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央視連續多角度聚焦報道,山東港口青島港緣何如此吸睛?

2025-08-18 21:30

連日來

山東港口青島港

綠色、智慧的高質量發展實踐

持續引發主流媒體聚焦

8月11日至8月18日

中央電視臺

連續多角度聚焦報道

《光明日報》《工人日報》等中央級重磅媒體

分別以1次、2次長篇專題關注跟進

無論是熒屏鏡頭還是紙端文字

主流媒體的多維視角

共同勾勒出青島港的發展活力

更深刻印證了其作為國民經濟重要港口

在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

服務新發展格局中的

關鍵作用與硬核實力

央視《晚間新聞》《朝聞天下》

8月14日、8月15日

央視《晚間新聞》《朝聞天下》

聚焦報道

青島港完成首單船用甲醇加註業務

這一項目的成功落地

不僅是青島港

在繼生物燃料油實現常態化加註后

推動多品類綠色船用燃料加註能力提升的

又一重大成果

更標誌着青島港

自此成為同時具備生物燃料

甲醇加註能力的港口

今天,「中遠海運康乃馨」輪在青島港順利完成210噸甲醇加註作業,標誌着青島港成為同時具備生物燃料、甲醇加註能力的港口。與傳統燃油相比,甲醇燃燒時基本不產生硫氧化物,並且能夠大幅減少氮氧化物與顆粒物的排放,具有良好的環保性能。

甲醇可由天然氣、生物質、二氧化碳等多種原料合成,具備可再生性,以可控性強、適配性高的優勢,獲得越來越多主流船東青睞。

向下滑動閲讀全文

昨天,「中遠海運康乃馨」輪在山東港口青島港前灣港區79#泊位順利完成210噸甲醇加註作業。這是青島港成功落地的首單船用甲醇加註業務,標誌着青島港成為同時具備生物燃料、甲醇加註能力的港口。

向下滑動閲讀全文

央視《經濟信息聯播》

8月17日

央視《經濟信息聯播》

 「與經濟學家一起旅行 訪青島看外貿」專欄

央視記者攜手

對外經貿大學校長趙忠秀

深入聚焦青島港物流效率等

關鍵議題

《第一時間》《正點財經》《天下財經》等欄目

同步滾動播出相關內容

形成立體傳播矩陣

全面展現青島港

在對外貿易中的

重要地位與高效運作態勢

在本周五舉行的7月份國民經濟運行情況發佈會上,統計局發言人介紹,今年以來,我國貨物進出口持續增長,保持較強韌性,包括高鐵設備在內的機電產品出口增長顯著,技術含量逐步提升。最近,記者就和對外經貿大學校長趙忠秀一起,探訪了外貿港口城市和高鐵出口設備生產線,實地感受中國外貿的活力。

馬佳倫:現在來到了青島著名的碼頭,可以看到一個個集裝箱好像也在乘坐軌道交通的方式來進行接駁。

趙忠秀:對的,你看這個空軌,就是把一個貨場的貨櫃通過這個空中軌道運到另外一個貨場。你看這個大集裝箱的貨輪,它那麼多貨,分攤到每一件上成本就低了,所以這就叫規模經濟。

【字幕】規模經濟:擴大經營規模可降低平均成本,提高利潤水平。

趙忠秀:我們國家現在進出口規模都非常大,需要這樣一種現代化的碼頭。我們現在看到,這個是世界上最先進的自動化碼頭,稱為無人碼頭。具體來講,它一分鍾就能卸下一個貨櫃,也能裝上一個貨櫃,這是世界上(效率)最高的。

馬佳倫:也就是説,是世界紀錄的保持者。

趙忠秀:屢屢打破世界紀錄。青島港有個雅號叫「糾班港」,也就是説班輪在前一個港口不論耽誤多長時間,到青島港都能糾正過來,保證在下一班時間又正點了。這就體現了這個自動化碼頭的效率,實際上就是一個大的物流效率。

【字幕】物流效率:以最少成本、時間和資源消耗實現物品有效流動的能力。

趙忠秀:這個物流效率有多種多樣的運輸方式,公路運輸、海上運輸。對全社會來講,把這麼多的運輸方式包括它背后的保險等等要集成起來,能夠降低整個社會的物流成本,這樣才能夠推動經濟社會高效發展。

趙忠秀:佳倫,你知道這是什麼嗎?

馬佳倫:這個建在樓頂的,還真不知道它是干什麼的。

趙忠秀:踩一腳,它在發電。

馬佳倫:它好像是一個會凹陷的東西。

趙忠秀:對,就把我的體重動能變成了發電。

馬佳倫:相當於自產自用。其實我在現場也發現了,這里細節滿滿。比如説,下方還有這樣的一個發電的太陽花裝置。

趙忠秀:對,這是光伏發電,然后你看這個吊車,它用的是氫能, 這是最清潔的能源。你看遠處有一個風車,那不是普通的風車,它是一個風能發電機,所以這是一個低碳的港口,但我相信未來 我們能夠做到零碳。

【字幕】零碳港口:以清潔能源替代傳統能源,實現零碳排放的港口。

向下滑動閲讀全文

《光明日報》

8月13日

《光明日報》三版大篇幅報道青島港

持續優化作業模式、升級智慧服務

憑藉紙漿貨種創紀錄的吞吐量與創新服務模式

在服務國家 「雙循環」 戰略以及

山東省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中

展現出的強勁支撐作用與突出貢獻

從港口操作到貿易結算一個平臺就全管了——

給智慧青島港點贊!

青島港是全球最大紙漿進口港,2025年上半年紙漿吞吐量實現同比22.5%的強勁增長,再創歷史新高,進口量穩居全國沿海港口首位。

「目前,全國超過30%的進口紙漿經由我們碼頭高效接卸。」青島港西聯公司操作部副經理孫長傑介紹。

「從精準靠泊到完成離港,全程比計劃提前了兩個多小時。無人運輸車精準高效,電子提單實現秒級通關,青島港用全流程自動化刷新了我們對‘高效作業’的認知!」「中遠海運智慧」輪林船長感嘆道。

亮眼數據的背后,是青島港持續優化作業模式、升級智慧服務的結果。

對港口來説,件雜貨碼頭貨種複雜,人機配合多,實現紙漿全流程自動化尤為艱辛。從2019年到2024年,青島港不斷探索,成立項目組展開系列研究攻關,歷經5年,終於建成投用世界首個全流程自動化件雜貨紙漿碼頭:首創基於AI識別動態切層的電子船圖技術;首創件雜貨全場景全機種協同作業新模式,研發件雜貨領域「北辰」系統;首創基於紙漿物流供應鏈的全流程一體化碼頭綜合服務體系……

如今,放眼碼頭現場,船舶一條接着一條靠離,設備一個接着一個滿線作業——

智能引導運輸車有序作業,承接自動脱鈎吊具卸下的紙漿貨物並按智能指令前往庫區進行堆碼;量身定製的紙漿專屬大型框架吊具,一鈎即可裝滿一部拖車;「前沿直碼+拖車入庫」的堆碼方式,最大限度壓縮了周轉路徑,提高了場地利用率;為客户量身定製的「綠色靠泊通道」,作業效率大幅提升。2025年,青島港接連創下紙漿單班單艙單機接卸5680噸、單班裝箱101箱的行業新紀錄。

「必須得給青島港的‘千紙鶴’平臺點個大大的贊!」紙漿廠負責人興奮地説,「它真正把物流、運輸、貿易、金融這些資源都整合到一起。現在全流程都在線上跑,從港口操作到貿易結算,一個平臺就全管了,效率槓槓的!這端到端的數字服務,實實在在幫我們企業提升了競爭力。」

「千紙鶴Pulp Crane」是青島港打造的服務平臺,整合了物流信息、業務辦理、客户服務等核心功能,為上下游45家漿廠、貿易商提供「一站式」數字化供應鏈服務。客户可隨時隨地精準查詢貨物狀態、實時裝卸進度、動態庫存信息,並實現在線訂艙、報關報檢、費用結算。這種全流程透明化、便捷化的服務,有效降低了整體供應鏈成本,其效益最終將通過更優的價格和更流暢的供應惠及終端消費者和用紙企業。

2025年,在青島前灣西港聯合碼頭成功落地的全國首例紙漿「三單融合」(貿易訂單+運輸訂單+金融訂單)業務,打破了傳統數據壁壘,為紙漿辦理「電子護照」,讓複雜的國際物流流程從過去的「周級」縮短到「小時級」。

「以前紙漿從船上卸下來,要倒騰好幾道才能上火車,現在新模式讓原料‘一路直達’工廠,光倉儲費一年就給我們省下不少錢!」一家內陸造紙廠的採購負責人感慨道。他點讚的正是青島港依託臨港綜保區「通關快車道」首創的「碼頭直裝—鐵路直發—港區直達」全鏈作業模式。

更令人矚目的是青島港攜手各方推進的紙漿「陸港直通」模式。紙漿在港口卸船后,直接通過鐵路發往內陸節點,省去了中間二次裝卸和轉運環節。不僅極大縮短了運輸時間,降低了貨物損耗風險,更顯著壓降了綜合物流成本。

「對我們廠來説,時間就是真金白銀。」一家大型造紙企業的物流總監説,「原料早一天到生產線,就能早一天變成產品、早一天回款。‘陸港直通’比傳統路徑至少快3天,資金周轉效率大幅提升,這纔是最大的效益!」

持續優化作業、升級智慧管理,青島港以其創紀錄的吞吐量和創新服務模式,有力服務了國家「雙循環」戰略和山東省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讓這張聯通世界的「紙」,更高效、更經濟、更便捷地服務於國計民生。

向下滑動閲讀全文

《工人日報》

8月12日

《工人日報》頭版

對青島港進行了重點報道

聚焦青島港着力搭建

優質的技能競技平臺

不斷培育高素質技能人才

通過釋放人才紅利

為新質生產力發展

積蓄力量、增添動力

8月18日

《工人日報》介紹了青島港

持續優化作業模式、升級智慧服務

憑藉紙漿貨種創紀錄的吞吐量

以及創新的服務模式

在服務國家 「雙循環」 戰略

和山東省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

建設過程中

展現出強勁的支撐作用與突出的貢獻

山東港口青島港以技能競賽為引擎深化「產改」

典型引領「複合型」人才持續成長

在「金牌導師」許振超的言傳身教下,山東港口青島港橋吊司機郭磊不斷夯實技能,主導攻克了碼頭岸橋「雙小車協同控制」自動化改造等多項技術難題。從普通裝卸工成長為首席技師,郭磊帶領團隊取得國家專利136項、技術革新243項,創出「飛箱穿障」等6項崗位絕技,將橋吊單機效率提升15%。

近年來,山東港口青島港深入貫徹國家對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的要求,以「人民工匠」許振超、「時代楷模」連鋼創新團隊等先進典型為引領,通過完善技能人才培養、發展、評價和保障鏈條,打造了一支學習型、知識型、創新型的產業工人隊伍,為港口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的人才支撐。

作為東北亞國際航運樞紐中心和山東港口發展的「龍頭」,青島港構建以提升技能人才職業素質和職業技能為核心的人才成長體系。建成12個產教融合型高水平實訓基地,打造了3個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和5個省級「技能大師特色工作站」,年實訓規模突破5萬人次,為技能人才提供了學習實訓、技術攻關與技能轉化的一體化賦能培訓平臺。

青島港連續36年開展技術工人考工晉級和技術大比武,將技術工人職業技能等級晉升與「新八級」職業技能等級評價制度深度融合,形成獨具特色的評價模式和評價體系。自開展自主評價以來,已累計評價210余場次,參評8689人,其中4922人技能晉升。建立了集團、公司、科隊3級技能培訓體系,分類別、分層級開展線上線下培訓,每年組織開展「勞模工匠大講堂」「高技能人才輪訓」等賦能培訓,提升技能水平,持續培育「精一專二會三」複合型人才。

青島港搭建比學趕超技能競技舞臺,以高素質技能人才賦能新質生產力,通過「崗位練兵+技能比武」雙輪驅動打造優秀產業工人隊伍。深入實施九大技能提升行動計劃,構建了覆蓋裝卸生產關鍵崗位的三級技術比武體系。2024年,青島港集團第36屆職業技能大賽的覆蓋面和影響力進一步提升,吸引973名選手參與46個項目的角逐,其中259人脫穎而出,37人被授予「青島港狀元」稱號。同時,選派143人蔘加國家、省部級職業技能競賽27場次,19人獲得冠軍,為更多職工搭建了技能成才的廣闊舞臺。

青島港建立的「一培一考一評一聘」動態考覈機制,構建了「能上能下、優進劣汰」的技能人才評價體系,不斷激勵技能人才成長。2024年共聘任技師以上1800余人,評選出集團突出貢獻技能專家60人、首席技能專家20人,逐級設置技能津貼標準,讓「技能含金量」轉化為「成長的真金白銀」。

在「新時代振超精神」和「連鋼創新團隊」精神激勵下,青島港「振超團隊」9次刷新集裝箱裝卸世界紀錄,「連鋼創新團隊」13次刷新自動化集裝箱碼頭裝卸效率世界紀錄,27次刷新鐵礦石接卸、4次刷新紙漿晝夜接卸世界紀錄。

未來,青島港持續加大資金投入,創新技能培訓模式,完善全鏈條人才培養機制,打造全國港口行業技能人才培訓品牌。

向下滑動閲讀全文

全流程自動化作業,接卸效率刷新行業紀錄

全球最大紙漿進口港數智升級,吞吐量再創新高

作為全球最大紙漿進口港,上半年,山東港口青島港紙漿吞吐量同比增長22.5%,再創歷史新高,進口量穩居全國沿海港口首位。「目前,全國超過30%的進口紙漿經由我們碼頭高效接卸。」青島港西聯公司操作部副經理孫長傑介紹。

作為貫通全球紙漿貿易的「主動脈」,青島港持續優化作業模式、升級智慧服務,其創紀錄的吞吐量和不斷創新的服務模式,不僅有力服務了國家「雙循環」戰略,更強化了千家萬戶的日常用紙供應基石。

作業速度再提升,碼頭運轉更高效

「從精準靠泊到完成離港,全程比計劃整整提前了兩個多小時。」青島港的紙漿接卸效率,讓中遠海運智慧輪船長印象深刻。

無人運輸車精準高效,電子提單實現秒級通關,青島港用全流程自動化刷新了各界對「高效作業」的認知。這份高效並非偶然,而是青島港持續進行智慧化探索、推動轉型升級的生動實踐。

件雜貨碼頭貨種複雜,人機配合多,實現紙漿全流程自動化困難重重。2019年到2024年,在山東港口支持下,青島港不斷探索,成立項目組展開系列研究攻關,建成投用世界首個全流程自動化的件雜貨紙漿碼頭:首創基於AI識別動態切層的電子船圖技術;首創件雜貨全場景全機種協同作業新模式,研發件雜貨領域「北辰」系統;首創基於紙漿物流供應鏈的全流程一體化碼頭綜合服務體系……

如今,放眼碼頭現場,智能引導運輸車有序作業,承接自動脱鈎吊具卸下的紙漿貨物並按智能指令前往庫區進行堆碼;量身定製的紙漿專屬大型框架吊具,一鈎即可裝滿一部拖車;「前沿直碼+拖車入庫」的堆碼方式,最大程度壓縮了周轉路徑,提高了場地利用率;為客户量身定製的「綠色靠泊通道」,作業效率大幅提升。2025年,青島港接連創下紙漿單班單艙單機接卸5680噸、單班裝箱101箱的行業新紀錄。

智慧升級再提速,企業辦事更便捷

「給青島港的‘千紙鶴’平臺點贊!」某紙漿廠負責人告訴記者,該平臺整合了物流、運輸、貿易、金融等資源,「現在全流程都在線上,從港口操作到貿易結算,一個平臺就管全了!端到端的數字服務,幫我們企業提升了競爭力」。

據瞭解,「千紙鶴Pulp Crane」是青島港創新打造的服務平臺,整合了物流信息、業務辦理、客户服務等核心功能,為上下游45家漿廠、貿易商提供「一站式」數字化供應鏈服務。客户可隨時隨地精準查詢貨物狀態、實時裝卸進度、動態庫存信息,並實現在線訂艙、報關報檢、費用結算。這種全流程透明化、便捷化的服務,有效降低了整體供應鏈成本。

為提高紙漿企業貿易便利化水平,青島港進行了更多探索。2025年,在前灣西港聯合碼頭成功落地的全國首例紙漿「三單融合」(貿易訂單+運輸訂單+金融訂單)業務,打破了傳統數據壁壘,為紙漿辦理「電子護照」,讓複雜的國際物流流程從過去的「周級」縮短到「小時級」。過去需要奔波現場辦理的業務,現在「掌上」即可輕松完成,貿易便利化水平實現飛躍。

鏈式服務再優化,降本增效更有力

「以前紙漿從船上卸下來,要經過好幾道程序才能上火車,現在青島港的新模式讓原料一路直達工廠,光倉儲費就給我們省下不少錢!」一家內陸造紙廠的採購負責人感慨道。他所説的新模式,是青島港依託臨港綜保區「通關快車道」首創的「碼頭直裝-鐵路直發-港區直達」全鏈條作業模式。這一模式無縫銜接了紙漿卸船、裝箱、火車發運全過程,充分發揮港口毗鄰鐵路的優勢,打通了海鐵聯運「最后一公里」。

而在青島港的紙漿「陸港直通」模式中,紙漿在港口卸船后,直接通過鐵路發往內陸節點,省去了中間二次裝卸和轉運環節。這不僅極大縮短了運輸時間,降低了貨物損耗風險,更顯著壓降了綜合物流成本。

「對我們廠來説,時間就是真金白銀。」一家大型造紙企業的物流總監表示,「原料早一天到生產線,就能早一天變成產品、早一天回款。‘陸港直通’比傳統路徑至少快3天,資金周轉效率大幅提升,這纔是最大的效益!」

通過幫助客户實現「倉庫前置」,縮短中間環節,青島港有效降低了內陸地區造紙廠、包裝企業等用紙大户的原材料採購和倉儲成本。這些環節成本的持續優化,最終將傳導至下游產品,惠及更廣泛的社會生產和居民日常消費。

青島港方面表示,未來,將持續鞏固全球最大紙漿進口港優勢,為服務國家戰略和保障民生需求貢獻港口力量。

向下滑動閲讀全文

未來

山東港口青島港

將繼續聚力高質量發展

持續優化服務、提升樞紐能級

提供更優質、更全面、更便捷的港口體驗

以更澎湃的動能、更堅實的步伐

在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

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壯闊征程中

貢獻更為強勁的港口力量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