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OpenAI CEO警告:美國嚴重低估中國AI實力,出口管制也沒用!

2025-08-19 10:01

財聯社8月19日訊(編輯 黃君芝)OpenAI首席執行官薩姆·奧爾特曼(Sam Altman)最新警告稱,美國可能低估了中國在人工智能(AI)方面取得進展的複雜性和嚴重性,並表示僅靠出口管制可能不是可靠的解決方案。

奧爾特曼近日罕見接受了一些媒體的公開採訪。他表示,自己對於中國AI取得的進步有些擔憂,「我很擔心中國(的實力)。」

他警告説,美中人工智能競賽已經深深糾纏在一起,而且其影響遠比單純「誰領先」這種排行榜要大得多。

「在推理能力方面,中國可能構建得更快。此外還有研究能力、產品化水平,整個領域有很多層面。我認為問題不會像‘美國領先還是中國領先’那麼簡單。」他補充説。

另一方面,儘管美國不斷升級對半導體的出口管制,但奧爾特曼仍對這些政策能否跟上技術發展表示懷疑。

當被問及如果通過管制進一步減少對華GPU供應是否會奏效時,奧爾特曼對此表示懷疑,並稱:「我的直覺是,這行不通。」

他説道:「你可以對某個環節實施出口管制,但或許未必精準……也許人們會建立晶圓廠或找到其他變通辦法。」他指的是半導體制造設施,即生產芯片的專業工廠。

「我想要一個簡單的解決方案。但我的直覺是:這很難。」他補充説。

中國開源系統的影響

奧爾特曼表示,中國的人工智能進步也影響了OpenAI對自身模型發佈策略的思考。

雖然OpenAI長期以來一直拒絕將其技術完全開源,但奧爾特曼表示,來自中國大模型的競爭——尤其是像DeepSeek這樣的開源系統,是OpenAI最近決定發佈自家開放權重模型的一個因素。

「很明顯,如果我們不這樣做,未來世界的大部分系統可能會建立在中國的開源模型之上。這當然是我們做出決定的一個因素。雖然不是唯一一個,但這個問題似乎很大。」他説。

本月早些時候,OpenAI發佈了兩款開放權重語言模型,這是該公司自2019年推出GPT-2以來首次發佈開放權重模型,標誌着該公司戰略上的一次重大轉變。此前,OpenAI長期以來一直將其技術封閉在應用程序編程接口(API)之后。

新的純文本模型稱為gpt-oss-120b和gpt-oss-20b,旨在作為開發人員、研究人員和公司可以下載、在本地運行和自定義的低成本選項。

據瞭解,如果一個AI模型的參數(即在訓練過程中學習到的、決定模型如何生成響應的值)是公開的,則該模型被視為開放權重。雖然這提供了透明度和控制力,但它與開源不同。OpenAI至今仍未發佈其訓練數據或完整的源代碼。

隨着此次發佈的發佈,OpenAI 加入了這股浪潮,目前,它是唯一一家積極傾向於更開放方法的美國主要基礎模型公司。

如果人工智能模型的參數(在訓練過程中學習到的決定模型如何生成響應的值)是公開可用的,則該模型被認為是開放權重的。雖然這提供了透明度和控制,但它與開源不同。OpenAI仍然沒有發佈其訓練數據或完整的源代碼。

不過,外界對這次開放權重模型的發佈仍然褒貶不一。一些開發者認為,這些模型表現平平,並指出OpenAI商業產品中那些強大功能在開放權重版本中被剝離了。

奧爾特曼並未反駁這一點,他表示團隊是有意針對一個核心應用場景進行優化:本地運行的編程代理。

「如果世界上的需求發生變化,你也可以將模型轉用於其他用途。」他説。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