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百度突圍,全棧AI戰略進入兑現期

2025-08-20 18:47

在全球AI產業進入加速兑現期之際,百度交出了一份體現戰略取向的財報。

8月20日晚,百度發佈2025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季度總營收達327億元,歸屬百度核心的淨利潤74億元,同比增長35%,超出市場預期。受AI驅動,涵蓋智能雲在內的AI新業務收入增長強勁,首次超過100億元,同比增長34%。

百度創始人李彥宏表示,本季度內,百度加速推進搜索的AI轉型與蘿卜快跑全球化進程。「百度始終聚焦於那些最具長期價值創造潛力的AI新領域,讓我們的技術與創新,產生最具意義和持久的影響」。

這一結果折射出百度「全棧AI」戰略上的長期投入正在開始轉化為實質性回報。

從底層算力到大模型研發,再到平臺生態與應用落地,百度通過分層佈局形成了較為完整的能力鏈條:算力與模型提供基礎支撐,平臺建設夯實開發者和合作夥伴生態,應用層則直接面向用户與市場,創造新的流量與收入來源。蘿卜快跑的出行規模化與百度智能雲的政企市場突破,正是這種體系化能力的集中體現。

與此同時,百度在搜索業務上也展開了十年來最大幅度的改版。隨着AI答案和結構化結果逐步替代傳統鏈接式呈現,搜索不僅在交互層面進入新階段,也在商業化模式上孕育新的可能。這一改造帶有一定的風險與挑戰,但在全棧佈局下,百度有更大空間去推動這一轉型。

從全球來看,谷歌的全棧戰略已在驗證其「魯棒性」,而以GPT為代表的平臺型企業則尚處於商業化初期。百度在這一過程中選擇更為激進的路徑,既是差異化競爭的選擇,也是出於對長期可持續性的考量。財報中的增長數據,不僅展示出階段性成果,也提示百度的戰略方向正進入一個需要檢驗耐力和執行力的新階段。

蘿卜和雲構成百度的新增長引擎

在百度的財報中,最突出的亮點來自於智能雲與蘿卜快跑兩大業務板塊。作為百度「全棧AI」戰略的率先落地者,它們不僅貢獻了收入增量,也初步展示了AI商業化的可持續路徑。

2025年上半年,全球AI產業迎來關鍵拐點。多模態理解、深度邏輯推理等核心能力取得突破,大模型加速滲透產業核心場景,推動AI從通用能力走向深度行業應用。在招投標市場,這一趨勢尤為明顯。公開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我國大模型相關項目中標累計達1810個,金額突破64億元,項目數量已超過2024全年,顯示出市場需求的集中釋放。

在競爭格局中,百度智能雲表現突出。據IDC報告,百度智能雲連續六年位居中國AI公有云市場第一。

上半年以48箇中標項目、5.1億元中標金額穩居「雙第一」,並在金融、能源、政務、製造等重點行業持續領跑。整體趨勢表明,大模型市場正從「通用競爭」進入「行業深耕」階段,技術實力與落地能力成為關鍵。依託領先的大模型技術與全棧智能基礎設施,百度智能雲已成為企業高效部署和應用AI的重要選擇,目前已有65%的央企選擇與其開展深度合作。

在自動駕駛出行業務上,蘿卜快跑持續加速國際化佈局。財報顯示,蘿卜快跑Q2全球出行服務次數超220萬,同比增長148%;截至8月,累計全球出行服務次數超1400萬,全球領先;蘿卜快跑足跡覆蓋全球16座城市。

近期,蘿卜快跑先后與Uber和Lyft達成戰略合作,將在亞洲、中東和歐洲部署無人車。蘿卜快跑將通過Lyft在歐洲提供無人駕駛出行服務,計劃2026年起在德國和英國率先部署第六代無人車,並逐步擴大至數千輛。Lyft CEO大衞·里舍表示,百度作為全球規模最大的自動駕駛出行平臺,其經驗將有助於為數百萬歐洲用户提供安全、可靠的無人駕駛服務。

與Uber的合作則將率先在亞洲和中東展開,並逐步推廣至更多市場。屆時,乘客可通過Uber App直接呼叫蘿卜快跑車輛。Uber CEO達拉·科斯羅薩西稱,這是兩家全球領先科技公司聯合,共同定義未來出行。

值得一提的是,蘿卜快跑在全球右舵Robotaxi市場處於領先地位,近期在香港連續三次擴區測試,已獲批在機場島、東涌及南區數碼港周邊開展無人駕駛道路測試,逐步形成城市級測試網絡。

分析機構認為,這些合作不僅擴大了蘿卜快跑的全球覆蓋,也降低了新市場的進入門檻。花旗分析師指出,百度與Uber、Lyft的合作將顯著增強其商業化潛力,進一步凸顯百度在自動駕駛價值鏈中的核心能力。

從整體來看,智能雲和蘿卜快跑已成為百度財報中的新亮點。前者憑藉大模型與全棧能力在政企市場持續突破,后者通過規模化和國際化驗證了自動駕駛商業化的路徑。二者的快速增長,不僅提供了新的營收支撐,也驗證了全棧AI戰略在不同場景下的可複製性和可持續性。

依託全棧AI戰略構建競爭壁壘

百度在財報中反覆強調,「全棧AI」是公司長期戰略的核心。

與部分同行僅專注於單一環節不同,百度選擇自下而上的體系化佈局,從算力、模型、平臺到應用形成完整鏈條,力圖以此建立長期競爭壁壘。

在這一邏輯下,算力與模型提供底層「造血」能力,平臺決定生態擴張的廣度,而應用則直接面向用户和市場,實現商業化閉環。三者的疊加不僅使百度在業務上具備更強的韌性,也讓不同板塊之間能夠互相賦能,例如算力和模型的積累強化了智能雲的AI原生屬性,同時為搜索和新應用提供持續支持。

在算力層面,百度智能雲依託自研的崑崙芯與百舸AI異構計算平臺,為企業提供高性能、性價比更優的算力支撐。崑崙芯被視為首批真正意義上為大模型訓練而設計的芯片之一,今年百度已成功點亮三萬卡集羣,可同時承載多個千億參數大模型的全量訓練,並支持上千家企業並行進行百億參數規模的精調。

在此基礎上,百舸平臺發揮着關鍵作用:它具備穩定、極速和高效的特點,能夠向上適配包括DeepSeek在內的各類主流模型,運行穩定;同時向下兼容崑崙芯及其他國產芯片,實現「一雲多芯」,最大化釋放算力性能。這一軟硬件結合的體系,為企業級大模型的訓練與推理提供了可靠保障,也進一步夯實了百度全棧AI戰略的底層支撐。

這種體系化戰略在搜索業務的改版中體現得尤為明顯。7月2日,百度在AI Day上宣佈對搜索進行十年來最大規模的革新,從搜索框到結果頁再到整體生態全面升級。新版搜索框升級為「智能框」,支持超千字輸入,並強化了拍照、語音、視頻等多模態能力,可直接調用AI寫作、AI作圖等工具;「百看」功能擴展為圖文與音視頻混合輸出,並接入智能體和真人服務;AI助手則新增視頻通話等功能,進一步提升複雜任務處理能力。

財報顯示,傳統的超鏈接搜索結果逐漸被結構化、智能化和多模態優先的AI回答所取代;7月,移動搜索結果頁中AI生成內容的佔比從4月的35%迅速提升至64%。6月,百度APP月活用户達7.35億,同比增長5%。

同時,百度還推出了智能創作能力,用户一句話即可生成三分鍾視頻,並在開放平臺上接入了超過1.8萬個優質MCP,成為國內規模最大的AI生態。此外,百度商業研發團隊自研的視頻生成模型MuseSteamer及Turbo版本已上線至「繪想」平臺,進入公測階段。

這些改動意味着,搜索正從「信息獲取」向「任務完成」轉型,從工具化向內容化、個性化演進。百度創始人李彥宏此前提出「搜索是智能體分發的最大入口」,這一邏輯正在新版搜索中得到具體實踐。

這種轉型也獲得了外部認可。IDC在7月發佈的《AI搜索產品評估2025》報告中,將百度AI搜索評為中國通用型AI搜索產品總分第一,尤其在用戶數據和技術能力兩個維度中排名領先。

該報告指出,百度依託搜索引擎積累的用户基礎和多端生態協同,在新用户次日留存率上表現突出,同時在意圖識別準確率、搜索結果豐富度和準確性等指標上獲得滿分,體現出其在複雜語義理解和內容分發上的優勢。

除了搜索外,百度也在多元化應用上保持迭代速度,包括面向企業的Genflow、視頻生成應用秒噠以及數字人業務等,尤其數字人已在廣告、營銷和直播中開始產生收入,並在財報中實現環比增長。

雖然這些應用仍處早期階段,但它們與搜索改版一道,顯示出百度正試圖通過產品矩陣拓展新的商業模式,並不斷豐富AI落地的場景。整體而言,從智能雲與蘿卜快跑到搜索和新應用,百度的全棧AI佈局已初步展現出壁壘效應。

這種分層互補的戰略不僅提升了單一業務的抗風險能力,也增強了公司整體的戰略韌性,為其在全球AI產業競爭中提供了更堅實的底氣。

穩守基本盤 開拓新增長

在全球競爭格局中,百度的全棧AI路徑並不是孤立存在的,其參照系是谷歌。

谷歌近年來同樣採取自下而上的全棧佈局,從基礎算力到大模型,再到廣告系統和生態應用,構建起相對完整的體系。這一戰略已經在實踐中展現出「魯棒性」:即便生成式AI帶來了新一輪的顛覆壓力,谷歌依舊能夠憑藉體系化能力穩住既有搜索廣告的根基,同時探索新興的AI應用市場。

相較之下,以GPT為代表的模型型公司雖在技術能力上保持領先,但由於缺乏廣告系統和廣告主生態等商業化基建,其在變現路徑上仍處於起步階段,距離建立可持續的商業模式尚有一段距離。

對比之下,百度的路徑選擇更進一步。百度不僅在應用層展開快速改造,還在覈心業務搜索中嘗試用AI答案替代傳統鏈接結果。這一動作在商業層面風險較高,意味着對原有廣告模式的主動調整,但背后所依賴的正是全棧AI佈局帶來的「底氣」:算力和模型為能力提供保障,平臺生態擴展了市場覆蓋,而應用矩陣則能更快完成驗證和迭代。

百度在財報中強調,正是這種分層互補的能力,讓百度有余力在搜索這樣關乎基本盤的業務上推動徹底的革新。

市場機構的公開評價也為這一判斷提供了側證。高盛在研報中指出,百度的Apollo無人駕駛服務正在迅速擴大其全球落地規模,隨着規模進一步擴張並逐步具備盈利能力,市場可能會重新評估這一業務的價值。在雲業務方面,高盛預計百度智能雲2025年第二季度收入將同比增長25%,表現與阿里巴巴和騰訊相當,經常性訂閲收入仍將保持強勁。

整體來看,全球市場的比較表明,全棧佈局為企業在技術周期波動中提供了一定的緩衝能力。谷歌依靠體系化優勢保持了既有業務的穩定,百度則在本土用户規模和數據基礎上,加快推動搜索、自動駕駛和雲等多元場景的應用。兩種路徑均指向同一邏輯:全棧能力不僅是防禦機制,也可能成為進入新市場的條件。

對於百度而言,這種戰略的意義在於同時守住與開拓。守住的是搜索和廣告的流量入口,開拓的則是蘿卜快跑、智能雲等能夠代表未來增長的新市場。國際化背景下,這種「守與攻」結合的模式尤為重要。

一方面,百度在本土市場率先完成體系驗證,另一方面,通過與Uber、Lyft等合作伙伴進入歐洲、中東市場,其全棧能力開始外溢,具備了國際化擴展的可能性。從長期來看,全棧戰略的魯棒性不僅體現在財務指標的穩定性上,也體現在企業戰略的可持續性上。

從財報數據來看,百度在2025年第二季度已經展現出全棧AI戰略的初步成效:蘿卜快跑和智能雲成為新的增長引擎,搜索迎來十年來最大幅度的改版,新應用不斷擴展落地場景。這些成果表明,百度的長期投入正在轉化為現實回報。

在全球AI產業加速演化的背景下,百度的戰略選擇體現出一種「體系化」思路,即通過全棧能力增強企業的韌性與拓展力。未來,市場將繼續檢驗百度能否在保持基本盤的同時,真正跑通新的增長曲線,並在國際競爭中找到更清晰的定位。對投資者而言,這份財報既是一份階段性成果單,也是一次對長期戰略可持續性的現實考題。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