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15 00:12
登錄新浪財經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評等級
經濟觀察報記者 鄭晨燁
8月14日,寒武紀(688256.SH)的股價在盤中一度暴漲超14%,再創歷史新高,逼近千元大關。其股價的驚人表現,正是當下AI算力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
一邊是資本市場基於對產業未來的樂觀預期,將熱點公司的股價推向新高;另一邊則是產業鏈相關公司中報「成績單」的冷熱不均:光模塊廠商新易盛(300502.SZ),預計上半年歸母淨利潤同比增幅最高達385.47%,其同行中際旭創(300308.SZ)也預計最高增長86.57%;相比之下,國產芯片與服務器廠商的業績增速則相對平緩,海光信息(688041.SH)上半年淨利潤同比增長40.78%,中科曙光(603019.SH)的淨利潤增幅則為29.89%。
對此,集邦諮詢研究經理龔明德在接受經濟觀察報記者採訪時表示,AI服務器是當前整個服務器市場最主要的增長支撐,其全年出貨量預計將有可觀的增長。
產業鏈「細化」
國際數據公司(IDC)的數據顯示,2024年第四季度,全球服務器市場中,「ODM Direct」(原始設計製造商直銷)模式的收入同比增長高達155.5%,佔據了47.3%的市場份額。
所謂ODM廠商,例如廣達(Quanta)、緯穎(Wiwynn)以及工業富聯(601138.SH)等,其客户主要是亞馬遜、谷歌、微軟等北美雲服務提供商,當這類企業的合計收入佔據了全球服務器市場近一半的份額時,也直接印證了這輪算力市場增長的核心動力——幾家科技巨頭的鉅額資本開支。
根據最新的業績指引,微軟、谷歌、亞馬遜、Meta四家公司已將2025年的資本開支計劃合計上調至超過3400億美元,摺合人民幣約2.5萬億元。在具體的投向上,微軟首席財務官艾米・胡德在業績電話會上表示,公司將繼續投資以應對「雲和人工智能產品的強勁需求信號」;Meta首席財務官蘇珊・李則強調,即便在2025年公司投入了更多算力,「依然很難滿足公司團隊及業務對算力資源的需求」;谷歌CEO桑達爾・皮查伊也將資本開支的增加歸因於「公司雲產品及服務面對強勁且持續增長的市場需求」。
在這條由北美巨頭主導的供應鏈上,A股距離需求最近、受益最直接的環節之一,是高速光模塊。根據2025年半年度業績預告,光模塊廠商新易盛預計上半年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327.68%~385.47%;另一家光模塊廠商中際旭創則預計同期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52.64%~86.57%。
該領域這一增長勢頭亦並非僅限於上述兩家頭部廠商。8月14日,華工科技(000988.SZ)披露2025年半年度報告,2025年上半年,該公司整體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45%,而其「聯接業務」(含光模塊)的營業收入則同比增長了124%,達到37.44億元。華工科技在半年報中表示,增長主要源於「對AI應用領域市場機遇的把握,公司400G、800G光模塊實現規模交付」。
8月12日,集邦諮詢研究經理龔明德在接受經濟觀察報記者採訪時表示,AI服務器是當前整個服務器市場最主要的增長支撐,全年出貨量預計將有可觀的增長。
而作為光模塊的直接下游,數據中心交換機廠商同樣受益。相關廠商鋭捷網絡(301165.SZ)預計上半年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160.11%~231.64%;其母公司星網鋭捷(002396.SZ)同期歸母淨利潤也預計增長43.81%~91.75%,兩家公司均在公告中表示,業績增長與「面向互聯網客户的數據中心交換機產品訂單加速交付」有關。
除了服務器之間的外部互聯,服務器內部的數據傳輸效率同樣至關重要。作為連接CPU與內存的關鍵部件,內存接口芯片的需求也隨之水漲船高。相關廠商瀾起科技(688008.SH)發佈的業績預告顯示,該公司預計2025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約26.33億元,同比增長約58.17%;實現歸母淨利潤11億元至12億元,同比增長約85.5%至102.36%。瀾起科技在其公告中稱,業績大幅增長的原因之一,是受益於AI產業趨勢,公司的DDR5內存接口及模組配套芯片出貨量顯著增長。
在更高端的AI訓練芯片中,高帶寬內存(HBM)已成為繞不開的關鍵組件。集邦諮詢分析師許家源告訴記者,英偉達目前消耗了整個HBM市場六成以上的份額,需求方通常會提前1.5個季度進行採購,這使得HBM市場基本處於供需緊平衡甚至供不應求的狀態。
這種緊平衡狀態也在重塑HBM的市場格局。根據集邦諮詢的分析,SK海力士目前在HBM市場佔據領先地位,而美光則通過跳過HBM3直接投入HBM3e的策略成功追趕,成為英偉達供應鏈的重要一環,三星則將更多重心放在了AMD等非英偉達客户上。根據該機構預測,由於產能持續受限,2025年HBM的價格還將進一步上漲5%~10%。
負責將光模塊、HBM、GPU等核心組件最終集成為服務器整機的代工企業,同樣是本輪AI浪潮的「大贏家」,比如工業富聯(601138.SH)。8月10日,工業富聯披露2025年半年度報告顯示,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607.60億元,同比增長35.58%;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為121.13億元,同比增長38.61%。其中,第二季度單季營收首次突破2000億元。
工業富聯在半年報中表示,公司業績的增長,主要由雲計算業務,特別是AI服務器業務的強勁表現帶動;第二季度整體服務器營收增長超過50%,其中AI服務器營收同比增長超過60%,GB200系列產品已實現量產爬坡,出貨量逐季攀升。
對於市場地位,工業富聯在半年報中稱:「公司在 AI 服務器領域已建立堅實的研發與智能製造優勢,客户黏性持續增強,技術與產能優勢日益凸顯。公司與多家全球領先客户深度合作,共同開發新一代AI服務器、液冷機櫃等關鍵技術,為全球AI算力基礎設施提供強有力支撐。」
算力概念股們的半年報「成績單」,也顯示了AI算力產業鏈市場關注點的一種變遷。一位長期關注算力產業鏈的職業投資人告訴記者,算力產業鏈的投資邏輯,正從過去對AI芯片本身的追捧,轉向對特定細分環節的挖掘。
從上半年的業績來看,無論是高速光模塊、高帶寬內存(HBM),還是內存接口,這些過去相對「隱祕」的細分賽道,在本輪AI浪潮中,正成為利潤最先兑現的環節。
國產算力「落地」
基於當前產業競爭的現實情況,對於國內主要的算力需求方而言,對供應鏈安全的長期戰略佈局正變得日益重要。或者説,國內的算力需求方正在面臨一個全新的、從「供應問題」到「戰略問題」的轉變。比如,國內一位頭部雲廠商人士就告訴記者,企業必須考慮未來供應是否會因監管而中斷、價格體系是否會重塑等一系列問題。
這種戰略重心的轉移,也反映在市場份額的變化上。龔明德告訴記者,據其預測,今年在中國AI服務器市場中,外購芯片的份額將從去年的63%降至41.5%。「去年互聯網業者在這一塊都有一些風險意識,已經提前拉貨。」龔明德表示。
高端處理器廠商海光信息披露的半年報顯示,該公司2025年上半年實現營收54.64億元,同比增長45.21%;歸母淨利潤12.01億元,同比增長40.78%。根據其半年報,海光信息的產品主要包括通用處理器(CPU)和協處理器(DCU)。其CPU產品因兼容x86指令集,能夠支持國際主流操作系統與應用軟件;其DCU產品則面向大數據處理與人工智能等並行計算場景,已與國內多家頭部互聯網廠商完成適配。
在業績增長的同時,該公司也在持續投入研發,根據海光信息8月6日披露的投資者交流紀要,其上半年研發投入合計17.1億元,同比增長24.68%。此外,海光信息與中科曙光的吸收合併也在推進中,此舉被市場視為旨在整合「芯片+整機」產業鏈,以提升國產算力的整體競爭力。
8月12日,集邦諮詢資深研究副總經理郭祚榮在接受經濟觀察報記者採訪時判斷,預計到2030年,中國大陸在全球半導體成熟製程的產能佔比將達到48%。他同時表示,中國半導體產業在12寸晶圓產能的年複合增長率預計將達到18.8%,遠超全球平均水平,儘管目前在最先進的製程上仍有差距,但一個規模龐大、技術快速迭代的本土製造生態的崛起,對上游的芯片設計企業至關重要,它不僅意味着更安全的產能保障和更短的供應鏈半徑,也為芯片設計與晶圓製造的協同優化,提供了更多可能。
算力的最終價值,取決於下游應用的落地情況。中國移動(600941.SH)2025年半年報顯示,該公司上半年營收出現近五年來首次負增長,但與此同時,該公司在算力領域的投資並未放緩,其上半年資本開支達584億元,AI是其投資核心。
對於投入與產出的現狀,中國移動董事長楊傑在業績説明會上表示,目前中國移動AI相關收入僅為「幾十億元的數量級」,要帶來規模化收入「還需要一定時間」。
「年初,國產開源大模型DeepSeek帶火了一體機的市場,企業原本設想有了一體機就擁抱AI了,但現實是很多一體機最終都落得個‘吃灰’的下場。」神州數碼(000034.SZ)信創業務集團副總裁、研發中心總經理周川在接受經濟觀察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在他看來,開源大模型雖然極大地降低了企業部署AI的成本和門檻,但從通用大模型到能解決具體業務問題的專用工具之間,仍需要大量的場景適配與工程化調優工作。
面對這一挑戰,周川向記者表示:「我們建議相關廠商聚焦兩大行動:一是強化國產化算力底座,加速通用大模型向場景專用工具轉化;二是深耕場景實踐,為各行各業提供算力支撐與高效交付,協助企業完成模型適配調優,讓轉型價值落地見效。」
(作者 鄭晨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