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21 14:40
AI播客:換個方式聽新聞 下載mp3
據外媒報道,俄羅斯駐印度大使館官員表示,儘管美國一再警告並因此對印度額外加徵25%的關税,俄羅斯仍預計印度將繼續購買其石油。
此前,印度在面臨美國關税威脅后,曾暫停向俄羅斯購買石油,如今已恢復採購。俄羅斯駐印度大使館代辦巴布什金(Roman Babushkin)在8月20日的記者會上表示,俄羅斯有「非常、非常特別的機制」繼續向印度供應原油,印度進口的俄油將維持在同樣水平。
俄羅斯官員還表示,印俄將找到克服關税的方法。俄羅斯第一副總理曼圖羅夫表示,俄羅斯看到了向印度供應液化天然氣的潛力,並希望擴大與印度的核能合作。
這讓美印關係再度遇到外交亂流。美國總統特朗普的政府聲稱,這些採購為普京持續俄烏衝突提供了資金。事實究竟如何?
在俄烏衝突爆發前,印度幾乎不是俄羅斯石油的買家。但當衝突顛覆了能源市場后,印度在其傳統的海灣地區能源供應中,被歐洲擠出了競爭。與其他能源進口國一樣,印度發現現貨市場和長期合同都因高收入的歐洲買家加入而嚴重失衡。於是,它幾乎別無選擇,只能轉向唯一可供大規模供應的來源——俄羅斯。
曾任印度外交部政策顧問的阿肖克·馬利克(Ashok Malik)撰文分析稱,值得注意的是,上一屆美國政府甚至鼓勵印度這樣做,美國官員還曾公開表示,這一舉措有助於全球能源市場穩定,並維持可承受的價格。
特朗普政府最初似乎對此默許,但突然有一天又毫無預兆地改變了立場。
馬利克指出,印度並不是唯一與俄羅斯進行貿易的國家,即便在狹義的能源領域也不是。比如,中國是其原油和煤炭的最大進口國;歐盟則是俄羅斯液化天然氣和管道天然氣的最大客户。過去一年,歐盟自俄羅斯進口液化天然氣的數量上升,甚至創下新高。土耳其則大量進口原油、石油產品和管道天然氣。
美國自身又是否「清白」?有意思的是,普京在阿拉斯加的講話中提到,自特朗普上任以來,美俄貿易增長了20%。
馬利克指出,儘管俄烏衝突持續,美國仍然從俄羅斯以及白俄羅斯進口化肥以供農業使用,還購買俄羅斯的鈾和鈈來支撐其核能產業。其電子和汽車產業則從俄羅斯採購鈀金。
這些都被解釋為「經濟上的必需」。馬利克説,其他國家同樣可能覺得有類似的迫切需求。
馬利克還指出,印度對俄出口規模極小,每年不到65億美元。而美國的其他親密盟友卻有着更龐大的貿易額,比如,歐盟對俄出口高達435億美元,土耳其90億美元。
誠然,自2021年以來,歐盟的出口額顯著下降,但情況並非表面那麼簡單。布魯金斯學會在2024年9月發佈的一份研究指出,自2022年2月俄烏衝突以來,歐盟,尤其是德國和意大利,對中亞和高加索地區的出口急劇上升。
「這一出口激增規模之大,完全不可能僅僅針對這些國家的國內需求。」該報告暗示,這些貨物很可能被「轉運」,並且對俄羅斯具有重要意義。
美國官員還辯稱,印度利用與美國貿易順差所得的美元去購買俄羅斯石油。但馬利克説,任何有常識的人都能看出,美印貿易順差與印度在其他地方購買能源毫無關聯。事實上,如果按這種邏輯,歐盟等地區的情況更能説明問題:它們對美順差更大,對俄貿易規模也更大。
因此,馬利克分析稱,印度之所以受到針對,僅僅是因為它與特朗普政府的貿易談判仍未完成,印度在抵制不合理的要求和不公平的期待。單獨挑出印度購買俄羅斯石油的行為予以譴責,必然被解讀為對新德里談判代表施壓。這背后的議程本質上是美國的私利,再虔誠的邏輯包裝也掩蓋不了這一點。
最終結果既令人失望,也難以持續。馬利克認為,這種做法正在危及幾十年來建立的政治互信。本周,白宮一名發言人含糊其辭地提到可能對印度「制裁」。財長貝森特和白宮顧問納瓦羅也都發表了批評言論,在印度人看來,這些言辭同樣虛偽。其潛在后果可能影響深遠。
馬利克説,戰略伙伴關係無法建立在虛假的論點、不合理的貿易要求和單方面的排他期待之上。它們需要的是相互尊重,以及對關係是雙向互動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