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年初至今股價上漲近2倍,躍過發行價只是和譽-B(02256)價值攀升的開始

2025-08-13 09:43

今年以來,在多重利好催化下,和譽-B(02256)股價一路走高。8月11日,公司股價成功躍過IPO發行價12.46港元,最終收漲5.93%,次日,公司盤中股價觸及13.67港元,繼續刷新上市新高,而公司股價年初至今漲幅也即將來到200%。

究其原因,在於當前政策紅利疊加港股創新葯板塊投資趨暖,帶動企業創新價值驗證在估值評判中的權重持續提高:相較此前「18A寒冬」時期的保守態度,當下投資者更看重創新葯企的研發成果能否高效轉化為商業化能力,以及企業「自我造血」后是否存在可觀的預期差收益。

而上述股價增幅數據反映的便是市場對和譽長期價值的高度認可。

值得一提的是,8月13日,和譽宣佈,根據MSCI(明晟公司)最新公佈的2025年8月指數審議結果,公司憑藉持續創新能力和商業化進展,成功被納入MSCI全球小盤股指數(MSCI Global Small Cap Index)成分股。

據智通財經瞭解,MSCI指數作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指數體系之一,其追蹤資金規模超17萬億美元。此次納入意味着全球被動型基金(如ETF)可能增持和譽股票,進一步提升公司市場流動性與國際關注度。

完善「創新-盈利」閉環,造血能力顯著提升

回顧自2021年下半年至今的港股18A板塊波動趨穩歷程,其中成功穿越牛熊周期的大多是擁有紮實創新實力、安全邊際更高的企業,和譽便是其中之一,而公司內在價值拉昇的關鍵載體便是創新價值持續釋放的核心品種匹米替尼。

作為首箇中國自主研發進入全球III期TGCT臨牀試驗的CSF-1R抑制劑,匹米替尼目前已獲中美歐多國監管機構突破性療法認定。作為CSF-1R抑制劑賽道的全球潛在BIC藥物,匹米替尼不僅在TGCT適應症表現突出,在cGVHD等多種適應症上還有更大想象空間。

正是因為該藥的「十億美元分子」的潛力十分突出,2023年底公司就其與知名跨國藥企默克達成了一項「高首付、高里程碑、高分成」的BD交易,並在2024年初獲得7000萬美元首付款。這直接推動了公司在2024年首次實現全年盈利,併產生了豐富的現金流,為公司中長期創新研發提供了可觀的資金保障。

在強勁的研發投入支持下,去年11月,匹米替尼的全球III期MANEUVER研究積極頂線結果出爐。今年上半年,匹米替尼在繼5月獲得中國NMPA批准納入優先審評后,其用於治療TGCT的NDA申請在6月再獲NMPA批准。除此之外,匹米替尼還分別獲中國NMPA及美國FDA授予的BTD,同時獲歐洲藥品管理局([EMA)授予PRIME認定,用於治療不可手術的TGCT患者。與此同時,還獲得了美國FDA授予的快速通道認定(FTD)以及EMA授予的孤兒藥資格(ODD)。

可見。匹米替尼已獲得全球各大權威機構的認證,且在國內獲批確定性較高,預示着其商業化啟動在即。

今年4月1日,和譽官宣:默克已根據雙方於2023年12月簽訂的授權協議,行使匹米替尼(ABSK021)的全球商業化選擇權,行權費用為8500萬美元。在匹米替尼即將商業化的關鍵節點,默克選擇行權,足以看出其合作的誠意以及對開發匹米替尼全球商業化市場的積極態度。而加上此次默克支付的行權付款,雙方的BD合作已為和譽帶來逾1.5億美元現金。這也成為和譽完善自身「創新-盈利」正循環,提升自身造血能力的直接驅動因素之一。

「開源節流」背后的長期價值

一家創新葯企進化到Biopharma的重要標誌在於,將公司的現金循環支柱從融資現金流切換到經營性淨現金流。這不僅需要藥企擁有現金牛產品,還需要充沛現金儲備。

而和譽之所以有向頭部Biopharma進化的潛質,關鍵之一便在於其優秀的現金管理能力。2021年下半年開始的「18A寒冬」背后,是逐漸惡化的全球生物醫藥融資環境。而當時未盈利創新葯企最大的問題便在於手握「燒錢」研發管線的同時急需融資現金流,缺乏造血能力便容易導致企業陷入現金流危機。

而和譽在過去3年,能做到在覈心品種III期臨牀順利完成且整體研發管線進度未延緩的情況下,始終保持20億元左右的現金及銀行結余,讓公司財務情況始終處在「現金紅線」以上。

除了精於「節流」,和譽依託硬核創新技術也在不斷強化自身「開源」能力。智通財經瞭解到,穩定的收入與現金流增長,為公司帶來的創新研發端的強支撐。近年來,和譽醫藥聚焦腫瘤精準治療與免疫治療,覆蓋EGFR、FGFR、CSF-1R,PMRT5等熱門靶點,已建立了22條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差異化創新研發管線,其中多款在研創新葯都具有「同類最優」或「全球首創」潛力。

而作為繼匹米替尼之后,和譽管線內的第二款「十億美元分子」,全球FGFR4抑制劑同類FIC藥物的依帕戈替尼(ABSK011)顯然值得關注。

今年5月26日,和譽正式宣佈依帕戈替尼(ABSK011)獲納入突破性治療品種,擬用於治療既往接受過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CI)和多靶點酪氨酸激酶抑制劑(mTKI)治療失敗的FGF19過表達晚期肝細胞癌患者。這也是繼匹米替尼(Pimicotinib/ABSK021)之后,和譽第二款獲納入突破性療法的重磅品種。該藥成藥確定性高,且憑藉其在競爭格局中的領先地位,目前已實現研發層面的「彎道超車」,有望成為首個治療FGF19過表達HCC患者的突破性藥物。

而除了FGFR靶點外,和譽創新管線內還有多款優質管線處於早期臨牀和臨牀前階段。今年上半年,和譽再度攜4項最新臨牀前研究成果參加了今年的AACR大會,以壁報的形式發佈其自主研發的EGFR Exon20ins抑制劑ABSK112、PRMT5*MTA抑制劑ABSK131以及KRAS抑制劑的最新臨牀前研究成果,向全球學界展現自己在小分子創新領域的研發成績。

以上無一不在體現和譽在「開源」方面的確定性,未來和譽有望通過管線內多個具備潛在FIC/BIC產品,打開更多的估值想象空間。

此外,和譽還是港股18A中少數的通過股價提升投資者投資回報的同時,也通過持續的註銷式股票回購回饋投資者的創新葯企。今年3月,和譽董事會再次批准了公司動用2億港元在市場上購回股份,截至目前,公司已累計回購982.90萬股,合計7826.5萬港元。

目前來看,港股多家已實現全面商業化的Biopharma,例如康方生物、亞盛醫藥等公司股價早已躍過發行價,且對應PS估值分別達到60.69倍和27.19倍。相較之下,股價同樣躍過發行價且能持續通過股票回購方式回報股東的和譽,目前PS估值僅13.38倍,仍存在極大的增長空間。

對此,花旗發佈研報認為和譽現估值偏低,這主要基於和譽2款晚期候選藥pimicotinib與irpagratinib都具高度確定性,且差異化創新管線有望實現對外授權。該行預期irpagratinib二線肝細胞癌三期臨牀試驗的成功率極高,其估值應被納入考量因素。因此,和譽依舊值得投資者中長期配置。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