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場景創新 賦能產業②丨AI醫生上崗記

2025-08-20 12:36

(來源:河北新聞網)

轉自:河北新聞網

日前,在邢臺市人民醫院放射科,醫生輕點鼠標,一張肝臟CT影像在屏幕上展開。AI系統瞬間標記出紅黃相間的血管網絡,10分鍾后生成診斷報告:門靜脈高壓風險值0.91,建議干預。這個由AI醫生給出的診斷結果,幫助患者在早期識別並避免了肝硬化的風險。這是怎麼做到的呢?

醫生通過AI三維模型分析肝臟血管影像。長城網·冀雲客户端記者 李代姣 攝

醫生通過AI三維模型分析肝臟血管影像。長城網·冀雲客户端記者 李代姣 攝

「健康的肝臟像海綿,很柔軟,而生病的肝臟會硬化。」邢臺市人民醫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劉登湘向記者解釋説,門靜脈作為肝臟的供血「主干道」,一旦發生肝硬化,血流受阻就會壓力飆升。肝硬化早期,患者一般感覺不到,等出現嘔血、腹水等症狀就已發展到晚期,此時治癒率不足30%,甚至會危及生命。所以,門靜脈高壓被看作肝硬化的「壓力錶」,一旦高壓出現,就提示肝臟已經從亞健康進入危險狀態。而如果門靜脈高壓初期能被及時發現、治療,可以逆轉40%的肝損傷。

但傳統確診需要靜脈穿刺測壓——將導管插入頸部靜脈延伸至肝臟,患者面臨出血和感染風險。「基層醫院不敢做,無創診斷又非常依賴醫生經驗。」劉登湘説,AI系統的突破在於無創量化診斷:通過分析CT、核磁影像中血管扭曲度、血流斑點等64項人眼難以捕捉的特徵,構建壓力計算模型,無創、無接觸診斷門靜脈高壓,經過訓練和驗證,診斷準確率將超過90%。

醫生正在對照肝臟三維圖像做研討。長城網·冀雲客户端記者 李代姣 攝

醫生正在對照肝臟三維圖像做研討。長城網·冀雲客户端記者 李代姣 攝

技術帶來的改變不僅在預防與篩查,更延伸至手術室。記者在肝膽外科會議室看到,AI系統正將二維的肝臟CT轉化為三維的肝臟圖形,血管分支清晰可辨。

「過去術前需要2小時手動建模、規劃方案,現在10分鍾就能生成導航路徑。」劉登湘操作着AI系統,屏幕上,當鼠標劃過某條血管,立即彈出直徑、流速數據及避讓提示,「就像給手術刀裝上GPS,複雜手術成功率從85%提高到98%。」

醫生正在查看肝臟磁共振影像。長城網·冀雲客户端記者 李代姣 攝

醫生正在查看肝臟磁共振影像。長城網·冀雲客户端記者 李代姣 攝

這項肝臟診療技術變革源於2023年,河北省科技廳支持此類場景創新,邢臺市人民醫院作為肝硬化門靜脈高壓省級重點實驗室依託單位,開放診療場景,與上海商湯善萃醫療合作開展關鍵技術攻關。

醫院提供匿名化病歷影像數據,商湯醫療投入肝臟CT/MR智能手術規劃系統,開放場景、數據共享、聯合研發,破解了醫療AI的落地難題。

「開放場景讓醫院跳過了研發周期,直接解決臨牀痛點,更為基層輸出標準化方案。」劉登湘説。

而對於技術提供方來説,開放應用場景同樣意義重大。

「實驗室技術必須經過真實場景的淬鍊。」商湯醫療CEO張少霆表示,邢臺市人民醫院大量的診療數據和場景為模型訓練提供了一個真實「考場」,新技術在這里直面真實的臨牀需求、複雜的數據和權威的專家用户,為優化產品設計、檢驗技術穩定性、實用性和價值提供了金標準。

張少霆在採訪中透露,邢臺醫院日均百例的肝病診療數據使模型迭代速度提升3倍,特殊病例識別率從60%躍至80%。

更重要的是,AI醫生能縮小不同地區醫療水平的差距,該成果正轉化為推動醫療普惠的重要手段。在邢臺的縣級醫院,醫生也能通過遠程系統調閲AI三維肝臟模型。「過去發現異常只能轉診,現在可以即時獲得三甲醫院的診斷支持。」劉登湘説。

據介紹,該系統將逐步向心血管疾病診療、腫瘤診療等領域延伸,並依託分級診療體系,在縣、鄉及醫院推廣,提高基層醫療水平。為「大模型+醫療」場景全流程落地打造河北樣板,用創新之力守護生命健康。

文  字:李代姣

編  導:李代姣

出  鏡:張榮鵬

攝  像:趙博軒

后  期:趙博軒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