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全球AI大模型迭代提速!中國開源生態爆發

2025-08-13 09:01

本文來自:Wind

8月以來,全球人工智能領域技術迭代節奏顯著加快,OpenAIGoogle DeepMind、百度等中外科技企業相繼發佈或更新大模型產品,推動行業進入創新密集期。

與此同時,中國企業在開源大模型賽道表現突出,全球市場影響力持續提升,產業生態構建與商業化落地展現強勁潛力。


頭部企業密集發力


8月8日,OpenAI正式推出GPT-5,包含推理增強版、多模態版及企業定製版三個版本。據其官方披露,該模型在編程場景性能顯著提升,幻覺率進一步降低,代碼生成能力表現突出;網頁端向個人用戶免費開放,API調用價格同步下調。

此前一日,百度方面透露,計劃於8月底前推出新一代AI推理大模型,旨在強化複雜任務處理能力以提升市場競爭力。而8月6日,Google Deep Mind發佈的"Genie3"模型,具備生成動態3D世界及模擬物理現象的能力,但在實際可操作性與多智能體交互方面仍存在侷限。

中國大模型開源領域近期呈現集中爆發態勢。7月27日,騰訊在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宣佈開源"混元3D世界模型1.0"。

阿里自7月22日起密集發佈四款開源模型,8月1日其最新開源模型在國際評測平臺位列全球第三。

同日,京東宣佈將"言犀"升級為"JoyAI",新體系涵蓋全尺寸模型,支持多模態功能。

國際開源平臺HuggingFace7月31日發佈的榜單顯示,全球排名前十的開源大模型中,中國企業佔據九席。其中智譜GLM-4.5位列第一,阿里系列模型佔五席,騰訊、月之暗面相關模型亦榜上有名,反映出中國開源大模型從技術追趕向生態主導階段邁進。


開源紅利與挑戰並存


當前中美AI產業發展策略呈現明顯差異。中國大模型企業多選擇開源路徑,通過開放技術吸引全球開發者構建應用生態;美國科技公司則傾向採用閉源模式,如Open AI從早期開源轉向閉源運營,以鞏固技術領先優勢。

開源模式在加速技術普及與產業落地的同時,也面臨多重挑戰。行業存在 "微調內卷現象,多數模型更新集中於參數調優,底層架構創新相對不足;開發者面臨模型版本頻繁更迭、接口變更等兼容性難題,增加了集成工作複雜度。

此外,開源模型的 "組合效應可能導致技術壁壘弱化,企業間能力差距未能有效拉開。

業內專家呼籲,應推動統一API接口標準,加大原創性基礎研究投入。


行業估值體系面臨重構


AI應用的差異化發展爲行業打開增量空間。快手聚焦視頻與圖像生成領域,阿里深耕 AI在電商流量運營中的價值,騰訊則探索其在廣告與遊戲業務的應用場景,均顯著提升了商業化變現效率。

國家網信辦數據顯示,當前大模型應用個人用戶註冊總數已超31億,API調用用户總數超1.59億。

中信證券分析認為,隨着下一代大模型臨近,Agent及多模態方向有望持續受益,推理需求擴容將帶動算力需求增長。AI技術正推動互聯網行業估值體系重構,相關主題ETF或迎來發展機遇。

總體來看,2025AI大模型行業呈現技術迭代加速、開源生態崛起、商業化路徑多元的特徵。中國企業在開源賽道的集體突破,不僅提升了在全球 AI 產業的話語權,也為技術普及和應用拓展提供了更多可能。如何平衡技術突破與生態建設,將成為行業未來發展的關鍵課題。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