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長虹佳華:低空經濟是「體系化經濟」 ,需四大維度協同突破

2025-08-21 11:23

C114訊 8月21日消息(苡臻)當無人機穿梭於城市上空配送物資,當低空巡檢服務守護着大型基礎設施安全,曾經遙不可及的「低空場景」正悄然走進現實。作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低空經濟已從概念探索階段邁入局部落地的關鍵期。

近日,長虹佳華接受C114採訪,就低空經濟的發展態勢、技術突破、標準建設及商業落地等話題,分享了深刻見解。

政策領航:從頂層設計到區域實踐的初期探索

過去一年,我國將低空經濟納入戰略性新興產業,各地政府也紛紛出臺諸多配套政策和具體措施來促進低空經濟的發展。長虹佳華認為,目前來看,各地主要是以「基建先行、場景驅動、區域協同」作為業務邏輯,尚處於從概念到局部落地的初期階段。

「當前的低空經濟正處於從技術驗證邁入規模化商業落地前的階段。需要在政策突破、基礎建設、技術攻堅、場景創新(生活服務、應急保障、低空文旅等方面)等四大維度協同突破,才能在未來形成國家統籌規劃、地方特色領航的產業格局。」長虹佳華副總裁周正向C114分享他的觀點。

同時,要充分認識到低空經濟是「體系化經濟」,需要產業、技術、標準、市場的系統性突破。在頂層設計方面,2024年底設立的發改委低空司側重產業規劃, 2025年7月民航局成立的「通用航空和低空經濟領導小組」重點在行業標準。證監會也允許低空經濟企業適用科創板第五套上市標準,為低空創新企業提供了資本市場的有力支撐。「這些組織和政策方面的保障,為低空經濟健康、可持續、正向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在區域發展層面,各地正探索符合自身特色的路徑:深圳以全域覆蓋構建低空運行體系,湖南聚焦政務治理拓展應用場景,珠海依託海洋資源佈局海洋物流,差異化發展模式初現雛形。

技術賦能:數智融合構建低空安全高效運行底座

當前,低空導航、微氣象監測、自主與可信飛行、氫能動力等核心技術成為攻堅重點,AI 算法也在飛行避障、通信導航、運營管理等環節發揮作用。投資圈對低空經濟的關注已從整機制造轉向核心技術,大量早期投資湧入推動技術迭代,而商業運營的落地又將反哺研發,形成閉環發展。「新技術應用的終極目標是要讓低空飛行器飛得好、運行更安全高效、場景服務更可持續。」長虹佳華周正表示。

低空展翼,數智先行。低空經濟的規模化發展,離不開技術創新的硬核支撐。低空飛行器的立體交通運行不適合照搬傳統民航管理模式,要構建全新的低空智聯網,而這一過程高度依賴數字化系統與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的深度融合,來實現通信、導航、管控、運營服務的自動化和智能化。「建立高效的低空綜合服務平臺就成為一個關鍵的基礎要素。」

在標準體系建設方面,行業仍處於「碎片化探索」 階段。長虹佳華作為核心參編單位,參與了中國信通院組織的多項行業標準編寫,與北斗伏羲合作推動的北斗網格碼技術,在多個省級低空智聯網項目中應用。通過頂層規劃與基層實踐結合,構建覆蓋技術、安全、數據、空域資源的統一框架。當前階段還是要本着因地制宜,實事求是的原則,逐步進行 「統一標準框架下,一地一策」的思路進行落地。

商業閉環:場景落地與生態協同打造發展正循環

「低空是定語,經濟是主語。」構建商業正循環是低空經濟發展的核心目標,而場景的規模化落地是關鍵所在。低空經濟的落地路徑涵蓋產品研發製造、低空智聯網與數字化底座、低空場景服務等多個維度。

要實現低空經濟這一「經濟模式」真正「飛得快、飛得好、飛得久」,首先要系統性進行低空智聯網和數字化系統等建設,這是當前最需要落地完善的方向,低空智聯網與數字化系統的落地,會帶動運營商、AI、ICT產品與服務商等多個行業的發展。

目前,國家發改委提出的「先隔離后融合、先遠郊后城區、先載物后載人」,已經從政策支持到安全保障與商業模式的可行性給出了指導意見。預估未來3-5年,物流與城市治理、巡檢服務等將最快實現商業運營的現金流閉環,而eVTOL載人與數據服務因為需要依託低空數字化基建和適航標準的進一步完善,還需要一點時間。「在這個過程中,必須清楚認識到,安全始終佔據第一位。因此低空安防和低空智聯網數智底座的建設是當前低空新基建的核心內容。」

作為低空經濟領域的「數智綜合服務商」,長虹佳華以「賣鏟子」的業務定位助力生態構建,是連接數智技術與低空應用的價值橋樑。通過整合ICT產品資源,集成計算、存儲、網絡、雲服務、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公司已形成「專業低空產品供應服務」「低空場景解決方案服務」「低空數字基礎設施資源整合服務」三大綜合服務能力。涵蓋無人機、低空數字化底座、反無與低空安防方案、低空巡檢方案等核心領域,並與行業頭部企業、國家科研院校和實驗室深度合作推動先進技術的商業轉化。

面向未來,長虹佳華將發揮自己在ICT、AI方面的技術能力與行業資源優勢,持續積極參與低空領域的數智化系統建設,打造特定場景的領先服務能力,助力新技術新成果的商業化落地,逐步形成更為寬廣的低空生態聯結合作網絡,為我國低空經濟的加速發展貢獻力量。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