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14 20:30
CoWoS:算力狂歡下的[甜蜜煩惱]
CoWoS(Chip-on-Wafer-on-Substrate)作為當前高端芯片封裝的主流技術,其核心價值在於通過2.5D或3D結構實現芯片的高密度集成。
在技術原理上,CoWoS將芯片堆疊后封裝於基板之上,這種設計能顯著節省空間、降低功耗,同時提升數據傳輸效率,完美適配AI芯片對高算力、低延迟的需求。
臺積電作為CoWoS技術的主導者,近年來一直在產能擴張上全力以赴。
數據顯示,2024年底臺積電CoWoS月產能將達到約3.5萬片,全年產量預計為30至32萬片;到2025年底,月產能計劃提升至6萬片以上。
2022-2026年間,CoWoS產能的年複合增長率預計將超過50%。
即便如此,臺積電董事長魏哲家仍坦言,市場需求遠超供應能力。
產能緊張直接傳導至市場價格。為應對需求激增,臺積電正考慮將CoWoS封裝工藝價格上調10%至20%。
從雲端數據中心的GPU集羣到邊緣計算設備,幾乎所有算力密集型場景都對CoWoS封裝的芯片有着強烈需求。
亞馬遜AWS通過合作伙伴Alchip預定5萬片,Marvell為AWS與微軟設計的客製化芯片預定5.5萬片,聯發科則為谷歌TPU專案預留2萬片產能,訂單排期已排至數年之后。
從技術演進來看,臺積電的CoWoS正沿着[CoWoS-S→CoWoS-L]的路徑升級。
但無論是CoWoS-S還是CoWoS-L,都面臨着難以突破的瓶頸:圓形晶圓的面積利用率有限,硅中介層和ABF基板成本高昂;
且隨着芯片功率密度提升,散熱和信號傳輸效率逐漸逼近物理極限。
當CoWoS的產能擴張速度跟不上AI算力的增長需求,當技術參數觸達天花板,產業界不得不將目光投向更具顛覆性的下一代封裝技術。
CoPoS:從晶圓到面板的系統互聯路徑革新
在臺積電的技術藍圖中,CoPoS(Chip-on-Panel-on-Substrate)被確立為CoWoS的下一代接班人,計劃逐步取代CoWoS-L,成為高端芯片封裝的主流平臺。
從名稱上看,CoPoS僅是將CoWoS中的[晶圓(Wafer)]替換為[面板(Panel)],但這一字之差背后,是一場涵蓋材料、工藝與設備的系統性革新。
基板形態的變革是CoPoS最直觀的突破。傳統CoWoS基於圓形晶圓進行封裝,而CoPoS採用方形面板作為載板,這一變化帶來了顯著的產能提升。
當前大型AI芯片的封裝面板尺寸通常限制在510×515毫米,儘管更大尺寸會增加曝光等工藝的複雜度。
但相較於12寸晶圓,方形面板的面積利用率大幅提高,單次封裝可處理更多芯片,顯著緩解產能壓力。
材料創新是CoPoS實現突破的核心支撐。為應對封裝面積與功率密度的持續提升,臺積電引入了玻璃基板與玻璃通孔(TGV)技術。
玻璃材料具備卓越的平整度、熱穩定性及垂直互連能力,既能優化散熱性能,又能提升互連設計的靈活性。
同時,硅中介層可替換為玻璃中介層或板級封裝RDL(重佈線層)材料,BT基板被玻璃基板替代,這些材料變革為高密度集成奠定了基礎。
CoPoS通過優化RDL中介層(CoWoS-R/CoWoS-L)及玻璃芯基板上的RDL(玻璃版FC-BGA),實現了系統互聯路徑的革新。
產業界認為,CoPoS的意義不僅在於技術參數的提升,更標誌着芯片系統設計範式的轉變——將半導體集成邏輯從晶圓級思維拓展至面板級維度。
當AI芯片的算力需求從[千卡級]向[千卡級]躍升,這種範式轉變將為更大規模的芯片集成提供可能,成為突破算力瓶頸的關鍵抓手。
臺積電對CoPoS的佈局早已付諸行動。其計劃在嘉義AP7廠區建立新一代先進封裝技術CoPoS的量產工廠,目標是到2028年底或2029年啟動量產。
嘉義AP7廠區將分階段建造8條生產線單元,其中P4廠房專用於CoPoS量產。
CoWoP:去基板化的成本革命
在CoPoS之外,另一種名為CoWoP的技術路線正以[顛覆者]的姿態出現。
CoWoP開創了全新的技術路徑,在完成芯片-晶圓中介層製造后,直接將中介層安裝於PCB(或稱平臺PCB)上,摒棄了CoWoS工藝中將中介層綁定至ABF基板的步驟,形成[芯片-硅中介層-PCB]的集成結構。
這種[去基板化]設計帶來了顯著的成本優勢。
在傳統CoWoS結構中,封裝基板佔總成本的40%以上;
而CoWoP完全省略了這一昂貴組件,同時省去了BGA焊球和封裝蓋,使整體成本降低30%-50%。
更重要的是,這一設計規避了基板成本隨技術迭代逐代上升的壓力,為AI芯片的大規模應用提供了成本可控的解決方案。
傳統封裝中,信號需經中介層、封裝基板再到主板,路徑較長且損耗較大;
而CoWoP直接連通中介層與PCB,信號路徑更短、更直接。
這一優化對PCIe 6.0或HBM3等高速接口而言至關重要,能顯著提升帶寬利用效率並減少延迟;
大幅降低NVLink和HBM通信損耗,提升數據傳輸效率的同時延長傳輸距離。
在熱管理方面,CoWoP的無蓋設計(Lidless)讓散熱器可直接接觸GPU裸片,液冷、熱管或直觸式冷頭等熱管理技術更容易貼合芯片結構,這在處理高功耗AI芯片時尤為實用。
供電損耗的減少也降低了熱量產生,雙重優化使CoWoP在散熱性能上優於傳統封裝。
然而,CoWoP的推廣並非易事。摩根大通指出,該技術面臨核心難題:目前僅有蘋果公司應用mSAP或SLP PCB技術,且其產品具備更大的節距尺寸與更小的PCB板面積。
PCB板的載流能力、穩定性以及大規模量產的良率控制,都是CoWoP走向商業化必須跨越的門檻。
儘管存在挑戰,CoWoP的技術思路仍為行業提供了重要啟示:通過簡化結構、優化路徑實現性能與成本的平衡,或許是突破封裝技術瓶頸的另一條有效路徑。
隨着AI芯片對成本敏感度的提升,這種[減法思維]可能會在未來的技術競爭中佔據一席之地。
FOPLP:面板級封裝的規模化突圍
當CoWoS、CoPoS、CoWoP在高端芯片封裝領域激烈競逐時,另一種面板級封裝技術FOPLP(Fan-Out Panel Level Packaging)正憑藉規模化優勢快速崛起,被視為CoWoS的潛在繼任者。
FOPLP的技術根源可追溯至FOWLP(扇出型晶圓級封裝),2004年英飛凌提出FOWLP概念,2009年實現量產,但該技術主要用於手機基帶芯片,市場迅速飽和。
FOWLP基於圓形晶圓進行封裝,由於晶圓形狀為圓盤狀,邊緣區域難以充分利用,導致芯片放置面積較小。
為突破這一侷限,行業衍生出FOPLP,兩者英文縮寫差異僅在於P(面板)與W(晶圓),但關鍵區別體現在尺寸和利用率上。
尺寸與利用率優勢是FOPLP的核心競爭力。FOPLP採用方形大尺寸面板作為載板,而非8寸或12寸晶圓。
以600mm×600mm面板為例,其面積是12寸晶圓載板的5.1倍,單片產出芯片數量大幅增加。
同時,FOPLP的面積利用率超95%,顯著優於傳統晶圓級封裝的85%,同等面積下面板可多容納1.64倍芯片。
基板面積增大持續降低成本,200mm向300mm過渡節約25%成本,300mm向板級封裝過渡更可節約66%成本。
在生產效率上,FOPLP同樣表現突出。
FOWLP因光罩尺寸有限,需拼接曝光,效率低下且良率低,影響產能;
而FOPLP單次曝光面積可達FOWLP的4倍以上,效率高、良率高,產能顯著提升。
這種高效量產能力使其能快速響應AI算力設備的爆發性需求,PCB擴產周期僅需6-12個月,遠低於傳統基板的2年。
從行業動態來看,FOPLP的商業化進程正在加速。
馬斯克宣佈跨界進軍先進封裝領域,瞄準FOPLP技術,其旗下SpaceX計劃在美國得克薩斯州建設自有FOPLP產能,封裝基板尺寸達到業界最大的700mm×700mm。
封測巨頭日月光斥資2億美元採購設備,在高雄工廠建立產線,2024年底啟動FOPLP試生產,2025年底建設600x600mm新產線並計劃2026年送樣客户認證。
三星在先進節點中積極應用FOPLP技術,其用於可穿戴設備的Exynos W920處理器結合了5納米EUV工藝與FOPLP方案;谷歌已在Tensor G4芯片中採用三星的FOPLP技術;
AMD、英偉達等公司正與臺積電及OSAT供應商合作,計劃將FOPLP整合至其下一代芯片產品。
中國大陸廠商也在積極佈局FOPLP領域,華潤微電子、成都奕斯偉、中科四合等已進入該領域,部分具備量產能力。
市場前景方面,Yole預測2022年FOPLP市場規模約為4100萬美元,未來五年內有望實現32.5%的顯著複合年增長率,預計到2028年將攀升至2.21億美元。
另一數據顯示,2022年FOPLP市場規模約11.8億美元,預計2026年將增至43.6億美元,不同統計口徑下的高增長預期,凸顯了FOPLP的巨大潛力。
隨着技術成熟,FOPLP在高端領域的滲透有望加速,與CoPoS、CoWoP形成多技術路線競爭的格局。
結尾:
在算力需求呈指數級增長的今天,封裝技術已不再是芯片製造的[后端環節],而是決定算力天花板的戰略前沿。
不同技術路線的探索,本質上是在尋找算力需求與商業化落地之間的最優解。
CoWoS雖性能卓越但成本高昂,CoWoP通過簡化結構降低成本,CoPoS和FOPLP則依託面板級優勢實現規模效應。
對於AI芯片而言,性能決定上限,成本決定下限,先進封裝技術必須在兩者之間找到平衡點。
而技術的迭代永無止境,CoPoS和FOPLP或許不是終點,更前沿的封裝技術正在孕育之中,等待着在算力時代的舞臺上綻放光彩。
部分資料參考:芯師爺:《如何破除對先進製程的依賴?先進封裝是出路之一從CoWoS 到 CoPoS》,More Than Semi:《CoWoS的下一代是CoPoS還是CoWoP?》,晶上世界:《臺積電CoWoS的接班人:CoPoS》,電子發燒友網:《最近大火的CoWoP跟CoWoS、CoPoS有什麼區別?》,半導體產業縱橫:《CoWoS,勁敵來了》,深觀啟元:《CoWoP|替代CoWoS的新一代封裝技術》,半導體行業觀察:《FOPLP來襲,CoWoS壓力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