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奧特曼:我承認GPT-5發佈搞砸了

2025-08-19 15:21

聞樂 發自 凹非寺

量子位 | 公眾號 QbitAI

奧特曼終於承認他搞砸了。

要説最近AI圈的大型翻車現場,GPT-5的發佈絕對能排得上號。

爲了推廣GPT-5,OpenAI一聲招呼都不打就直接把其他型號給一刀切了,然后在用户的一片吐槽聲中又把GPT-4o給加了回來。

對此,奧特曼在最近的一次記者晚宴上也乾脆利落地承認:沒錯,GPT-5這事兒,我們搞砸了。

上一個這麼公開承認搞砸模型發佈的還是小扎,於是開始啟動瘋狂招人模式。

那奧特曼這邊呢?嗯,反手也是直接給了兩個大計劃:

爲了讓ChatGPT未來能扛住每天數十億用户的訪問量,打算投數萬億美元建數據中心

還悄悄給一個叫Merge Labs的團隊塞錢,要搞腦機接口項目,擺明了要跟馬斯克的Neuralink掰掰手腕。

甚至還想收購Google Chrome——大計劃,都是大計劃。

奧特曼:學到教訓了

先説説GPT-5的事兒。

首先,模型上線后,網友們紛紛趁熱實測。畢竟,奧特曼曾預告GPT-5是通往AGI道路上重要的一步。

於是,各種聲音立馬都來了,有人肯定了GPT-5的能力,但還是認為這遠遠達不到AGI的高度。

實際上,對於奧特曼炒作過多的GPT-5,人們還是吐槽偏多。

先不説睜眼看着5條腿的斑馬(網友p的)數出來4條腿:

5.9-5.11=-0.21……

人們對GPT-5的核心槽點是性格太冷——我花了這麼多時間這麼多tokens是爲了聽你説You can’t嗎??

有網友説和GPT-5聊天像在跟剛加完三個通宵班的人對話,不僅沒温度還透着一股「別煩我」的氣場。

所以「貼心温柔」的GPT-4o被迫下架后才引得一眾用户憤怒。團隊連忙把GPT-4o還給用户的操作也堪稱大型糾錯現場。

奧特曼對此承認:

我認為我們在推廣過程中完全搞砸了一些事情。

並總結:

我們學到了在一天之內為數億人升級產品的教訓。

給數億人同步升級產品這事兒,真不能拍腦袋就干。

不過,造成GPT-5性格問題的出發點其實是好的,相較於一些會和用户進行非正常對話的聊天機器人,奧特曼強調會避免讓GPT與用户建立不健康的關係

我們會繼續努力做一個有用的應用,我們會嘗試讓用户按照他們想要的方式使用它,但不會到讓那些心理狀態脆弱的人意外被利用的地步。

投資腦機接口,挑戰馬斯克

道歉歸道歉,奧特曼的擴張版圖可沒停,悔過之后還有他更大的兩個計劃。

一個是數據中心,還要更大!預計花費數萬億美元

另一個則是腦機接口,這是公開挑戰馬斯克的節奏。

現在,ChatGPT已經是全球第五大流量網站,他放話要讓ChatGPT超越Instagram和Facebook,成為繼谷歌、YouTube之后的全球第三大網站。

要達成讓數十億人每天使用ChatGPT的願望,這背后得有硬實力支撐,首當其衝就是建設數據中心

奧特曼透露OpenAI有比GPT-5更先進的模型,但是沒辦法廣泛部署,原因是GPU短缺。

於是,他告訴在場的記者:

「你應該期待OpenAI在不久的將來花費數萬億美元建設數據中心。」

額不過數萬億?兄弟你的數萬億哪里來的?

還有人直接吐槽奧特曼想騙錢……

不光要建設數據中心,奧特曼還透露OpenAI正資助一家名叫Merge Labs的新公司——搞腦機接口的。

這目標不是明晃晃地指着馬斯克的Neuralink嘛。

這兩個一起創辦OpenAI的老戰友、后因為理念不合分道揚鑣的昔日冤家又要打起來了。(doge)

據說,他還暗示瞭如果監管機構迫使谷歌剝離Chrome,OpenAI會考慮一下。

最后,奧特曼還不忘給行業潑點冷水,認為確實存在AI泡沫的問題。

「我們是否正處於投資者普遍對AI過度興奮的階段?」對於這個問題,奧特曼:是的我贊同。

但話鋒一轉——

「AI是否是長期以來最重要的事情?」奧特曼:這點也贊同。

參考鏈接:

[1]https://fortune.com/2025/08/18/sam-altman-openai-chatgpt5-launch-data-centers-investments/

[2]https://www.reddit.com/r/singularity/comments/1mtxjlt/not_only_did_gpt5_not_peoples_expectations_it/

[3]https://x.com/daniel_nguyenx/status/1956567192109211902

[4]https://x.com/itsPaulAi/status/1954638142012588520

[5]https://www.theverge.com/news/758577/sam-altman-merge-labs-neuralink-rival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