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21 10:47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阿爾法工場)
導語:從Q2財報,看百度的「激進」與「確定性」。
當AI競賽從「參數軍備賽」轉向「價值創造賽」,百度(BIDU.US&09888.HK)用一份Q2財報向市場宣告:十年技術長跑已成為非常漂亮的AI新業務增長曲線。
8月20日晚,百度發佈2025年第二季度財報,Q2百度總營收327億元,百度核心營收263億元,歸屬百度核心淨利潤74億元,同比增長35%。
涵蓋智能雲在內的AI新業務收入增長強勁,首次超過100億元,同比增長34%;蘿卜快跑Q2全球出行服務次數超220萬,同比增長148%;截至8月,累計全球出行服務次數超1400萬;蘿卜快跑足跡覆蓋全球16座城市。
這些數字不僅驗證了百度「技術信仰」的商業價值,更標誌着其長達十余年的戰略投入開始逐步進入規模化變現期。
橫向對比行業巨頭,百度展現出比谷歌更為「激進」的技術革新姿態。智能雲業務以超越行業平均增速的態勢持續領跑市場,核心搜索業務正在進行十年來最徹底的AI化重構。
縱觀科技產業發展史,那些不追逐短期風口、堅持高強度技術投入的企業,往往能在技術範式的變遷中穿越周期,構築起他人難以企及的壁壘。
這場始於早期的AI戰略佈局,正在技術突破與商業驗證的雙重維度上展現出驚人協同效應。
在AI新周期開啟之際,這家被市場低估多年的技術巨頭,正在迎來屬於自己的長期價值重估時刻。
01 搜索革新:AI重構入口,百度跑在谷歌前面
當全球科技巨頭仍在探索AI與搜索的結合路徑時,百度已經率先完成了從「漸進式改良」到「顛覆性重構」的關鍵一躍。
7月2日,百度AI Day開放日上,搜索業務啟動了十年來最大規模的改版升級。
這場變革不僅限於表面功能優化,而且是從底層交互邏輯到頂層生態構建的全方位重構:傳統搜索框進化為支持千字文本、多模態輸入的「智能框」;「百看」功能不僅支持圖文、音視頻混合輸出內容、並且融合智能體與真人服務能力;AI助手更是實現了視頻通話等突破性交互方式。
更值得關注的是,百度成為全球首個接入中文音視頻一體化生成模型——蒸汽機圖生視頻模型的搜索平臺,目前已接入超過1.8萬個優質MCP,構建起中國最大的AI生態平臺之一。
這場變革的核心目標十分明確:用多模態智能體徹底替代傳統超鏈接,實現從「信息檢索」到「需求滿足」的範式轉移。
與谷歌相比,百度展現出更徹底的「破壞式創新」姿態。2025年3月,谷歌約有13.14%的查詢觸發AI Overviews,其最新財報顯示該功能月活用户超2000萬,覆蓋200多個國家和地區。
但從本質上看,AI Overviews仍以超鏈接為基礎,並未脱離傳統搜索框架,屬於「增量型功能」。
反觀百度,早在今年4月,已有超過35%的搜索結果由AI直接生成,7月最新數據顯示這一比例進一步提升至64%。由多模態和智能體已開始直接替代鏈接,帶來更原生的答案生成和任務完成體驗。
這一變革正得到市場驗證——IDC最新報告顯示,百度AI搜索在中國通用型AI搜索產品中總分第一,尤其在用戶數據和技術能力兩大關鍵指標上均位列榜首。百度Q2財報電話會上,百度透露AI搜索的日均使用時長、UV、留存率均有顯著增加。
在AI重構搜索的浪潮中,谷歌與百度的路徑分野頗具意味——前者以保守姿態推進,后者以「主動破局」的姿態加速探索。兩者共同指向一個事實:未來搜索行業的增長空間,會隨着用户需求升級還有技術突破,持續擴容。
長期看,AI搜索的價值空間遠比預期中大得多。
百度選擇了一條不同於谷歌的激進路徑:不綁定短期商業化,專注用户體驗重構。
這種長期主義思維正在重塑搜索行業的競爭規則——未來的競爭焦點不再是「更聰明的鏈接」,而是「更智能的解決方案」。
從工具到入口,從信息到服務,百度正在重新定義搜索的邊界,也為AI時代搜索提供了新的想象空間。當百度重新定義搜索「超級入口」,AI時代的搜索增長邏輯與價值空間,也在被重構。
02 全棧佈局:構建AI時代的「硬核護城河」
當行業還在為Chatbot的商業模式和用户留存苦苦掙扎時,百度用全棧AI佈局給出了截然不同的答案——這不是單點技術的突破,而是一場生態位的戰略卡位。
作為全球為數不多,在芯片層、框架層、模型層、應用層進行佈局的AI公司,百度從高端芯片崑崙芯,到飛槳深度學習框架,再到文心預訓練大模型,各個層面都有關鍵自研技術,互相反饋進化,實現端到端優化。這種「全棧策略」的優勢,為百度的AI落地應用贏得了巨大先發優勢。
從智能雲業務來看,IDC數據顯示,百度智能雲連續六年穩居中國AI公有云服務市場榜首,2024年在大模型平臺市場以14.9%的份額超越阿里雲,同時在應用市場摘得桂冠。
這組數據背后,是一個經過深度重構的雲服務新模式:傳統雲服務比拼算力規模,而百度智能雲正在定義「模型即服務」的新標準。
百度智能雲在算力上的核心競爭力,來自一個經過精密設計的底層架構:崑崙芯三萬卡集羣與百舸平臺的組合,實現了算力性能與成本效率的極致平衡。
這款專為大模型而生的芯片,可同時支持1000家企業進行百億參數模型的精調,這種規模化賦能能力在全球範圍內都屬罕見。
飛槳深度學習框架則是百度的「祕密武器」。作為中國市場上唯一能與TensorFlow、PyTorch正面抗衡的自主框架,其最新發布的OCR3.0及3.1版本,將30多種語言的文字識別精度提升了30個百分點,構建起完整的技術閉環。
在模型層,文心大模型優勢同樣明顯:在IDC的8項核心評估中斬獲7項滿分,文心X1 Turbo更獲得信通院推理能力最高等級認證。
這種「芯片-框架-模型」的縱向整合能力,讓百度智能雲在幫助企業落地AI應用時,能夠提供端到端的解決方案,而非零散的算力租賃服務。
市場正在用訂單投票。智能雲客户名單涵蓋招商局、國家電網等頭部企業,這些客户選擇百度的邏輯很明確:在AI轉型的關鍵期,他們需要的不是簡單的算力供應商,而是能提供全棧技術能力的戰略伙伴。
智能雲市場份額的持續領先,印證了市場對這種「雲智一體」模式的高度認可。
而蘿卜快跑的全球化佈局則驗證了商業閉環能力。
蘿卜快跑以20.46萬元的單車成本(Waymo的1/7)實現全球1100萬次服務,出險率僅為人類司機的1/14。
近期,蘿卜快跑先后與Uber、Lyft達成戰略合作,計劃在歐洲市場部署數千輛無人車,標誌着其全球化佈局再獲重要突破。
這種全棧佈局的本質不是單點優勢的簡單疊加,而是生態位的系統佔領。
競爭對手要複製百度的模式,需要同時突破技術研發、場景落地和生態建設的多重門檻——這不僅需要鉅額投入,更需要時間積澱和戰略定力。
這正是百度AI新業務能持續增長的核心底氣——它構建的不是單一產品優勢,而是一個能夠自我強化的技術商業體系。
在AI競爭進入深水區的當下,百度憑藉全棧佈局率先實現了從「技術賦能」到「價值創造」的跨越。
當其他玩家還在糾結單個模型的參數規模時,百度已經形成「技術驅動場景、場景反哺生態、生態強化技術」的正向循環,在下一個賽道的起跑線上佔據了制高點。
03 生態閉環:一場「慢即是快」的長期主義勝利
在AI浪潮從技術炫技走向價值驗證的關鍵轉折點上,百度用一場歷時十年的「慢修煉」,證明了長期主義的獨特價值。
這並非一場「疾風驟雨」式的顛覆,而是一場精心佈局的生態進化——百度既要當下收益,更要未來想象。
在當下,智能雲作為企業級AI的核心載體,形成穩定現金流支撐;蘿卜快跑加速出海步伐,在多個海外市場實現落地,單量持續激增,穩居全球第一。
但百度的野心遠不止於此,面向未來,數字人、GenFlow等創新業務正蓬勃興起,全力打造「AI即服務」的全新入口,推動「所有應用用AI重做一遍」的戰略落地。
數字人技術的突破正在重塑整個商業生態:百度慧播星新一代數字人技術的發佈標誌着超頭主播能力復刻進入規模化量產時代。支撐「羅永浩數字人」創下5500萬GMV的技術能力,預計將於10月向全行業開放。
這意味着普通用户也可獲得媲美頭部主播的專業帶貨能力。目前該技術已進入邀測階段,應用於教育、健康等十余個行業的達人與商家。
數據顯示,知識博主艾彌兒的數字人憑藉萬億級知識庫,將用户停留時長提升101%;蒙牛悠瑞的數字人通過全時段服務與動態策略,使轉化率提高33%。
更深層的變革發生在開發領域。Comate AI IDE作為行業首個多模態、多智能體協同的獨立AI原生開發環境工具正式發佈;秒噠平臺以無代碼+AI的方式大幅降低開發門檻,實現「人人皆可成為創造者」的理念,在4個月內創建了20萬個應用。
這個數字背后,是開發門檻的大幅降低和創造力的極大釋放。
這種生態價值雖然難以用短期財務指標衡量,卻是百度最深的護城河。當開發者在你的生態中成長,創新在你的平臺上誕生,這種共生關係遠比任何技術優勢都更加持久。
資本市場的反應印證了這種轉型的價值。花旗銀行維持對百度的買入評級,目標價定為140美元,認為「與Uber和Lyft的合作關係驗證了百度在無人駕駛出租車服務領域的全球認可度」。
高盛預計,百度2025年第二季度雲業務收入將同比增長25%,「隨着規模的進一步擴大和盈利能力的開始,市場將重新評估業務的價值」,這本質上是對AI企業估值模型的刷新——從市盈率轉向生態價值評估。
百度的獨特之處在於,它選擇了一條看似更慢、實則更穩的路徑。當其他玩家追逐模型參數時,它深耕芯片、框架、模型、應用的全棧能力;當行業沉迷技術炫技時,它堅持技術與商業的雙輪驅動。
這種「慢修煉」正在帶來「快回報」:不僅體現在財報數字上,更在於構建了一個能夠持續產生新技術、新場景、新商業模式的創新引擎。
百度通過全棧佈局和技術信仰,證明了技術企業的價值本質:真正的創新不是追逐風口,而是建造風場;不是被動適應變化,而是主動定義規則。這種基於長期主義的生態優勢,正是AI時代最可靠的價值錨點。
當行業的喧囂褪去,百度這種「慢即是快」的哲學,或許正是穿越技術周期的最佳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