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迟到的王者:為什麼蘋果如此晚才進入摺疊手機市場?

2025-08-21 08:33

(來源:CNMO科技)

  【CNMO科技】自第一款量產摺疊屏手機於2018年問世以來,各家手機廠商紛紛推出了旗下的摺疊屏手機。當技術愈發成熟,這一品類也逐漸演變出了多種形態:小摺疊、大摺疊、外摺疊、闊摺疊和三摺疊等。

蘋果摺疊屏猜想圖

  不過,當三星、華為等品牌將摺疊屏手機從概念變為現實,並迭代至近乎成熟的第五、第六代時,市場的聚光燈卻總是不自覺地掃向那個始終沉默的角落——蘋果。為何在這樣一個看似決定未來形態的關鍵賽道上,這家科技巨頭卻表現得如此從容不迫,甚至「姍姍來迟」?

摺疊屏手機當前的「困境」

  摺疊屏手機雖發展數年,但仍面臨一些核心挑戰,這些正是蘋果需要解決的:

  摺痕與可靠性: 儘管UTG和鉸鏈技術飛速進步,但肉眼可見的摺痕和鉸鏈進灰、屏幕損壞的風險仍未完全杜絕。對於將「完美顯示」和「耐用性」視為生命線的蘋果而言,這是一個必須攻克的工程難題。

  軟件生態與交互: 目前大多數安卓摺疊屏手機的軟件體驗仍不及直板手機,甚至部分應用在大屏上的顯示只是簡單拉伸,缺乏真正為摺疊形態設計的獨特交互。而蘋果最大的優勢恰恰在於其軟硬件一體化的閉環生態。

  高昂的成本與售價: 摺疊屏手機至今仍是高端奢侈品,售價不菲。蘋果需要找到一種方式,要麼將成本控制到其主流用户能接受的範圍,要麼提供足夠顛覆性的體驗來證明其超高溢價。

  摺疊屏手機市場已進入「瓶頸」期:集邦諮詢報告顯示,2025年全球摺疊屏手機出貨量預計達1980萬部,但增速已放緩至個位數(2024年為1770萬部)。三星(35.4%)、華為(34.3%)合計佔近70%份額,但雙方均面臨增長乏力。技術方面各家摺疊屏手機也迎來同質化:各品牌聚焦鉸鏈輕薄化、UTG玻璃普及等。

三星摺疊屏

  蘋果的「迟到」,或許就是在解決這些問題。傳聞中,蘋果探索的不僅是摺疊iPhone,還有摺疊iPad。其專利涵蓋了無數種鉸鏈設計(如無摺痕的鉸鏈、自我修復的塗層)、更耐用的柔性顯示屏技術,以及全新的軟件交互邏輯。

從iPod到Apple Watch的勝利公式

  回顧以往的標誌性產品可以看出,蘋果並非熱衷於創造一個新的產品,而是精通將一類產品做到最好。

  2001年問世的iPod並非首款MP3播放器,但它通過極簡的設計、獨特的滾輪和與iTunes的無縫整合,徹底改變了音樂產業;在諾基亞和黑莓稱王的時代,2007年的iPhone用一塊多點觸控屏和iOS系統,重新定義了「手機」的含義,將其變成了一個強大的移動計算平臺;時間來到2015年,在眾多科技公司嘗試智能手錶卻未能引爆市場時,蘋果通過聚焦於健康監測(如心率、ECG)、運動追蹤和奢侈品屬性的錶帶,成功將Apple Watch打造為智能穿戴領域的絕對王者。

Apple Watch

  這些成功案例揭示了一個清晰的模式:等待——觀察——學習——顛覆。蘋果不追求率先試錯,而是耐心等待技術成熟、市場教育初步完成、用户痛點充分暴露后,再攜帶着更成熟的技術、更完整的生態和更極致的用户體驗,以一種「重新定義」的姿態入場,將「賽道」變成「自己的主場」。

蘋果摺疊屏手機的優勢

  站在摺疊屏手機的十字路口,蘋果又將如何「重新定義」?CNMO認為,從產品端來看,蘋果摺疊屏iPhone的潛在優勢共有兩點。

  其一,憑藉這幾年技術的發展,摺疊屏手機在摺痕控制、手機厚度等方面均有大幅的進步,蘋果可以巧妙地站在友商的肩膀上。例如,三星Z Fold7憑藉超薄精工裝甲鉸鏈,在閉合時能呈現出更加輕薄的機身姿態;榮耀Magic V5憑藉新一代航天特種纖維、超高組裝適配精度等工藝,實現摺疊態厚度僅為8.8mm的超薄機身。

新一代航天特種纖維

  其二,蘋果可以憑藉封閉的iOS系統,在摺疊屏iPhone上搭載iPadOS應用,可強化iPadOS應用在iPhone上的適配性,吸引商務用户。通過Apple Pencil與鍵盤配件,形成「手機-平板-筆記本」的閉環生態。

蘋果面臨的挑戰和隱患

儘管戰略清晰,且具有后發優勢,但蘋果仍需跨越三重門檻:

  技術可靠性驗證:摺疊屏長期使用后的摺痕、鉸鏈異響問題需經市場長期檢驗;

  競品價格圍剿:vivo、華為等摺疊屏手機全面覆蓋6999元-萬元以上市場。蘋果的高定價策略可能限制其在覈心市場的銷售。

華為摺疊屏

  用户習慣變遷:摺疊屏手機的核心賣點(大屏娛樂、多任務處理)與iPhone用户「輕量化使用」習慣存在衝突。

  蘋果若想突破這一困境,需重新定義摺疊屏設備的價值主張——從「更昂貴的iPhone」轉變為「移動辦公與創意生產的終極工具」,這要求其在硬件形態、交互方式、服務生態等層面實現突破性創新。否則,即便蘋果憑藉品牌溢價入局,也可能陷入「高價低能」的輿論漩渦。

蘋果入場將意味着什麼?

  當蘋果正式發佈摺疊屏iPhone后,或會對摺疊屏手機市場產生深遠的影響。按照蘋果的市場影響力,或將設定摺疊屏設備在可靠性、顯示質量和軟件交互方面的新基準。它的解決方案也可能成為整個行業學習和模仿的對象。

  在軟件適配方面,iOS的全球開發者和用户基數將迫使大部分主流應用在第一時間為蘋果的摺疊屏設備進行深度優化和重新設計,從而極大豐富整個摺疊屏應用的生態,甚至反哺安卓和鴻蒙陣營。

結語

  蘋果在摺疊屏市場的「迟到」,本質是一場「完美主義」與「機會成本」的賭局。通過犧牲短期市場份額,換取技術成熟度與生態協同性的雙重優勢,這種策略在智能手機發展史上屢試不爽。然而,在摺疊屏這個已從「藍海」轉向「紅海」的市場,蘋果能否再次複製iPhone的成功,不僅取決於其技術實力,更取決於能否重新定義用户對「摺疊屏價值」的認知。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