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標普500首次突破6400點!AI熱潮席捲下大型科技股成牛市引擎

2025-08-13 10:40

智通財經APP獲悉,標普500指數周二再度創下收盤新高,首次在交易日結束時站上6,400點大關。與自2022年10月開啟的牛市大部分時間類似,本輪上漲的最新一波動力依然來自大型科技股。其中,Meta(META,US)和Palantir(PLTR.US)均上漲逾2%,創下歷史新高收盤價。

DataTrek Research聯合創始人Jessica Rabe在周二的研究報告中寫道:「投資者再次偏愛美國大型科技股,而非大盤股整體,而且這一走勢尚未過度。」

Jessica Rabe指出,自市場觸底以來,標普500指數市值前20名的股票平均上漲了40.6%,遠超同期基準指數27.9%的漲幅。這意味着,前20大成分股在推高指數方面貢獻巨大,而其余480只股票相對而言則是「淨拖累」。

幾乎所有表現優於標普500指數的公司——包括英偉達(NVDA.US)、微軟(MSFT.US)、蘋果(AAPL.US)、亞馬遜(AMZN.US)、Alphabet(GOOGL.US)、Meta、博通(AVGO.US)、特斯拉(TSLA.US)、摩根大通(JPM.US)、奈飛(NFLX.US)、甲骨文(ORCL.US)和Palantir——其股價都與某種程度上的人工智能增長有關。

對此,Jessica Rabe表示:「最終,利用顛覆性創新(如人工智能)的科技公司將推動美國股市的回報。」

從板塊角度來看,市場反彈同樣帶有AI色彩。自市場觸底以來,只有信息技術(XLK)和工業(XLI)板塊的表現跑贏大盤。花旗美國股票策略師Scott Chronert近期將標普500指數年終目標上調至6,600點。他指出,工業板塊的上漲其實是AI交易的延伸,因為這些公司受益於不斷增加的AI支出。

Scott Chronert表示:「你會發現,這種更廣泛的AI影響正在滲透進指數,比單純的科技板塊範圍更大。」他認為,市場的長期機會仍在於識別那些最終能借助AI提升利潤率和生產率的公司,「我們可能仍處於AI基礎設施建設的早期階段,更大、更長期的機會將來自更多公司將AI融入自身運營、從而推動生產和盈利指標持續向上」。

此外,Oppenheimer & Co.的首席策略師John Stoltzfus將標普500指數的年底目標上調至7,100點——這是機構跟蹤的策略師中最高的標普500指數預測。

而有着「華爾街預言家」稱號的Sanctuary Wealth資深策略師瑪麗•安•巴特爾斯近日表示,人工智能(AI)將推動盈利增長,並將標準普爾500指數推至歷史新高。她目前預計,到2025年底,美國股市將升至7000點,較目前的歷史最高位上漲12%。巴特爾斯指出,美國股市的贏家將繼續成為贏家。她並不擔心大型科技公司的市場集中度。巴特爾斯寫道:「盈利增長仍然相對稀少,主要集中在科技以及與科技相關行業、工業、金融以及受益於電力需求加速的公用事業行業。」

美銀調查:九成投資者認為美股被高估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銀行最新全球基金經理調查顯示,8月有91%的投資者認為美股估值過高,為十余年來最高。但與此同時,投資者對美股的配置比例卻有所上升,從7月的淨減持23%收窄至淨減持16%。

調查還顯示,市場情緒複雜:僅5%的受訪者預期美國經濟將「硬着陸」,現金持倉佔比維持在3.9%的低位;「AI股票泡沫」擔憂上升至41%的投資者認同,14%將其列為首要風險。此外,投資者對新興市場的興趣升溫,淨加倉比例達37%,為2023年2月以來最高,原因包括美元貶值近10%及對中國經濟預期的改善。

曾準確預警年初拋售行情的Stifel首席股票策略師Barry Bannister周一則再度發出警告。他表示,目前的高估值與上世紀90年代末的華爾街狂熱相似,「七巨頭」科技股領漲,IPO市場活躍,但在滯脹背景下,美國經濟可能在下半年突然放緩,從而引發拋售,標普500或回落至5500點。

Bannister指出,當前AI資本支出熱潮以及年初為規避關税而提前進行的採購支出,都不足以長期支撐經濟。他強調,標普500當前市盈率已達24倍,明顯高於過去五年的22倍均值,「估值問題不會立刻顯現,但一旦爆發,往往釀成1929年、2000年和2022年的那種崩盤」。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