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騰訊深創投押注,國產大數據基礎軟件第一股衝刺A+H

2025-08-20 17:12

騰訊持股約7.71%,系外部第一大股東。

科創板IPO不到3年,「國產大數據基礎軟件第一股」,開始衝刺港股IPO。

8月18日,AI基礎設施軟件提供商星環信息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星環科技)向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擬香港主板上市,海通國際資本為保薦人。

此前,星環科技已於2022年10月登陸科創板,募資總額為14.3億元。截至收盤,星環科技微跌0.67%報53.15元/股,總市值為64.38億元。

來源:百度股市通

來源:百度股市通

此次赴港IPO,星環科技計劃將募資用於提升及優化整個產品和解決方案堆棧的研發及創新能力,通過「人工智能×數據」推動全鏈技術升級;升級及擴展產品及解決方案堆棧;海外業務發展以及加強在重點市場的銷售渠道和團隊建設;提升商業化能力及品牌影響力;進行戰略投資等。

星環科技成立於2013年6月,以平均一年一輪融資的節奏,獲得騰訊旗下林芝利創、產業基金(SS)、雲友投資、方廣資本、啟明創投、恆生電子、中金祺智、深創投(CS)、TCL等七輪投資。

2020年12月,星環科技完成A股上市前最后一輪融資,獲得中金資本等機構約3.01億元投資。彼時,其投后估值約46億元。

來源:星環科技招股書

來源:星環科技招股書

港股IPO前,孫元浩、上海贊星、範磊、呂程、畲暉為一致行動人,合計持股約22.42%,為星環科技單一最大股東集團。其他A股股東,持股77.58%。

需要注意的是,今年5月,騰訊旗下林芝利創合計減持星環科技1.04%股份,套現7116萬元,目前騰訊持股約7.71%,仍然是其外部第一大股東。

招股書顯示,通過深度融合人工智能、大數據與雲技術,星環科技助力企業高效構建AI基礎設施軟件,推動各行業智能化轉型與商業模式創新。主要提供覆蓋數據全生命周期的企業級AI基礎設施軟件及服務,涵蓋數據集成、存儲、治理到建模、分析、挖掘與流通等環節。

來源:星環科技招股書

來源:星環科技招股書

通過多年自主研發,星環科技構建了新一代AI基礎設施軟件矩陣,包括大數據與雲基礎平臺(TDH和TDC)、分佈式數據庫(ArgoDB和KunDB)、數據開發與治理工具(TDS)、面向大型語言模型與機器學習運維的人工智能平臺(LLMOps和MLOps)以及知識平臺(TKH)。

2022-2024年及今年第一季度(下稱:報告期),星環科技的AI與大數據基礎軟件業務收入分別約2.98億、3.90億、2.84億、3941.1萬元,佔總收入的80.0%、79.5%、76.7%、61.4%;其解決方案業務收入分別約6115.6萬、7909.1萬、7275.9萬、2210.9萬元,佔總收入的16.4%、16.1%、19.6%、34.4%。

截至今年3月底,星環科技的產品及解決方案已在金融、公共部門、能源、醫療、交通、製造等十余個行業落地,服務超過1600家客户,其中包括約110家《財富》中國500強企業。2022-2024年,現有客户的復購收入平均佔其總收入的70%以上。

來源:星環科技招股書

來源:星環科技招股書

星環科技此前在上交所提交的招股書顯示,2019-2021年,其營業收入分別約1.74億、2.60億、3.31億元;淨虧損分別約2.11億、1.84億、2.46億元。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按2024年收入計,星環科技在中國AI基礎設施軟件市場排名第五,亦是最大的純AI基礎設施軟件提供商。

港交所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內,星環科技的營業收入分別約3.73億、4.91億、3.71億、6420.5萬元;毛利分別約1.93億、2.57億、1.79億、2345.3萬元,毛利率分別為51.8%、52.3%、48.2%、36.5%;淨虧損分別約2.72億、2.89億、3.44億、8372.3萬元。

來源:星環科技招股書

來源:星環科技招股書

報告期內,星環科技的研發開支分別約1.94億、2.23億、2.27億、4875.6萬元。截至今年3月底,其員工總數逾1000人,超三分之一投身研發崗位;研發團隊中,近60%持有博士或碩士學位。

截至最后實際可行日期,星環科技在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註冊的專利超過160項,正在中國申請的專利超過100項,在海外亦註冊逾10項專利,遍及歐洲、新加坡、日本和加拿大。

截至今年3月底,星環科技持有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約3.27億元。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