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軟銀旗下「日版支付寶」赴美IPO

2025-08-18 00:01

(來源:北京商報)

日本移動支付巨頭PayPay已遞交赴美上市申請,估值或超過100億美元,有望為其母公司軟銀集團在人工智能(AI)領域繼續大規模投入提供資金。如果PayPay最終成功上市,這將是自ARM上市以來,軟銀控股的首家美國上市企業。

當地時間上周五,軟銀在官網宣佈,PayPay Corporation前一天已向美國提交了F-1表格,申請發行美國存托股份(ADS),但「公開上市的具體時間表、規模和發行價格尚未確定」。

PayPay成立於2018年,目前在日本移動支付領域佔有領導地位。公司上月表示:「日本每兩人中就有一人在使用其服務,而在智能手機用户中,使用比例大約達到三分之二。」

知情人士稱,軟銀可能計劃通過PayPay的上市籌集逾20億美元資金,這將使PayPay的估值超過100億美元,與分析師的預測一致。其中一名人士表示,上市最早可能在今年年底前完成。

軟銀通過其願景基金二期(Vision Fund 2)持有PayPay約34%的股份。軟銀表示,「計劃在PayPay上市后仍保持其子公司的地位」。

一名知情人士稱,集團可能先出售20%股份,之后再擇機進一步減持。他補充説,不排除PayPay未來在日本進行二次上市的可能性。

近年,軟銀CEO孫正義一直在大舉押注人工智能,並承諾為「星際之門」項目投入5000億美元,與OpenAI、甲骨文等合作伙伴一同擴建美國數據中心與AI基礎設施。

軟銀還在芯片設計與生產領域擴張,重點依託其在Arm控股權,以及對英偉達和臺積電的持股。與此同時,軟銀正主導OpenAI一輪400億美元的融資,OpenAI有望在融資中將估值提高到3000億美元。

隨着孫正義不斷提升的投資野心,年初至今軟銀股價已累計飆升近80%,創下歷史新高,投資者押注其擁有一系列高收益IPO管道,並認為其持有的OpenAI股份將成為寶貴資產。軟銀本月表示,願景基金擁有「價值450億美元的后期投資組合」。

MST Financial分析師David Gibson表示,「投資者正在將Klarna、PayPay等即將到來的大型IPO納入考量,有些人還將軟銀視作一隻押注OpenAI的投資標的」。Gibson補充説,PayPay上市融資所得可幫助軟銀在未來12至18個月內籌集星際之門項目及增持OpenAI所需的300億至490億美元資金。

從4月開始,軟銀集團股價上漲了158%,市值增加了13.8萬億日元,成為全球漲幅第一的大型投資機構,同時也是日經225指數漲幅第一的成份股,帶領該指數再次創下了歷史新高。但和人工智能高度綁定的軟銀集團,其股價的走向將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緊密地依附於全球人工智能的蓬勃發展。

得益於在特朗普AI戰略中的關鍵地位、在OpenAI中的份額以及不斷加倉英偉達等大型股,孫正義的這家旗艦公司吸引了投資者回歸。這些因素對軟銀股價的影響將比關税、地緣政治甚至該公司即將發佈的財報還要大。

儘管日本股票市場面臨經濟和政治不確定,但相比之下,軟銀與本土市場的聯繫更少,與美國同行的相關性更強。「除了當前的AI相關投資趨勢外,軟銀集團的盈利和股價傾向與美國股票市場密切相關」,Iwaicosmo Securities高級分析師Tomoaki Kawasaki稱。他補充道,美股上漲以及美聯儲降息預期可能會成為進一步的推動力。

上周,軟銀發布了一份遠超市場預期的季度財報。在2025—2026財年第一季度(4—6月),公司實現了淨營收1.82萬億日元,同比增7%,超市場預期的1.7萬億日元;實現税前利潤6899.4億日元,同比大增205.7%;實現淨利潤4218.2億日元,扭虧為盈,高於市場預期的1582.3億日元。攤薄后每股盈利291.28日元,去年同期每股虧損123.67日元。依據2024年8月獲批的最高5000億日元股票回購計劃,截至首季末,集團累計回購3303億日元。

在上市公司投資方面,英偉達的投資讓軟銀受益最大。監管文件顯示,截至今年3月底,軟銀集團正在加碼人工智能領域投資,增持了英偉達以及臺積電的股份。具體而言,軟銀對英偉達的持股價值從上一季度的10億美元增至約30億美元,同時新增約3.3億美元臺積電股份和1.7億美元甲骨文股份。

北京商報綜合報道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