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OpenAI華人露頭就被小扎挖!95后北大校友1個月前上直播,今天已是Meta人

2025-08-15 12:21

量子位 | 公眾號 QbitAI

又來了又來了,OpenAI華人工程師,果然露臉就被小扎挖(doge)。

這一次,主角是95后北大校友孫之清,上個月剛剛參與了ChatGPT Agent的發佈直播。

當時就有不少網友調侃:發佈會出鏡就是在給Meta提供挖角名單。

果不其然,OpenAI+華人,關鍵詞命中,小扎這就拿着他的精靈球閃電出手了。

跟Jason Wei一起被挖

消息來源是另一位近一個月來動向備受關注的前OpenAI技術大佬、o1關鍵人物Hyung Won Chung

7月中旬思維鏈作者Jason Wei被曝即將離開OpenAI、入職Meta時,他的研究搭子Hyung Won Chung就被傳也已經讓小扎打包帶走了。

現在,靴子落地,Hyung Won Chung剛剛在自己的𝕏上實錘了此事。

令人有些意外的是,原本大家以為是雙人同行,沒想到官宣文案和合照里又多出了一張華人面孔,就是孫之清。

隨后,孫之清本人也轉發了這條推文,蓋章確認加盟Meta超級智能實驗室。

誰是孫之清?

浙江舟山人,95后北大校友,CMU計算機博士。

2024年6月,他博士還沒畢業就加入了OpenAI后訓練團隊,擔任研究科學家。

在OpenAI期間,孫之清迅速成爲了挑大樑的人,不僅參與到OpenAI o3/o4-mini、OpenAI Computer-Using Agent等核心項目中,還擔任了Deep Research的研究負責人。

實際上,在加盟OpenAI之前,孫之清就拿到過OpenAI的10萬刀研究贊助——説起來還跟Ilya有點關係,這筆錢來自OpenAI的「超級對齊快速補助金」項目,項目資金池1000萬美元,旨在支持超級人工智能系統的協調和安全方面的技術研究。

看到「超級智能」這幾個字,關注OpenAI的朋友可能已經猜到了,正是Ilya的超級對齊團隊推動了基金成立。在官方文檔中還可以看到,這個贊助項目一開始還帶着點招聘目的——給超級對齊團隊找潛在人才。

他的博士論文也與此相關,題目是《面向真理探索、複雜推理和人類價值觀的大語言模型可擴展對齊》(Scalable Alignment of Large Language Models Towards Truth Seeking, Complex Reasoning, and Human Values)。

孫之清還拿到過谷歌和微軟的博士獎學金。另外,在CMU讀博時,他還參加了陶哲軒支持的AI數學競賽AIMO,並以個人身份獲得了進步獎的二等獎。

根據Google Scholar,他的論文被引量超過10000次,h-index為27。

説回到離職這件事,孫之清不是跟Jason Wei、Hyung Won Chung一起走的嘛,其實這三位在OpenAI就屬於合作小團體。

在Deep Research貢獻者名單中,可以看到Jason Wei和Hyung Won Chung也深度參與其中。

關於三個人的合作和集體出走,Jason Wei自己是這麼説的:

老朋友,新實驗室。

「建議奧特曼聽勸,別讓亞洲面孔上直播」

也是沒想到扎克伯格的挖人大計一點沒有緩下來的節奏,新消息一出,網友們已經自覺搬好板凳瓜子前排看熱鬧了。

有人開玩笑説:照這個速度,今年聖誕節前,OpenAI就要被挖塌了。

於是不少吃瓜羣眾「真誠」向奧特曼建議:真別讓亞洲面孔上OpenAI直播了。

Meta會在直播的每一幀上運行人臉檢測。一旦識別出亞洲人,小扎的個人郵箱就會立即發送九位數報價。

耐人尋味的是,現在Meta超級智能實驗室的一把手Alexandr Wang,還真特地cue了直播這事兒……

不過,也有人擔心,小扎這麼搞,以后AI公司都得把明星員工藏起來,而「這是時代的倒退」。

這種擔憂不無道理,且已有徵兆——

OpenAI首席科學家Jakub Pachocki和技術專家Szymon Sidor在最近一次接受採訪時,就在分享過程中突然被一聲「No names!(別說名字)」打斷。

看樣子,OpenAI對自家人才的保護正在升級。

畢竟,誰對着這樣一份被挖名單,都不能無動於衷吧……

GPT-5背后的華人

當然OpenAI招牌仍在,人才一面流失一面補充,底子還是挺厚。至少在GPT-5的發佈中,我們還是能尋摸出不少華人研究員的身影。

比如在發佈會上露面的Elaine Ya Le,北大數學專業出身,斯坦福大學博士,同樣是在2024年加入OpenAI。她的團隊負責GPT-5的統一體驗。

王若宸,2013年從上海財經大學轉學到密歇根大學,后於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獲得計算機博士學位,今年2月剛剛加入OpenAI。

在OpenAI,他負責多模態研究,GPT-5的語音模式,就由他的團隊負責。

又比如Junhua Mao,OpenAI人格與模型行為研究負責人,中科大校友,去年8月加入OpenAI。

GPT-5不那麼「諂媚」的表現,就來自於他們團隊的調教——

這支團隊華人含量爆表,Junhua Mao本人之外,還有清華校友Xinwei Shi、上交校友Zheng Wu、清華校友Xiangning Chen等等。

Junhua Mao還負責了GPT-4o mini的訓練工作。

Tianfu Fu,也是GPT-5的核心貢獻者之一。他負責設計、構建和訓練了可擴展、經濟高效的集成模型,該模型統一了推理和非推理模型。

對了,Tianfu Fu也算是OpenAI和Meta「人才交流」的參與者,不過他是先在Meta,后來來的OpenAI(doge)。

這還只是淺淺一扒,OpenAI手握大模型領域最大IP,還是吸引力十足。

以及從GPT-5的發佈會來看,即使「心有余悸」,OpenAI未來的發佈當中,還是少不了小扎最愛的面孔。

硅谷的人才之爭,熱鬧還有得繼續呢。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