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14 07:30
近日,曾是中國果汁行業代名詞的「國民品牌」匯源果汁,通過官方公眾號發佈的一封《致全體股東及轉股債權人的公開信》,將這家老牌企業重整背后的資本暗戰徹底暴露在公眾視野中。
這封措辭激烈的信件,矛頭直指其大股東諸暨文盛匯自有資金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諸暨文盛匯」),稱其在匯源果汁破產重整中承諾的8.5億元投資款逾期一年未到位,經公司11次催繳仍無果。這家出資嚴重不足的股東,卻憑藉其在重整協議中獲得的董事會、監事會及總經理的提名權,牢牢掌控着公司經營管理權,甚至意圖通過資本公積彌補虧損的方案,變相剝奪部分債權人的選擇權,稀釋其他股東權益。
這場看似突如其來外揚的「家醜」,揭示出匯源果汁長期以來的治理困境、信任危機以及與資本方錯綜複雜的利益博弈。從被可口可樂收購失敗后的元氣大傷,到如今重整過程中大股東「空頭支票」帶來的資金斷裂和控制權糾紛,匯源果汁的命運似乎總被資本的巨手反覆撥弄。
此外,A股上市公司國中水務在此次重整中扮演的角色也備受關注,其前期對文盛匯的鉅額投資以及后續收購計劃的終止,進一步加劇了匯源果汁資本版圖的複雜性。
在競爭日趨激烈、消費趨勢快速變化的當下,資金的匱乏、內部的爭鬥以及外部資本的纏繞,讓這個承載無數國人記憶的品牌再次站在了「重生」與「沉淪」的十字路口。這場圍繞匯源果汁的資本大戲,不僅關乎一家企業的生死存亡,更是中國傳統民族品牌在資本洪流中如何尋求可持續發展的縮影。
匯源果汁與文盛匯的資本糾葛
匯源果汁與諸暨文盛匯的「恩怨情仇」,要從2022年匯源果汁的破產重整説起。
彼時,債務纏身、停牌退市的匯源果汁迎來「白衣騎士」——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裁定批准了北京匯源的重整計劃,上海文盛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文盛資產」)作為重整投資人入局,承諾通過其旗下設立的持股平臺諸暨文盛匯和天津文盛匯,對北京匯源增資16億元,並藉此持有北京匯源70%的股權(諸暨文盛匯持股60%,天津文盛匯持股10%),成為匯源控股股東。文盛資產當時表示,其不僅將注入資金,還將導入產業協同資源和戰略資源,助力匯源品牌「重生」,並承諾三到五年內實現A股上市。
然而,三年時間過去,這份曾被寄予厚望的「救命錢」,卻成為懸在匯源果汁頭上的「空頭支票」。根據重整計劃,文盛資產承諾的16億元投資將分三年到位,即2022年7.5億元、2023年3.8億元、2024年4.7億元。然而,截至2025年8月,北京匯源在公開信中控訴稱,其僅收到首期7.5億元的注資,剩余的8.5億元投資款已逾期一年以上,且經11次催繳仍未到位。這筆迟迟未能兑現的鉅額資金,讓匯源果汁錯失了寶貴的恢復和發展時機,更將其拖入了更深的資金困境。
更令人難以接受的是,即便是已到位的部分資金,雙方也存在巨大爭議。公開信指出,諸暨文盛匯實際支付的7.5億元投資款中,除了少量用於清償破產費用和小額債務外,其余高達6.47億余元資金(含利息及履約金),名義上存入了北京匯源名下賬户,但卻被諸暨文盛匯直接管控,分文未投入北京匯源的生產經營活動,更未對公司現有利潤有過任何貢獻。這與文盛資產當初「90%以上資金用於匯源生產經營升級和強化」的承諾大相徑庭,也使得外界質疑諸暨文盛匯是否存在「空手套白狼」的嫌疑。
正是基於這份「未完成投資義務」的事實,匯源果汁與諸暨文盛匯之間的矛盾從私下催繳走向了公開決裂。匯源果汁在公開信中指出,諸暨文盛匯憑藉其承諾的16億元投資前提,取得了公司董事會和監事會的絕對多數席位提名權,以及總經理提名權,從而對公司的經營管理實施全面控制。
然而,其目前實際出資僅佔公司註冊資本的22.8125%,卻依然把控着公司的命脈。這種「低出資比例+高控制權」的扭曲結構,讓匯源果汁深感不公。公司認為,諸暨文盛匯不應按60%的比例享有股東權益,並擔心如果由其主導進行公司分紅或整體轉讓股權,將有機會在未完成出資義務的情況下獲得60%的股利或股權轉讓對價,這將直接稀釋其他股東(特別是債轉股股東)可獲得的權益。
此外,諸暨文盛匯提議於8月11日召開的臨時股東會上,將審議一項「以北京匯源資本公積彌補虧損」的方案,更是激化了雙方矛盾。匯源果汁在公開信中警示,目前公司資本公積總額中半數以上(約55億元)存在不確定性,這部分金額是由債轉股形成,且需以相關債權人實際受領北京匯源股權為前提。
而當前尚有大多數債權人暫未受領北京匯源股權,部分債權人仍可選擇股權之外的不同清償方式。匯源果汁認為,若此時貿然以資本公積彌補虧損,等於對暫未確定的資本公積進行了處置,變相逼迫相關債權人被動確認債轉股行為,剝奪了他們后續行使優先抵押權或租賃物物權的權利。
面對諸暨文盛匯的種種「不當操作」,北京匯源已對其及文盛資產提起訴訟,且已被法院受理。但這步「險棋」也面臨着風險,匯源果汁擔心,在諸暨文盛匯大比例控制公司董事會及監事會、並提名總經理的情形下,其將有機會操控公司撤回對其提起的訴訟,以達到掩蓋其出資不實並逃避違約賠償責任的目的。
不得已之下,匯源果汁選擇公開「家醜」,呼籲全體股東及轉股債權人共同維權,通過股東會決議確認諸暨文盛匯未實繳出資的事實及金額,並限制其就未實繳出資所對應的股權行使利潤分配請求權、新股優先認購權、剩余財產分配請求權、表決權以及特殊的董監高提名權等股東權利,以期從根本上解決控制權扭曲和資金爭議的問題。這場曾被視為「救贖」的重整,如今卻演變成一場你死我活的「資本纏鬥」。
匯源果汁與國中水務「聯姻」破裂
在匯源果汁與文盛匯的糾葛之外,A股上市公司國中水務在此次重整中扮演的角色,也使得匯源果汁的資本版圖更加撲朔迷離,並直接影響了其重回資本市場的雄心。
國中水務與匯源果汁的聯繫,始於2022年底,當時國中水務宣佈擬以8.5億元受讓諸暨文盛匯31.481%的股份,從而間接持有北京匯源18.89%股份。這一舉動,被外界解讀為國中水務意圖通過收購匯源果汁的「殼」來實現自身業務轉型和業績增長,對於匯源果汁而言,則是退市后重回資本市場的潛在「借道」機會。
國中水務,這家主營污水處理和環保工程技術服務的公司,近年來在傳統業務增長承壓、業績下滑的背景下,亟須通過注入優質資產實現業務轉型。匯源果汁作為「國民品牌」,儘管深陷困境,但其品牌價值和市場影響力依然存在。因此,國中水務對匯源的投資,被視為一筆充滿潛力的「押注」。在宣佈收購匯源果汁后,國中水務股價曾連續收穫漲停板,區間漲幅達78.06%,充分顯示資本市場對這樁「聯姻」的期待。
國中水務的入局並非偶然。早在北京匯源重整案出臺之前,國中水務就與文盛資產簽署了《項目合作協議》,雙方希望共同投資重組后的北京匯源,國中水務甚至為此支付了文盛資產履約保證金3億元。這種深度合作關係,使得國中水務在后續的投資中顯得更加積極。
第一次入股后,國中水務乘勝追擊,於2023年4月和7月,又分別斥資5000萬元和3000萬元增持諸暨文盛匯。三次收購后,國中水務累計以9.3億元合計取得諸暨文盛匯36.486%的股份,對北京匯源的間接持股比例升至21.89%。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國中水務過往財報,自2022年以來,來自北京匯源的投資收益已成為國中水務業績的重要來源。例如,2023年,國中水務通過諸暨文盛匯間接持有北京匯源確認的投資收益約為0.83億元,遠超公司當年歸母淨利潤,成功助其扭虧為盈。
隨着合作深入和利益綁定,國中水務開始謀求對匯源果汁更深層次的控制。2024年7月,國中水務宣佈一項更具雄心的計劃:擬向文盛資產旗下上海邕睿收購諸暨文盛匯的相關份額股權,收購完成后將累計持有諸暨文盛匯的股權比例不低於51%,從而成為諸暨文盛匯的控股股東及北京匯源的間接控股股東。如果這項計劃能夠順利實施,「鵬欣系」(國中水務的實際控制人姜照柏旗下資本版圖)將順利把北京匯源收入麾下。
然而,這場「資本聯姻」卻在關鍵時刻遭遇「程咬金」。2024年8月,正當國中水務雄心勃勃推進對匯源果汁的全面收購時,文盛資產股東之一——粵民投(廣東民營投資股份有限公司)突然殺出。粵民投以兩筆侵權責任糾紛為由,向法院提起訴前保全,申請凍結上海邕睿持有的諸暨文盛匯52.47%股權。這一突如其來的股權凍結,直接導致國中水務對北京匯源的間接收購陷入停滯。
粵民投為何在如此關鍵的節點「發難」?有報道指出,粵民投此舉或是因為其認為文盛資產比較重視該筆交易,通過訴訟來引起后者重視,並獲得合作收益。這場突如其來的糾紛,讓國中水務的收購計劃受到嚴重阻礙。儘管國中水務在2025年1月曾計劃延期三個月披露交易預案或報告書,試圖解決問題,但最終仍未能如願。
2025年4月,國中水務發佈公告,宣佈終止上述收購交易,原因是「交易標的股權仍處於凍結狀態,存在限制轉讓情形」。國中水務的退出,無疑給正在重整中的匯源果汁帶來沉重打擊。這意味着,匯源果汁通過「借殼上市」重回A股市場的計劃,在短期內被按下暫停鍵。
這場圍繞匯源果汁的「資本局中局」,從大股東的資金缺位和控制權爭奪,到潛在「金主」的「聯姻」破裂,再到幕后推手的「攪局」,共同編織了一張複雜而充滿變數的資本之網。
匯源果汁的當前困境,不僅是資本運作失誤的后果,也是其在激烈市場競爭中面臨的挑戰。
在匯源深陷債務危機、發展停滯的幾年里,農夫山泉、可口可樂(美汁源)、味全等巨頭持續發力,NFC果汁、HPP果汁等新興品類快速崛起,果汁市場早已進入紅海廝殺階段。面對競爭對手的持續擠壓,匯源的市場份額被不斷蠶食,從曾經的近半市場份額,跌至如今的僅約11%,市場地位岌岌可危。
曾經的「國民果汁」,能否掙脱資本層層束縛,實現鳳凰涅槃,重塑昔日輝煌,仍是一個懸而未決的謎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