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21 06:46
(來源:上觀新聞)
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南翔編組站迎來新里程碑,8月16日單日辦理輛數(貨運列車的節數)首破一萬大關,達10045輛,創有記錄以來的新高。南翔站從一座服務內陸的傳統車站,融入全球供應鏈,轉變為「海鐵聯運」的關鍵一環,讓這座百年車站顯示出不同過往的戰略價值。
南翔編組站。
在很長時間里,世界第一大港的上海港,集疏運體系高度依賴公路運輸,每天有大量集裝箱卡車進出,給城市公路交通帶來不小壓力。
南翔站的復興,核心動能來自「海鐵聯運」的爆發式增長。「南翔編組站去往蘆潮港及洋山港的集裝箱量,從2019年的9.4萬標準箱,到2024年突破90萬標準箱,五年增長了近十倍。」南翔編組站調度車間副主任蔡文良道出一組強勁增長的數據。
這一鉅變的背后,是中國物流運輸結構的大變局。在國家「公轉鐵」戰略下,貨運列車一節車廂就是一個集裝箱,南翔站每天辦理1萬輛貨運車廂,意味着公路上能減少一萬輛集卡,這對紓解公路壓力、減少尾氣排放、降低企業物流成本都意義重大。
南翔編組站調度指揮中心。
車流的暴增,離不開技術的賦能,數字化轉型與精細化管理成為關鍵支撐。在南翔編組站的調度指揮中心,記者看到大屏幕上數據跳動,場站作業情況、即將到來的列車信息都實時顯示。
「我們利用大數據預判、科學編組,好比送快遞時,不僅把相同小區的快遞用一輛車送,甚至做到按序裝車,這樣下游站點的效率就會更高。」南翔編組站技術科科長何松濤説。
面對可預見的業務量增長,南翔編組站正探索應用「5G+AI」技術強化車流預判能力,打造更高效、更智能的鐵路運輸樞紐,為上海及長三角物流保通保暢注入更強動能。
回望歷史,南翔站走出「V型」復甦曲線,也是上海城市能級躍遷的縮影。
始建於1905年的南翔站,曾是鐵路滬寧線和滬杭線交會處的一個小客運站,后變為編組站,並不斷擴建,成為華東地區的鐵路貨運樞紐,承擔長三角鐵路貨運列車解體、編組等關鍵任務。
作為樞紐編組站,這里見證了上海重工業的發展。在很長一段時間,運輸煤炭、鋼鐵等大宗商品的列車大進大出。但隨着上海產業轉型,傳統「黑貨」變為以家電、儀器、儀表等為代表的「白貨」,這些貨物體積較小,南翔站單日辦理車輛數一度跌至5000輛左右。而當車站貨運量再次站上巔峰,運送的貨物已經變成代表全球貿易的集裝箱了。
從地區貨物集散到嵌入全球貿易服務鏈條,百年南翔站的繁榮與興旺,成為上海提升供應鏈樞紐地位、鞏固國際航運中心能級的又一縮影。
原標題:《融入全球供應鏈,上海百年鐵路車站一招凸顯戰略價值,日均辦理破萬輛》
欄目主編:李曄 題圖來源:南翔編組站提供
來源:作者:解放日報 王力 實習生 趙璐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