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21 09:35
財聯社8月21日訊(編輯 黃君芝)自美國總統特朗普今年4月宣佈「解放日關税」以來,市場一直擔心關税將抬升消費者成本,進而推高通脹。
不過到目前為止,這種擔憂似乎並未成為現實。特朗普的關税使許多進口產品的成本平均提高了近20%。然而,批發和零售層面的價格變化遠不及這個幅度。更高的關税成本似乎隱藏在全球供應鏈的深處,主要有幾大因素:
六月實際税率僅為9%
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的分析發現,6月份進口商品的實際關税税率僅為9%。當時,分析人士估計平均關税税率在15%左右。事實證明,這一數字實際上更低,因為許多美國進口商改變了他們的進口組合和進口來源,以儘量減少關税成本。
耶魯預算實驗室(Yale Budget Lab)等研究機構以及許多私營公司一直在試圖估算特朗普錯綜複雜的貿易戰每一步的平均關税税率。這些數據有助於經濟學家估計關税對經濟的影響,而投資者則試圖弄清楚哪些公司和行業將受到新關税的幫助或傷害。
而在過去六個月里,對平均關税税率的估計發生了多次變化,因為特朗普在關税問題上「變化無常」。特朗普上任時,平均關税約為2.5%。耶魯預算實驗室的數據顯示,這一税率在4月和5月曾高達28%。自那以后,這一比例降至19%左右。
「進口構成」變化
這些估計是基於對美國企業將繼續進口哪些產品以及從哪里進口的假設。6月份的實際數據顯示,美國進口商比預期更「狡猾」。凱投宏觀發現:「與2024年相比,進口的構成發生了變化,來自關税税率相對較低的國家的比例更高。」
與此同時,美國企業也改變了進口商品的種類。例如鋼鐵和鋁的進口,在所有進口產品中所佔的比例下降。但免徵關税的電子產品有所增加。
巴克萊銀行的研究也表明,通脹並未大幅上升的部分原因在於,大量進口商品實際上並未被徵收關税。該行對美國人口普查局數據的分析顯示,得益於無數的豁免條款,今年6月,僅有48%的美國進口商品實際被徵收了關税。
這份豁免清單範圍廣泛,涵蓋了藥品、部分電子產品和半導體等關鍵商品。同時,對於那些包含至少20%美國製造零部件的商品,也存在部分豁免。正是這些豁免條款,使得超過一半的美國進口商品得以免税進入,從而大幅拉低了整體的有效關税税率。
另外,美國與加拿大和墨西哥的貿易比預期的更加「合規」,這意味着符合要求的商品貿易增加,因此不受特朗普新關税的影響。
通脹延迟,而非避免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分析人士警告稱,6月份的趨勢僅僅反映了關税通脹的延迟出現,而不是完全避免。即使關税税率低於預期,關税通脹也開始成為現實。政府每月徵收的關税收入已從特朗普上任前的約80億美元躍升至現在的約300億美元。這些税收收入來自美國企業,美國人掏出的是真金白銀。
數據顯示,7月份的批發價格達到了三年來的最高水平,這證實了進口商正在為商品支付更多的費用。而從Q2財報季來看,包括蘋果、福特、通用汽車、強生、金百利克拉克和寶潔在內的數十家大公司表示,關税正在削弱利潤率。
花旗估計,就目前而言,企業正在通過較低的利潤率和供應鏈的變通辦法來消化關税的大部分成本,但痛苦最終會流向消費者。
花旗研究人員在8月20日的一份分析報告中表示:「美國公司似乎吸收了60%-70%的關税。然而,我們懷疑這種情況能否持續下去。我們預計,企業將越來越多地尋求將關税轉嫁給外國供應商和美國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