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共享全球科技紅利,這隻基金不錯

2025-08-21 09:31

來源:投基記

01

全球科技大浪潮

AI科技紅利驅動下,納斯達克指數從4月8日觸底到8月15日中旬,納指突破20000點大關,上漲超過38%。美股科技「七姐妹」中,英偉達股價飆升到184.5美元,創下歷史新高,成為全球首家市值超4萬億美元的科技公司。微軟緊隨其后。

圖為納斯達克指數K線圖

數據來源wind 數據來源wind

年初,DeepSeek的誕生,被視為挑戰美國AI壟斷的標誌性事件,推動中國科技走向世界舞臺,中國科技資產重估趨勢持續。

東吳證券指出,中國崛起可能推動全球科技競爭優化,而非零和博弈,全球科技將迎來紅利共享。

在此背景下,那些聚焦全球科技的QDII可以關注。嘉實全球產業升級(017730)就是其中之一。該基金主要配置美國、中國和香港等地區的科技資產。

得益於對全球科技熱潮的前瞻佈局,嘉實全球產業升級這一兩年來,都取得不錯的業績回報。近1年、2年,收益分別達到39.85%76.84%,2023年成立以來業績回報105.79%,成為「翻倍基」。

02

AI算力的投資機會

從全球視野來看,全球的AI科技企業正進入 「大模型突破→算力需求激增→雲廠商加碼投入」 的正向循環。

據券商統計,2025 年上半年共有9家主要公司更新模型,總發布模型數量達21個,較24年明顯提速。

到了下半年,更是重磅不斷:谷歌DeepMind發佈第三代通用世界模型Genie 3,Anthropic發佈了Claude Opus 4.1;OpenAI更是發佈了備受期待的GPT-5。

這些模型都在能力上實現躍升,如Genie 3可實時生成720p動態世界,GPT-5支持40萬字上下文處理。

更關鍵的是,它們對算力的需求發生了結構性變化。一來,Token處理量呈指數級增長,算力規模需求激增;二來,模型複雜度提升要求低延迟、高能效的先進算力架構,倒逼全球雲廠商加速從「堆GPU數量」轉向「優化算力質量」。

資料來源:國金證券 資料來源:國金證券

面對算力飢渴,科技巨頭們開啟了史無前例的資本開支狂潮。資本開支增速主導科技板塊強勢走高的邏輯,已在中美歷次科技浪潮中得到驗證。

今年四大雲廠商巨頭都在最新的財報季透露了自己的雄心壯志。

谷歌將全年資本開支上調至850億美元,重點投入AI專用芯片和光模塊集羣;微軟計劃Q3投入超300億美元,重點建設基於英偉達H200的推理集羣;Meta 2026年預計投入超1000億美元;亞馬遜計劃2025全年投入超1000億美元資本性支出,大部分用於AI與雲業務擴張。

這種 「模型突破催生算力需求、資本投入支撐模型研發」 的循環逐步強化,形成持續拉動AI產業的核心動力。

當前AI商業化仍處於爆發前夜。截止今年7月ChatGPT用户僅佔全球互聯網用户的12.7%;美國企業AI使用率目前僅9.4%,未來的空間依舊巨大。但即使如此,頭部公司的變現能力已經顯現成效。Open AI 2025年前7個月收入達120億美元,較2024年翻了3倍,目標2029年衝擊1250億美元。

AI資本開支的強持續性也有支撐。無論是當前財報中巨頭給出的積極指引,還是未來 AI 廣泛應用帶來的算力缺口,都將推動投入增長。

更關鍵的是,科技股的盈利能力也為行情提供了堅實基礎。

二季報顯示,谷歌母公司 Alphabet Q2營收同比增13.8%、淨利潤增19.4%;微軟營收增18%,智能雲業務增速更是達到26%;Meta Q2營收增22%、淨利潤增36%;英偉達最新一季營收更是同比增69%,芯片供需缺口更是其持續增長的核心動力。

嘉實全球產業升級基金經理陳俊傑認為,過去兩年海外AI投資的範式將有機會同樣復刻到國內的投資線索上,半導體行業仍有機會迎來「周期+成長」的甜蜜時刻。

03

借道公募佈局全球科技

對普通投資者來説,想要佈局全球科技,借道QDII是便捷的選擇,而嘉實全球產業升級(017730)正是瞄準全球「科技機遇」的優質工具。

前面也提到了這一兩年來的業績佐證。2.5年105.79%的累計回報率,大幅跑贏同期納斯達克指數(82.28%)及業績基準(34.62%)。

簡單解析這隻基金的優勢和特點:

主動權益產品很考驗基金經理的投資能力。嘉實全球產業升級劉傑陳俊傑共同管理。

通過觀察發現,兩位基金經理,採用了全球視野下的動態平衡策略,為產品的收益保駕護航。

首先是區域靈活調配。

基金摒棄單一市場押注,依據全球科技周期動態調配美股、港股和A股倉位。

可以看到,2025年Q1,當關税衝擊海外科技股時,基金收縮美股資產,將比例從69.41%下調至53.19%,同步加倉國內優質科技資產。

到了Q2,待美股回暖,又快速提升美股佔比至68.97%,精準捕捉全球科技輪動節奏。

圖為嘉實全球產業升級各地區權益資產配置:

數據來源:wind 數據來源:wind

其次,在個股選擇層面,基金既實現了對AI賽道的全面聚焦,又同步完成個股的精準遷移。

今年二季度,其前十大重倉中8只為海外芯片產業鏈企業,完整覆蓋AI硬件 「計算、存儲、傳輸、功耗」 四大核心環節 —— 從算力芯片(英偉達、AMD)、存儲(美光)、芯片設計工具(新思科技),到通信芯片(博通、高通)、模擬與功率芯片(德州儀器、MPWR),一網打盡。其中英偉達、博通等行業龍頭更是長期穩居重倉行列。

除了佈局海外芯片產業鏈,基金還同步捕捉國產科技機遇。國內晶圓代工企業華虹半導體,便在今年一季度首次躋身前十大重倉,它其既受益於AI驅動的數據中心建設浪潮,也承接了美國關税政策倒逼下國內客户的轉單紅利。

數據來源:WIND 數據來源:WIND

總結來説,嘉實全球產業升級始終專注 「在魚多的地方捕魚」,既不侷限於某一區域,也不固守單一賽道,通過靈活調整實現對全球科技紅利的精準捕捉。

展望未來AI市場,基金經理表示:站在當前時點,海外AI發展正逐步形成 「模型 - 數據 - 應用」 的商業閉環,從單點突破走向多點開花,未來千行百業將借AI實現效率大幅提升。迴歸底層邏輯,從第一性原理來看,Scaling Law(規模法則)仍持續有效,對應的,算力是現階段最看好的核心成長方向。

結語:

全球 AI 產業正處在從 「技術奇點」 邁向 「商業落地」 的關鍵分水嶺,過程中出現階段性波動實屬正常;但從長期視角看,AI向商業場景深度滲透、釋放產業價值的大勢,始終清晰且不可逆轉。對普通投資者而言,與其糾結 「何時進場」 的時點,不如聚焦 「如何在場」 的路徑。通過定投方式參與嘉實全球產業升級等為代表的基金,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而且通過定投,可以分散佈局、分攤成本,瞄準全球長期產業升級機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或立場,不代表新浪財經頭條的觀點或立場。如因作品內容、版權或其他問題需要與新浪財經頭條聯繫的,請於上述內容發佈后的30天內進行。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