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13 09:58
原標題:AI學習機,正收割新一代家長 來源:刺蝟公社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賽博家教。
小時候纏着父母買「小霸王」的90后,如今也開始為下一代物色學習機了。只是看着上萬元一臺的學習機,忍不住心里犯嘀咕:「當年我真的有用小霸王學習嗎?」
在20世紀90年代,小霸王可是「學習機鼻祖」,將其連接到電視,可以練習打字和編程,多少人打着學習的名義買回家,卻偷偷揹着家長,狂按手柄搓招,讓它成了
《魂鬥羅》《超級瑪麗》的啟動器。
30年過去,AI時代來臨,學習機也完成了它的進化,「AI超進化」「資源超頂配」「小初高全科24億+題庫」「3000名輔導老師在線答疑」「類自然光&納米類紙超大護眼屏」,光是這些介紹,就令人眼花繚亂。
隨着功能升級的,當然還有價格。當年的「小霸王」一臺只要兩三百元,如今的AI學習機最高已經飆升至近萬元。與價格同樣水漲船高的還有市場規模,艾媒諮詢預測,到2025年,中國教育智能硬件市場規模將超過1000億。
巨大的蛋糕擺在面前,互聯網大廠、在線教育巨頭、智能硬件企業爭相湧入,學習機市場迅速進入「大亂鬥」時代。
AI時代,學習機市場變天了
在中國,學習機的發展史,足以跟手機制造史並肩而立。
如果你不知道「小霸王」,那你至少聽説過「點讀機女孩」。當年,那個穿着一身粉紅裙子、帶着甜美笑容的女孩,將「哪里不會點哪里,so easy!」的廣告語帶到大街小巷。紅的不僅僅是她,還有她口中「哪里不會點哪里」的步步高點讀機。
這正是早期學習機中的「明星產品」。2008年,步步高點讀機的銷量超過200萬台。當時,點讀機的價格在千元左右,有網友回憶,母親花了近一個月的工資給自己買了一臺,如今想來也不是便宜貨。
同期和步步高競爭的,是好記星和讀書郎。好記星在2005年的銷售額一度突破了25億元,讀書郎則在后點讀機時代靠學生平板、電話手錶等新型學生設備「續命」,最終在2022年登陸港交所。我們試圖在互聯網上尋找一些古早學習機用户的學習體驗,可惜搜到的都是遊戲攻略。
只要稍加回顧就能發現,學習機市場的火熱不是一場意外,而是一種迴歸。想分析學習機市場為什麼再度火熱起來,就需要回顧它在過去15年為什麼降温。
2010年前后,智能手機和平板設備在國內市場大範圍普及,筆記本電腦的滲透率也大幅提升。市場對學習機需求出現斷崖式下跌,理由很簡單,手機和電腦都能查單詞、看資料,還能搜視頻課程直接看,與其買一個功能單一的學習機,不如多下載幾個學習軟件。
和學習機市場發展軌跡截然相反的是在線教育產品,學習機市場萎縮的年代,正是在線教育產品規模飛速擴張的時代。
學習機市場迴歸火熱,有兩個重要因素:一是教育培訓行業受雙減政策規範后放慢增速;二是大模型時代的到來,教育硬件和智能手機相比重新擁有了新的差異性價值。
艾媒諮詢曾發佈《2024-2025年中國智能學習機市場趨勢研究報告》,其中顯示2023年中國教育智能硬件市場規模達到807億元,同比增長29.53%,並預計到2025年,市場規模將超過1000億元。
新的用户需求,讓學習機市場重新洗牌,步步高、讀書郎等傳統學習機廠商如今已失去先發優勢。
目前的頭部企業可分為兩類,一類是作業幫、好未來旗下的學而思等教育企業,另一類是科大訊飛、小度等科技公司。
銷售端的數據也反映出類似的趨勢:2025年,位居618抖音學習機熱賣榜單前四的分別是,學而思、小度、小猿、科大訊飛。它們要麼有教育資源積澱,要麼有硬件和技術積累。
從業務發展需求來看,哪怕市場競爭加劇,這兩類公司也都不會放棄學習機這塊香餑餑。百度、科大訊飛這類從智能硬件切入的公司,需要為AI能力尋找可變現的應用場景,AI+教育無疑是當前驗證程度和產品成熟度最高的路徑;好未來、猿輔導則急需靠學習機撐起自己在營收上的第二根支柱,同時靠硬件終端製造的用户粘性反哺教育業務。雖然猿輔導這兩年還孵化了類似連鎖咖啡Grid等跨界品牌,但教育總歸是更核心也更熟悉的賽道。
線下密集的學習機專營店,正在見證這場越來越激烈的競爭。在北京市海淀區某商場的同一層,50米內就有四家學習機專賣店,分別是學而思、小猿、步步高和科大訊飛。店內售賣的學習機,價格從2000+到9999元不等,幾乎每家店員都會強調,無論價位如何,同一品牌旗下產品內置的課程都是一樣的。「價格有差別,主要是硬件設備不一樣,跟手機電腦一樣。」
學而思和小猿的店員,都會優先介紹自家的課程體系。「畢竟我們本來就是做教育的嘛,跟他們搞硬件的比肯定更有優勢。」
步步高的店員則強調自己沒有和其他教育公司合作,而是自己錄的課程。「有前新東方和前學而思的老師。」
科大訊飛的學習機單價最貴,店員主要介紹的是AI能力,例如試卷診斷、個性化複習、AI智能組卷等。爲了避免家長擔心課程質量問題,除了AI功能,店員也會特意強調:「我們所有課程都是公立學校的老師現場錄製的。」
是AI太強,還是家長太焦慮?
學習機,*算得上是一個東亞特色數碼產品。
除了中國,恐怕只有日本和韓國能在學習機發展史的長度和卷度上一較高下。
日本的Tomy早在1982年就推出了學習機pyuuta,主打的功能居然是讓學生用日語學習編程;韓國的沃咔瑪思特則從2000年前后開始售賣英語學習機看背機和
vocamaster,一度風靡韓國,甚至在2011年前后殺入中國市場。到現在,韓國本土企業還在源源不斷地推出口袋學習機、早教機等學習機的細分類別。
學習機在東亞市場的風靡,一定程度上源於中日韓三國家長在教育問題上的罕見共識——無論家庭條件如何,孩子的教育都不能落下。在全民教育氛圍濃郁的國家,爲了學習,是家長們掏錢的*動因,也纔可能建立起「平板電腦替代不了學習機」的消費心智。
商家也深諳「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家長心理,在產品宣傳中造足了勢頭,不是主打「從學前到高三的課程都有」,就是力推各種*的錄播課、直播課。
周茗(化名)是上海的一位家長,她的孩子剛剛幼兒園畢業,即將在秋天邁入小學的大門,但周茗已經是學習機的「資深研究者」了,在孩子讀幼兒園中班時,就已經開始考察學習機市場,陸續調查了兩年。
「我一定會買學習機的,只是看在什麼階段。」周茗很篤定。
學了課堂上的知識,課外還需要學習機嗎?這個問題對於家長來説,無異於上了學校,還要不要上課外輔導班。
在每個孩子都要上課外班的時代,每個孩子都要有學習機似乎也成了趨勢。
周茗介紹,孩子還未正式進入小學,已經收到了學校提前佈置的作業,比如朗讀拼音讀物、學習加減法口算、練習基礎英語表達等等。作為職場媽媽,她每天陪伴孩子的時間有限,擔心孩子上學跟不上,考慮到購買學習機,或許能讓孩子擁有一位「隨身家教」。
「如果孩子能在課堂上吸收所有知識當然是*的,但現在的課堂只有45分鍾,老師講課的進度很快,而且現在學校都要求提前學習,不會給孩子反覆練習的時間,也不是所有孩子都有良好的接受能力。對於孩子來説,希望學習機能發揮複習和預習的功能,除此之外也有提優功能,在學習機上能學到比課堂上更深的內容。但像
我們家的普通小孩,我希望她能夠鞏固學到的知識、能夠掌握,就行了。」周茗説。
目前市面上的學習機基本都擁有完善的課程體系,同時配有課后習題,還可以批改作業,自動整理錯題,總結薄弱點,量身定製一套學習體系。做錯一道數學題,它反手推出3道同類題,還附贈一句靈魂拷問:「這個考點要不要再練練?」如今的學習機強大到彷彿一個24小時在線的海淀名師,語文、數學、物理、英語、化學樣樣精通,而且能隨時隨地、不受時間空間限制地進行教學,既能幫孩子做學習規劃,又能減輕家長的時間投入。
對於周茗而言,學習機還可以發揮另一重作用:解放家長。
她提及,像科大訊飛的學習機擁有繪本伴讀功能,很適合低齡兒童,寓教於樂。但她強調,有了學習機,並不代表家長就可以對孩子的教育放任不管。就像她也認為,學習機取代不了真人老師,面對面的教學、直接發現問題,這些是學習機無法替代的。
昂貴的學習機,仍是消耗品
如今的學習機從外貌上看和一臺平板電腦無異,但有了平板電腦,還需要學習機嗎?為什麼不能在平板電腦中下載學習資料供孩子使用呢?
找學習資源需要花時間,不如學習機能夠直接匹配內容,而且學習機更專業,無論是學習資源還是護眼等附加功能都更加強大,更適合孩子,這是周茗的體會。
但是花大價錢一定能買到真學霸嗎?市場繁榮的表象之下,學習機也暗藏着許多問題。
有家長花了幾千元,結果發現內置課程還不如B站的免費網課,解鎖更多新課程還要另外付費;有產品號稱「護眼黑科技」,結果在保修期內屏幕就碎成了蜘蛛網;更可怕的是,有些產品不合格,甚至會影響孩子的健康。
《消費者報道》曾統計,2021年到2024年,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及省市級市場監督管理局共抽檢兒童學習機產品78批次,其中13批次不合格,合格率為83.3%。不合格問題主要集中在聲響要求、標誌和説明、輻射騷擾等。
聲響要求不合格的產品易損害兒童聽覺;缺乏標誌和説明的學習機,可能存在安全使用隱患;輻射騷擾不合格則會影響學習機附近其他電子電器產品的正常工作。但像科大訊飛、讀書郎、小霸王等大品牌都扛住了質量抽檢。
對於家長而言,安全使用學習機是*要義,尤其是能夠保護孩子的健康。這也是為什麼現在市面上的學習機都主打護眼功能,推出低藍光、無頻閃技術,類紙屏等等,一切都是爲了孩子的雙眼。
畢竟2023年全國青少年總體近視率已達52.7%,這意味着兩個孩子中就有一個近視。
此外,學習資源也是家長購買學習機時會優先考慮的因素。説到底,學習機還是逃不脱「學習」二字。
周茗目前更傾向入手學而思和科大訊飛的學習機。前者本身從事教育培訓產業,名聲在外,學習機也配有成熟的特色課程;而后者與上海外國語大學聯合研發了瑞恩熊AI英語課程。
但讓她糾結的是,目前還沒有出現一款能夠覆蓋從小學到初高中全階段的學習機。
調研了兩年,她發現學習機的功能變多了,屏幕變大了,但不同學習機的資源仍有限,這意味着購買了一臺后,還要不斷更新換代。
其他家長在社交平臺上也表達過類似觀點:「不能把這個東西當作是長期學習用品,以為能從小學用到高中。其實跟我們的手機類似,每年出新品,每年換手機,但又不類似,就比如我現在用蘋果12還是能滿足我的所有需求,但學習機的上一代明顯不能滿足學習內容更新的需求。」
刺蝟公社在走訪若干家學習機門店后也發現,市面上大部分學習機的內置課程只覆蓋到初中,有些學習機的課程內容甚至明顯更偏重啓蒙到小學階段的學習。當被問及為什麼沒有高中階段的課程時,一位店員含糊地解釋:「高中就不需要用學習機了嘛,重點就變成單項突破了。」
「AI+教育」的產業變革纔剛剛開始,學習機或許只是一個縮影。
從「小霸王」到點讀機,再到如今的AI學習機,科技確實更新了教學方式,讓其愈來愈智能化、真人化,但行業標準、產品質量、教學效果仍存在參差不齊的情況,有待進一步統一規範。在這樣的發展趨勢下,或許還會殺出新的科技黑馬。
但「AI+教育」的長期競爭始終在應用落地能力和服務價值創造。產品最終還是要回歸到用户的真實需求,而不只是利用家長的教育焦慮進行牟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