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19 02:01
富士康(OTC:HNHPA)最近的盈利表明全球技術供應鏈發生了革命性轉變,這一轉變可能會在ETF領域引起共鳴。這家曾經與蘋果公司(納斯達克股票代碼:AAPL)iPhone組裝商一樣熟悉的公司現在在人工智能服務器上帶來的收入超過了消費電子產品--這在該公司歷史上尚屬首次。
到目前為止,蘋果公司處於虧損狀態。實時跟蹤其價格。
人工智能服務器銷售(雲和網絡部門)佔富士康第二季度收入的41%,超過了消費電子產品的35%。這一轉變標誌着所謂的「蘋果時代」的衰落,因為富士康在推動人工智能革命方面下了重注。據路透社援引一位行業專家估計,臺灣已經生產了全球近90%的人工智能服務器,因此該國及其上市公司現在是數據中心經濟不可或缺的支柱。
對於ETF來説,這一轉變在多個方面重新配置了風險敞口:
增持蘋果股份的信託基金,如Invesco QQQ信託基金(納斯達克股票代碼:QQQ)或Technology Select Sector SPDR基金(紐約證券交易所股票代碼:XLK),可能會看到他們經典的消費硬件傾向越來越被資本支出的人工智能供應鏈所掩蓋。
Roundhill Generative AI & Technology ETF(紐約證券交易所代碼:CHAT)等股票可能會受益於富士康在人工智能服務器領域日益增長的主導地位,特別是在生成性人工智能需求推動雲和數據基礎設施更高的情況下。
iShares MSCI臺灣ETF(紐約證券交易所代碼:EWT)已經擁有臺積電等半導體領導者,該ETF可能會受到新的關注,因為富士康及其競爭對手廣達電腦和緯創公司(兩家公司也持有該ETF的股份)鞏固了臺灣在人工智能服務器生產中心的地位。
富士康也在加大全球投資。該公司上周表示,將在2025年將資本支出增加20%以上,以擴大美國和墨西哥的人工智能服務器生產設施。這可能會進一步將ETF風險敞口多元化,轉向與人工智能建設相關的基礎設施和供應鏈業務。
簡而言之,蘋果此前幫助決定了富士康的命運,但現在人工智能正在重新配置富士康,順便説一句,還影響了ETF如何抓住下一個科技增長浪潮。投資者可能會考慮超越華麗的消費設備,轉向人工智能計算不太明顯但同樣強大的基礎。
閲讀下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