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我國算力產業邁向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2025-08-21 05:00

(來源:北京物聯網智能技術應用協會)

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現場,華為昇騰384超節點真機前參觀者絡繹不絕,其300PFlops算力受到高度關注;上海儀電智能算力調度平臺2.0對接15家供給方,上架超1.8萬PFlops算力供企業洽談;燧原科技智算部署成果與推理卡應用展臺前,技術交流聲此起彼伏……這一幕幕生動場景,正是我國算力產業蓬勃發展的縮影。

算力作為數字經濟的底座、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引擎,既是推動千行百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支撐,更是重塑全球競爭格局的戰略力量。今年上半年,面對全球數字經濟競爭加劇與技術迭代加速的複雜形勢,我國算力產業錨定高質量發展方向,以「東數西算」工程為戰略引領,不斷夯實算力基礎設施,加速構建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以智算引領、算網協同、綠色低碳為特徵的高質量產業格局逐漸形成,為新質生產力發展提供堅實支撐。

智算能級躍升

支撐人工智能規模化應用

在湖南湘江新區,新上崗的「AI公務員」為羣眾答疑解惑,原本宂長的政策文件瞬息間轉化為精準摘要;在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的機房里,DeepSeek「智算一體機」服務支撐老年專慢病綜合評估檢測、體檢AI報告生成……人工智能的爆發式增長,對算力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旺盛需求。特別是智算,成為以大模型、智能體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應用穩定運行的堅實保障。

工信部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我國智算規模達到748EFlops,佔整體算力規模比重提升至35%,成為算力增長的核心驅動力。國際數據公司(IDC)預測,2025年中國智算規模有望達1037.3EFlops,同比增長超過40%,持續領跑全球

智算能級躍升的背后,是我國算力基礎設施的持續擴容提質。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在用算力標準機架達1043萬架,較2024年增長18.5%

在湖北武漢的中國電信中部智算中心,爲了更好支撐大模型等AI技術與應用的研發部署,於近日完成了2EFlops的算力擴容,更好滿足武漢人工智能研究院、傳神語聯、中原電子等機構企業的AI需求;在「東數西算」甘肅樞紐慶陽數據中心集羣,智算規模已經突破50EFlops,機架規模達到3.1萬架,重點服務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區域的算力需求;基礎電信運營企業打造的萬卡智算集羣,堪稱算力供給的「超級樞紐」,支撐萬億參數大模型訓練和大規模數據處理……

國家數據局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我國「東數西算」八大樞紐節點算力總規模達到215.5EFlops,智算規模佔比達80.8%,彰顯我國算力產業量質齊升的發展趨勢。

算力網絡協同

構建全國一體化格局

算力網絡不僅要建得好,更要好用、易用。把全國算力資源倒入一個桶里,任何人都能盛一瓢隨取隨用,是推動普惠用算的關鍵所在。

「我們現在的製造周期從60個月縮短到24個月。」在浙江杭州,「1ms全光智算專網」讓零跑汽車實現算力的高效調度。零跑汽車安全開發部高級專家張三對記者表示,藉助算網協同,零跑汽車實現了從研發到生產的全流程智能化升級,設計迭代周期也得以大幅縮短。

上半年,工信部等部門精準施策,正式啟動算力互聯網試驗網建設,並推出《算力互聯互通行動計劃》等政策舉措,按照「點、鏈、網、面」思路體系化推進算力相關工作。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建設邁出堅實步伐,算網綜合供給能力持續提升,助力我國超7000家算力主體加快實現供需高效對接。

算力互聯互通,讓企業便捷用算。「接入基於算力互聯網提供的服務后,企業能夠便捷調用海量算力資源。通過與全國範圍內的算力節點互聯互通,原本漫長的版圖驗證過程如今僅需短短几天即可完成,效率提升了數倍。」北京戴西軟件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企業利用算力互聯網,可同時並行開展多個不同場景的仿真測試,相比之前逐一測試,效率大幅提高,設計缺陷能夠更快被發現並修正,產品設計成功率從60%提升至80%。國產自主算力仍在不斷發力。「我們基於自研異構眾核架構加速卡,採用高效液冷技術打造自主可控的高密智算底座,一個計算單元內集成32台2U8卡高密液冷服務器,共256顆AI加速芯片,單機櫃推理算力達80P。」太初元碁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其已服務200余家高校與企業,支撐超1200P算力需求,並攜手國家超級計算無錫中心落地升級版「太湖之光A+」系統加速推動便捷用算。

「算力互聯互通整合分散算力,實現算力智能感知與隨需使用,促進普惠用算。」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余曉暉對記者表示,用户可以像按「千瓦時」用電一樣,按「卡時」靈活購買、使用算力資源。用多少買多少,讓大家無論何時何地,只要有需求,都能輕松用上算力服務。

超大帶寬、超低時延的光傳輸網絡是算網協同的「大動脈」。目前,400G光傳輸技術實現規模商用,中國移動400G省際骨干全光網覆蓋超135個城市,部分複用段具備800G、1.2T能力;中國電信完成全球首次400G與800G雙速率混合組網驗證,開通合肥至內蒙古樞紐的400G量子OTN通道;中國聯通建成全Mesh 400G ROADM骨干網,在大灣區部署400G/800G全光算網底座。

算網大腦是算力調度的「神經中樞」。三大運營商構建「國家—區域—行業」三級調度架構,實現算力資源「看得見、調得動、用得好」。中國電信「息壤」平臺整合350余個雲池資源,通過AI算法優化調度路徑,跨域算力調度效率提升60%,資源利用率超75%;中國移動「算網大腦」納管全國超25萬條網絡鏈路、37.6EFlops算力,日均完成億次精準調度;中國聯通「智樞」平臺提供「高效入算、靈活聯算」服務,打通「算力孤島」。

小到對江蘇無錫市老舊小區電梯實時監控與故障預警,大到航空航天、地球科學、海洋環境、生物醫藥、工業製造等尖端領域的計算實驗——「神威·太湖之光」及升級版「太湖之光A+」系統同樣滿足着全國多種多樣的算力需求。在國家超級計算無錫中心,超智融合算力平臺系統為企業及科研機構提供全棧智能應用計算解決方案,如面向新葯研發的SWBind生物大分子三維結構預測應用、深度融合大模型技術的企業級智能增強系統智企小助手、基於政策大模型打造的政策原生應用,以及支持私有化部署的代碼開發大模型應用。可以看到,超智融合正給當地產業轉型升級注入新動能,超算智算通算協同發展,構建起我國「三算」融合的算力協同生態體系。

綠色低碳轉型

加快實現算能融合發展

綠色低碳是算力產業突破能源約束、實現規模發展的必由之路,唯有通過能效提升與綠電替代破解高耗能瓶頸,才能支撐算力供給量質齊升。

 01

政策驅動算能融合發展:在東部地區,今年一季度,北京的數據中心綠電消納量已達到5.34億千瓦時;通過出台《存量數據中心優化工作方案》,力爭2027年實現存量數據中心年均PUE值降至1.35以下。在中部地區,湖南着力打造綠色智能計算產業,提升綠色算力供給水平,推進算力電力協同發展。在西部地區,青海加快創建綠色算電協同發展「示範區」,構建「清潔能源+綠色算力」協同發展模式,推動「綠電」向算力高效轉化;內蒙古呼和浩特每年投入1.28億元,打造全國綠色算力與人工智能新高地。

02

先進技術有效提升能效水平:中國移動長三角(蘇州)雲計算中心機房通過利用液冷技術,使散熱能耗降低50%~60%,數據中心PUE值降低至1.25以下;中國聯通青海三江源國家大數據基地創新打造「綠色電力+綠色算力+綠色金融」協同模式,使數據中心實現100%綠電消納。

我國算力產業正處於量質齊升的發展關鍵期。隨着算力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推進、算力供給能力持續提升、資源配置效率進一步優化,綠色、智能的先進算力生態將得以加快構建,為新質生產力跑出「加速度」,為中國式現代化注入更強勁的數智動能。

此文內容為第三方自媒體作者發佈的觀察或評論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圖片版權歸作者所有,且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北京物聯網智能技術應用協會無關。文章僅供讀者參考,並請自行覈實相關內容。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