,從AI算力到製造再到封測,國產供應鏈正在加強配套。模擬IC呈現「量增價穩」的產業趨勢,亦是自主可控核心環節。端側AI,DeepSeek顯降AI硬件門檻,端側大模型的大範圍開展有了基礎。
堅定看好半導體兩大方向:
自主可控:
國產算力產業鏈:中芯國際、北方華創、中微公司、寒武紀、甬矽電子、通富微電等;模擬IC:南芯科技、豪威集團、納芯微、聖邦股份等;
端側AI:
兆易創新、瑞芯微、恆玄科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