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泰達生物與弘信電子攜手打造端邊醫療診療一體機產品 為全球醫療貢獻中國數智力量

2025-08-19 10:51

8月15日至17日,第31屆中國國際醫用儀器設備展覽會暨技術交流會(China-Hospeq)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盛大啟幕。這場匯聚全球醫療科技前沿成果的盛會,不僅是行業創新的展示窗口,更是推動健康產業變革的重要引擎。在本次展會上,國家衞生健康委宣佈成立「中非醫院聯盟」,在聯盟成立框架下,「中非醫院聯盟健康絲路AI發展」等多個聯合工作組同步啟動。

作為展會核心活動之一,8月16日,由國家衞生健康委國際交流與合作中心主辦、泰達生物(08189.HK)子公司北京博雅全健智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博雅全健」)及北大科技園聯合協辦的「與AI同行:健康絲路AI賦能研討會」成功舉辦。會上,弘信電子300657.SZ)董事長李強披露,旗下上海燧弘華創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燧弘華創」)已與博雅全健達成合作,聯合研發面向醫療場景的端邊協同診療一體機,實現國產算力平臺與英偉達Clara醫療AI模型的雙向適配與高效落地;該款實體產品已在本次展覽會展臺亮相,有望作為核心AI+醫療硬件解決方案,助力中非衞生健康共同體建設,併爲「健康中國」建設及全球衞生健康共同體構建注入創新動能。

端邊醫療診療一體機:架起算力與醫療的創新數字橋樑

據悉,燧弘華創作為弘信電子人工智能領域的戰略級佈局,以國家"國芯國模國用"戰略為引領,創新構建"芯片-模型-應用"三位一體的自主可控AI發展體系。醫療模型落地往往面臨着海量數據處理複雜、算法運行要求高、與實際診療場景融合難度大等諸多難題,而弘信始終從客户的角度出發,旗下燧弘華創經過兩年多的產業深耕,可提供從芯片渠道、服務器製造、智算中心建設、大規模組網、算力調度到場景應用開發的全棧式服務,形成貫通AI全產業鏈的整體解決方案能力。其與被譽為「國產人工智能算力創新關鍵推動者」的燧原科技緊密合作,在甘肅慶陽建成國產萬卡算力集羣,為醫療場景中海量數據處理以及複雜算法運行提供強勁的「芯」動力支持。在算力基礎設施建設層面,燧弘華創已在全國多地成功建成算力集羣,這些集羣具備高性能、高可靠性的特點,為AI技術在實際場景中的落地應用提供澎湃動能。

作為積極投身國內醫療健康產業創新的企業,泰達生物始終以促進醫療資源高效協同為導向,深耕AI+醫療賽道。泰達生物旗下博雅全健與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北京大學人工智能學院共同研發的「羲和一號」醫療大模型,歷時近10年打磨,基於100萬真實病案數據構建1000億級參數體系,實現98%的醫學知識覆蓋率與90%以上的精準率,在疾病預測、個性化治療、影像分析等多場景展現出強大能力。正如博雅全健董事長慄琳在研討會上強調:「數據是AI模型的靈魂,‘羲和一號’的靈魂根植於最嚴謹的臨牀醫療數據,這讓它在疾病預測、個性化治療等場景具備不可替代的可靠性。」

此次燧弘華創與博雅全健的醫療診療一體機合作,正是算力底座與醫療場景深度耦合的典範。這種「算法+硬件+算力」的協同模式,直指醫療資源分配失衡的痛點。我國基層醫療機構面臨算力短缺、高端技術觸達難等問題,一體機採用「雲端訓練+端邊應用」的架構,既通過邊緣算力保障醫療數據的隱私安全與合規性,又讓AI能力下沉至服務一線。此次雙方戰略合作的啟動,標誌着AI醫療領域實現從實驗室研究向臨牀實用化的關鍵突破,為優質醫療資源的普惠化進程開闢全新路徑。

弘信電子董事長李強強調,「雙方聯合推進的端邊醫療診療一體機,是柔性電子與AI算力深度融合的創新成果,其核心目標是實現AI醫療的真正普惠,助力達成醫療資源均衡配置的願景。」他指出,在醫療領域,柔性電子憑藉輕薄、柔韌的特性,成為少數可與人體友好兼容的電子材料;作為信號採集與傳輸的關鍵載體,其在腦機接口、醫用膠囊、健康管理等諸多場景中具備巨大應用潛力。隨着AI醫療的加速發展,公司正持續加大技術研發投入,推動柔性電子與更多AI醫療硬件產品深度融合,為AI醫療的應用拓展與產業發展賦能。弘信電子將全力構建起覆蓋醫療數據採集傳輸的柔性電子材料、醫療大模型訓練、邊緣算力建設,直至端邊診療一體機的完整AI醫療軟硬件產品服務體系。

值得關注的是,這一創新成果將全面賦能國家衞生健康領域的國際合作戰略佈局。研討會上,中非醫院聯盟「健康絲路AI發展」聯合工作組同步啟動,端邊醫療診療一體機將作為AI+醫療硬件解決方案積極投身「全球兒童‘兩病’(癲癇、先心病)早診早治AI創新生態」共建計劃,助力提升非洲高發疾病的診斷準確率。

生態共建開啟藍海市場,重構醫療健康服務的未來圖景

燧弘華創與博雅全健的戰略合作,標誌着「算力基座+醫療大模型」的生態級融合。母公司弘信電子通過「國產+國際」雙軌策略構建差異化競爭力:一方面與國產算力深度協同,為自主可控AI基礎設施提供硬支撐;另一方面通過收購英偉達中國區精英級合作伙伴安聯通,形成國際高端芯片的過渡保障能力,實現從「可用」到「好用」的平滑演進。這一佈局不僅滿足當下醫療AI對異構算力的剛性需求,更通過自主研發的智能雲服務平臺,為「羲和一號」大模型提供從千卡級訓練到邊緣側推理的全流程算力賦能。同時,其北京、上海、深圳等核心城市部署的本地化服務網絡,可快速響應本地化服務需求,為一體機設備穩定運行和長期價值保駕護航,顯著降低醫療場景的部署運維門檻。雙方合作的深遠意義在於首創「數據-模型-硬件」協同模式,為AI醫療領域構建起可複製的商業化落地路徑:算力按需分配機制有效降低使用成本,柔性電子技術拓展硬件應用場景邊界,大模型持續迭代升級則顯著提升服務質量與效率。

這種生態合力填補了AI醫療領域「算法懸浮於臨牀、硬件脱離於場景、算力難以適配需求」的行業空白,勢必將重塑醫療服務價值鏈條。在城市醫療體系中,燧弘華創的智算中心與泰達生物的大模型協同,推動精準醫療從概念走向實踐——通過分析多模態臨牀數據,「羲和一號」能為患者定製個性化治療方案,而算力調度系統則確保方案生成效率;在基層醫療場景,診療一體機成為連接優質資源的「數字橋樑」,將三甲醫院的診療經驗通過AI模型在終端重現,使偏遠地區患者無需長途奔波即可享受同質化服務。在國際市場,依託中非醫院聯盟等平臺,一體機的「端邊」架構可充分滿足當地基礎設施條件,作為AI+醫療硬件智能體成為「健康絲路」建設的核心抓手。

「我們預計三年內服務患者超過1億人次。」慄琳表示,「更重要的是,我們將建立全球醫療AI協作網絡,與各國專家共同完善模型,真正實現醫療智慧的全球共享。」

站在產業變革的風口,這場政企研深度協同的創新實踐,正以「算力築基、臨牀導向、全球共享」的特色路徑,重新定義AI醫療的價值邊界。當端邊醫療診療一體機的普惠價值跨越國界,當更多創新產品持續涌現,中國醫療科技企業必將在構建人類衞生健康共同體的進程中,書寫更加壯闊的篇章。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