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20 09:58
近期,媒體的關注度集中在湖北一座縣級市。
熱度從一份賬單開始。一位來自天門的寶媽曬出了她的賬單:2024年5月生下二胎,出院時領取了2300元住院補貼,今年6月再領到4200元產假補助。此外,每月還有800元育兒補貼,購房時更獲得6萬元補貼。
產假補助、育兒補貼、購房補貼三者疊加的大手筆補貼,引發網友關注。「來個天門人來問一下,你們那生孩子真的送錢還送房嗎?」「這些補貼真的能領到嗎」「其他城市能不能照搬?」
時代周報記者梳理發現,今年3月,天門曾發佈購房及鼓勵生育相關獎補政策細則,明確標有一次性生育獎勵、購房獎勵、分娩補助等項目。
疊加這些補貼、獎勵后,在天門生育二孩、三孩的家庭最高可分別享受21.6萬元、28.5萬元的綜合補貼。
寶媽推車嬰兒車 圖源:該圖片由AI生成
從補貼規模看,在全國已出補貼政策的省市中,天門的力度堪稱「天花板」。
重金之下,效果立竿見影。2024年天門出生人口同比增長17%,八年來首次「由降轉增」。2025年上半年成效依舊延續,出生人口同比增長5.6%。
新生兒數量的回升讓天門成為「有效催生」的城市。在天門收穫關注的同時,其人口困局也被審視——據天門市統計局數據,過去十多年的常住人口數據波動下降。
各方都在期待,這座縣級市如何撕掉「收縮型城市」的標籤?
和許多城市一樣,天門在決定發放生育補貼之前,先經歷了一場人口陣痛。
統計年鑑數據顯示,2017年天門出生人口1.8萬人,隨后連年下滑。到2023年,天門全年出生人口僅有6004人,縮水近三分之二。
出生人口連年下降,給天門帶來了一系列變化。城區醫院產科縮牀、鄉鎮醫院產科關停;60歲以上人口比重超過20%,老齡化率為全省最高;消費市場也逐漸低迷。
眼看着出生率不斷下滑,天門開始用真金白銀來鼓勵生育。
2023年9月,天門出臺《關於鼓勵生育的五條政策措施》,對户籍家庭生育二孩、三孩給予經濟獎勵、降低養育成本、完善育兒假、提供住房支持、完善托幼服務等一攬子優惠。
政策落地后,天門又對16.5萬名育齡婦女做了生育意願調查,發現養育、教育、住房成本和身體原因無法生育是育齡婦女不生育的主要原因。基於此,2024年,天門把原來的生育「五條政策」升級為更細化的「七條意見」。
細化后的政策不僅提高了生育補貼、購房認購券金額,新增產假補助、免除一次產前基因篩查費用,還下調公立幼兒園保教費、並對女性職工實行職稱職級傾斜。
到了2025年2月,天門再次對政策進行優化升級,進一步提出「婚戀-孕育-教育」全周期服務體系。
天門市鼓勵生育政策服務流程 圖源:天門市人民政府官網截圖
舉例來説,此前天門在法定產假外再增加了60天。如今,天門再次延長產假,按孩次遞增至6-8個月。併爲非公職生育二孩、三孩產婦,按每月600元的標準,分別發放7個月、8個月補助。
住房補貼方面,此前生育二孩、三孩的家庭可分別得5萬元、10萬元的新建普通商品住房認購券,政策升級后,購房補貼分別上升至6萬元、12萬元。
以當前市場價(安居客2025年8月數據顯示天門新房均價4910元/平米)計算,在天門購買一套100平米的住房總價約49.1萬元,這筆補貼相當於直接為二孩家庭抵扣12%的房款,為三孩家庭覆蓋近四分之一的購房成本。
同時,對於2025年3月起在天門登記結婚的夫婦,不論户籍地和居住地,可享受6萬購房認購券補貼。並且能與進城農民、引進人才、產業工人等人羣的購房補貼疊加。
算一筆總賬,在天門,非公職家庭生三孩,產檢減免、分娩補貼、生育獎勵、產假補助等獎補共計4.51萬元。如果再把國家層面,每年3600元的育兒補貼算進來(僅三孩符合領取條件),三年還能再拿1.08萬元。
那麼,這些補貼能減輕多少養育壓力?
根據由梁建章等經濟學者所組建的育媧人口研究發佈的《中國生育成本報告2024》顯示,按31個省份劃分,在湖北,把孩子養到成人的平均成本約為54.4萬元。按此計算,在天門所享受育兒補貼(不加住房補貼)可覆蓋總成本的10%左右。
此外,為降低托育成本,2024年4月以來,天門全市公立幼兒園將保教費下調至每學期不高於1400元,降幅達50%。再加上國家對幼兒園大班兒童免除的保教費,足以顯著減輕養育負擔。
不僅錢給的到位,天門也給生育女性足夠的關照。例如,針對生二孩、三孩的職場女性定製了評職稱優先、年限縮短、量化打分加分等福利。還可以在生產后領取到鮮花、一站式服務、一次免費接送等「情緒價值包」。
由此可見,天門爲了促進生育,除了用真金白銀發錢,還包含各年齡階段,用職稱傾斜、休假保障和温情服務,消除女性職場后顧之憂,構建生育友好型社會。
從全國範圍內看,在20多個已出補貼政策的省市中,天門的生育支持力度堪稱「天花板」。
在高額補貼下,天門的生育率開始回升。
2024年天門出生人口同比大增17%,八年來首次「由降轉增」。2025年上半年成效依舊延續,新生人數量達3756人,同比增長5.6%,成為全國首個出生率持續明顯回升的城市。
不止於此。據天門市委書記紀道清在《中國人口報》撰文,2024-2026年天門預計投入3億多元用於鼓勵生育,有望多出生3000多個孩子。從經濟發展維度看,一個孩子可拉動未來80年左右的消費。
此外,生育回暖還拉動了當地樓市。2024年天門房地產開發投資、商品房銷售增幅雙雙回正、排名全省第一。今年上半年,其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增長4.6%,增速連續5個月位居全省首位;商品房銷售面積增長6.9%,排名全省第三。
不過,鼓勵生育政策雖然能扭轉了生育率、拉動樓市、帶動消費,但這背后也有更多的隱憂。
作為湖北省直轄的縣級市,天門經濟發展仍有進步空間。數據顯示,2024年天門GDP總量為785.40億元,同比增長7.2%。雖然其增速位居全省前列,但其經濟總量在整個湖北並不亮眼。
從財政收入看,天門的財政狀主要依靠轉移支付。《關於天門市2024年財政預算執行情況和2025年財政預算(草案)的報告》顯示,2024年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約為121.73億元,轉移收入約為91.65億元,佔比75.28%。
如此一來,大手筆發放的生育補貼能維持多久?前述文章提到,從實施生育支持政策「組合拳」的財政可承受能力看,2024年天門全市兑現的政策資金佔當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比例不到2%,財政可承受。
聚光燈下的天門,因為「催生」而出圈,人口狀況自然備受關注。
從數據來看,天門的常住人口正在流失。數據顯示,2011年-2024年,天門的常住人口減少了28.5萬人。從趨勢看,雖然在2014、2015、2022年有小幅回升,但整體處於下跌趨勢。
需要注意的是,即便2024年天門的出生人口上漲,但仍抵擋不住人口總量下跌。
從常住人口數量來看,天門是一座收縮型城市。
2011年-2024年天門人口趨勢圖 圖源:天門市人民政府官網截圖
對於一座城市而言,人口問題的本質,還是產業問題。
長期以來,紡織服裝產業是天門的支柱產業。公開資料顯示,清末起,天門就有自織棉布、製作衣物的傳統,「百里棉鄉」聲名在外。近年,隨着電商直播、跨境電商的興起,服裝類市場逐步擴大,全市服裝電商企業平臺註冊商鋪數量超1.2萬家,年服裝電商交易額超過400億元。
當產業結構過於單一,城市發展缺乏多元化支撐,經濟發展緩慢,就業穩定性差,勞動力人口自然會外流。
河海大學區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劉奇洪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採訪時指出,天門的出生人口雖止跌回升,但難阻勞動力向沿海發達地區外流。
天門位於江漢平原腹地、漢江之北,漢宜鐵路、滬渝蓉高鐵武宜段穿城而過,交通極為便利,且是武漢都市圈成員。然而,這份「地利」反而成了尷尬:武漢對周邊城市的虹吸效應,吸引着人口流入,而便捷的交通反倒成了加劇這一效應的通道。
另一方面,與同樣由湖北省直管的潛江、仙桃相比,天門雖與之毗鄰,人口和麪積也大體相當,但經濟總量卻始終落后。
「先不説天門能否長期負擔這筆補貼,單看紡織服裝業,在人工智能加持下,勞動密集型正快速蜕變為知識技術密集型,未來未必需要大量普工。」劉奇洪説,人口紅利真要兑現,也得等二十年以后。「重視出生人口無可厚非,不是破解天門困局的根本藥方。」
歸根到底,人口問題還得從產業結構解決。
如今,天門正在從「人、產、城」着手。產業方面,天門重點發展紡織服裝、電子信息、再生有色金屬等產業,推動化纖紡織產業園、綠色循環產業園滿產擴產,預計新增就業崗位2萬余個。
以服裝產業為例,近年,天門建成「一核三鎮」服裝電商集羣,並推出了服裝電商區域公用品牌「天門衣尚」,推動傳統服裝產業向「數字+品牌+全球」價值鏈高端攀升。
初步成效逐步顯現。今年上半年,天門GDP增速達7.2%,位居湖北第三;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1%,穩居全省首位,增速連續6個月領跑全省。其中,再生有色金屬產業貢獻了23%的工業增量;服裝電商產業網絡交易額突破300億元,同比增長30%以上;工業用電量增速衝上全省第三。
與此同時,爲了提供宜居環境,天門把城區當作景區規劃建設,打造城市北部生態宜居片區、中部商業活力片區、南部產城融合片區,強力推進天門新區、高鐵新城建設,力爭到2035年,中心城區人口達到60萬人以上。
在大城市虹吸效應不斷加劇的背景下,天門正努力提升城市吸引力。然而,相較於吸引人,留住人更為困難,這仍是天門需破解的問題。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讀城記工作室」,作者:阿力米熱,編輯:黎廣,36氪經授權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