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13 17:01
原標題:前硅谷VC專家獨家解讀:Perplexity345億美金報價Chrome背后 來源:硅兔賽跑
硅谷的空氣里,除了代碼的味道,如今又瀰漫着一股火藥味。
北京時間昨天凌晨,整個科技圈被一封「不請自來」的收購狂言引爆。成立僅三年的AI搜索新貴Perplexity,正式向谷歌遞交了一份高達345億美元的全現金收購提案,目標直指谷歌的命脈——Chrome瀏覽器業務。
這堪稱21世紀以來,科技史上最 大膽、也最瘋狂的「蛇吞象」事件。
要知道,Perplexity在今年7月最新一輪融資后的估值「僅」為180億美元,這次的出價幾乎是自身體量的兩倍。一個剛上牌桌的新玩家,直接向着統治互聯網入口長達十余年的老霸主發起了衝鋒。
時機,選得極其刁鑽——恰逢美國司法部對谷歌的反壟斷訴訟進入最終「判決」前的關鍵窗口。這已經不是簡單的商業收購,更像是一場精心算計、直擊要害的戰略陽謀。
起底Perplexity:它是誰?
要理解這場風暴,我們必須先看清風暴眼中的主角——Perplexity AI。
這家由前谷歌AI研究員Aravind Srinivas在2022年創立的公司,並非傳統意義上的搜索引擎。它自我定位為「答案引擎」。當你提問時,它不會像傳統搜索那樣甩給你一堆藍色鏈接,而是通過大模型理解、整合全網信息,直接生成一段邏輯清晰、附帶所有信源鏈接的精準答案。
這種「一步到位」的體驗,讓它迅速俘獲了大量對信息效率有極高要求的用户。
它的崛起速度,只能用「恐怖」來形容:
2024年初: 估值5億美元
2025年5月: 估值飆升至140億美元
2025年7月: 最新一輪融資后,估值高達180億美元
短短一年半,估值暴漲36倍。它的投資人名單,幾乎就是一本硅谷權力名人錄:亞馬遜創始人貝索斯、英偉達、Databricks,甚至圖靈獎得主Yann LeCun都是它的擁躉。
儘管其年度經常性收入(ARR)尚不足1億美元,市場卻給出了驚人的180倍市銷率(P/S Ratio)。這背后,是資本市場對「下一代信息入口」的瘋狂押注。
而這家公司也從不掩飾自己的野心。它拒絕過Meta的收購,甚至在今年1月大膽提出過與TikTok美國業務合併的方案。每一步,都透露出它渴望成為平臺級玩家的慾望。
一石三鳥:345億報價背后的「陽謀」
Perplexity選擇此刻出手,絕非頭腦發熱。這是一次將法律、資本與公關運用到極 致的經典商戰案例。
第 一層:借力打力,迎合監管。
美國司法部訴谷歌反壟斷案的核心是什麼?正是指控谷歌利用其市場地位(尤其是通過Chrome和安卓系統),非法將自家搜索引擎設為默認選項,扼殺了競爭。
目前,案件已進入法官考慮「補救措施」的階段。而司法部提出的最激進、也最徹底的方案,就是「強制剝離Chrome瀏覽器」。
Perplexity的收購要約,就像是為法官親手遞上了一份「現成的解決方案」。它在信中高調宣稱,將Chrome交給自己這個獨立的AI挑戰者,最 符 合「最高的公眾利益標準」,能一勞永逸地打破谷歌對互聯網入口的控制。
爲了增加説服力,它還開出了一系列看似無法拒絕的條件:
繼續維護Chromium開源項目,保障行業生態。
未來兩年對Chrome和Chromium投入超30億美元。
收購后,Chrome將繼續默認使用谷歌搜索,但賦予用户自由更換的權利。
這幾乎是貼着反壟斷法案的條款,寫出了一份「標準答案」。
第二層:自我擡價,定義賽道。
無論交易成敗,Perplexity都已經贏了。
通過這次報價,它向全世界宣告:
我是谷歌最值得重視的挑戰者。
AI搜索的終局,必然要與瀏覽器/操作系統級的入口深度綁定。
我,Perplexity,有能力、有野心、也有(潛在的)財力來玩這場終局之戰。
這一行為,極大地提升了公司自身的行業地位和「敍事天花板」,為其下一輪融資,甚至未來的IPO鋪平了道路。
第三層:撬動資本,極限施壓。
Perplexity聲稱已獲得多家大型風投基金的全額資金支持。雖然未透露具體名單,但釋放的信號是明確的:硅谷的「舊錢」和「新錢」已經聯合起來,準備重塑被傳統巨頭把持的舊秩序。
這場收購戰的最終走向,將懸於法官的最終裁決。儘管多數分析師認為強制剝離的可能性偏低,但法官本人曾在庭審中那句「剝離Chrome是否會是更簡潔、更優雅的選擇?」的疑問,依然給市場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間。
針對這一事件,我們第 一時間連線了硅兔君專家團隊的一位核心專家。他曾是硅谷一線VC的合夥人,主導過多起對AI應用層公司的投資,對AI時代的平臺競爭有深刻洞察。
他用三句話,總結了這起收購案背后,真正值得二級市場投資者關注的「潛臺詞」:
「這首先是一次‘估值定義’事件,而非一個收購事件。Perplexity的真正目的,是用345億這個數字,強行在資本市場心中,為‘AI原生入口’錨定一個價值刻度。這本質上是一次成本極低的、教科書級別的敍事營銷,旨在告訴華爾街:不要再用SaaS的邏輯給我估值,請用平臺革命的邏輯來看待我。」
「真正的戰場,是對‘默認權’和‘數據流’的爭奪。Chrome的價值核心不是代碼,而是全球超30億用户的‘默認瀏覽器’地位,以及由此產生的、無窮無盡的用户行為數據流。Perplexity深知,沒有入口,再好的‘答案引擎’也只是巨頭花園里的一株盆栽。它此舉是在向市場宣告:AI應用層的戰爭已進入下半場,競爭焦點從模型能力,轉向了對分發渠道和用户習慣的控制。」
「對於二級市場的投資者而言,這筆交易的成敗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揭示了一個正在發生的深刻變化:AI正在對所有‘入口型資產’進行價值重估。無論是瀏覽器、操作系統,還是超級App,誰能成為AI的首 選入口,誰的估值模型就可能被徹底改寫。投資者需要立即審視自己的投資組合,思考哪些公司掌握了這種‘AI時代的收費站’,而哪些公司的‘護城河’,正在被這種出其不意的降維打擊所侵蝕。」
一個估值180億美元的「AI新貴」,敢於向一個市值近2萬億美元的科技帝國發起入口之戰。這起看似瘋狂的收購風波,無論最終結局如何,它本身就是一個強烈的信號:在生成式AI引發的巨浪之下,所有看似堅不可摧的商業壁壘,都有可能被瞬間撕開一道口子。
在這個信息爆炸但洞見稀缺的時代,每天都有無數類似的熱點新聞轟炸我們的屏幕。但真正的投資機會,往往隱藏在這些喧囂噪音之下,隱藏在對事件背后深層戰略的理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