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20 16:50
(來源:浩海投研Pro)
作者/星空下的烤包子
編輯/菠菜的星空
排版/星空下的綠豆湯
就在最近一段時間,隨着全球科技巨頭不斷加碼AI,在#算力這條超級賽道上,幾個細分領域獲得了投資者的高度關注。
其中,伴隨數據中心、算力設備的#散熱問題日益突出,#液冷技術 成爲了重點關注的一條賽道。比如#歐陸通(300870)的股價直接起飛,#方盛股份(832662)、#高瀾股份(300499)、#會通股份(688219)等企業也都全線飄紅。
那麼,液冷服務器作為當前「散熱革命」的重要解決手段,行業發展到底如何?是什麼讓其最近迎來了上漲呢?筆者今天就帶你來一探究竟。
一、高增長,幾乎成為必然
最近,#AI賽道 的重要參與者之一的英偉達,旗下GB300系統已經交付。據悉,該系統集成72顆NVIDIA Blackwell Ultra GPU和36顆基於Arm架構的Grace CPU。最重要的是,系統全部採用了液冷散熱技術。
這算是給液冷技術的支持者打了一針「強心劑」。畢竟,液冷技術相較於目前市面上更常見的風冷系統,散熱效率更高,設備體積較小。從幾百瓦的CPU服務器到幾千瓦的GPU異構服務器,熱功耗提升超數十倍,液冷服務器逐漸從幕后走向了臺前。
如果進一步拆分,液冷系統可以分為冷板式、浸沒式、噴淋式,其中冷板式液冷是最主流的液冷方案。據專業機構預測,其市場佔有率未來將進一步提高。
此外,政策方面,也是支持液冷技術從「可選」到「必選」。就比如到了今年年末,全國新建大型、超大型數據中心平均電能利用效率降到1.3以下,液冷技術就成爲了重要「助推器」。
從真實的數據來看,去年我國液冷服務器市場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市場規模達到23.7億美元,與2023年相比增長67.0%,這個增長率可以説放在任何行業都是首屈一指。展望未來,我國液冷服務器市場年複合增長率將達接近50%,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
二、成本優勢的分水嶺
液冷技術剛出來的時候,被投資者詬病最多的其實就是成本。畢竟,之前市場普遍認為液冷數據中心初期投入和運營成本較高。
如果把時間線拉長,經過這麼些年的增長,截至2024年末,我國大陸市場服務器採用液冷散熱的比例纔剛剛達到10%。
但實際上,隨着這兩年算力需求的激增,形勢開始出現了一定的變化。據專業機構預測,預計2030年液冷散熱的比例可提升至30%甚至更高。
據筆者瞭解,在10kW功率的單機櫃上,液冷方案總體擁有成本(TCO)已經優於風冷。這樣一來,就意味着,單機櫃10kW功率成爲了液冷和風冷技術成本的分水嶺。如果功率進一步增加,到30kW時選用冷板方案更為合適,300kW下選擇相變浸沒式等液冷方案優勢明顯。
以以英偉達GB300機櫃為例,採用冷板式液冷的單機櫃功率在130kW水平,預計未來功率密度有可能會飆升到400kW。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即使部分數據中心或許暫且用不到液冷方案散熱,但實際上,不少大廠已經有意識傾向於超前部署未來需求,在計算中心建築的土建、配電等方面儘可能滿足未來液冷方案改裝需求。
這就説明,大廠們已經意識到了液冷技術迟早會成為最主流的技術,現在的未雨綢繆也是爲了未來能夠更好地切換賽道。
三、國內企業,瘋狂卷技術
隨着近兩年AI芯片功耗飆升,客觀的講,高效率的液冷散熱已成為算力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國內企業也在這條賽道上拼盡全力,希望分到一杯羹。
比如行業龍頭之一的#英維克(002837),與谷歌、Meta、亞馬遜等全球科技巨頭展開深度合作,是國內為數不多打入北美核心供應鏈的中國企業。目前,英維克全鏈條液冷累計交付量已經超過了1.2GW。
從業績上來看,今年一季度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同比都增長超過了30%。去年,公司在機房温控節能設備業務營收實現了大幅度增長,這其中很大一部分正是由液冷需求的快速增長所驅動。
除此之外,也有在行業上游發力的企業。#碩貝德(300322)主要產品包括熱管、VC、液冷板及散熱模組,屬液冷服務器上游配件,目前未形成完整液冷系統集成能力。比如#飛龍股份(002536)佈局液冷泵,公司的亮點之一就是海外市場拓展成效顯著,公司現有4條液冷產品專用生產線,年產能最高可達120萬隻。
行業的未來發展如何,歸根到底還要將目光聚焦頭部企業的動向。從英偉達的液冷方案來看,技術方案仍處於持續優化階段,今年也纔剛剛完成對傳統冷板結構的革新。
所以,液冷的白熱化競爭,或許纔剛剛開始。
注: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