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從「迷途」到坦途:解密新華電腦教育的逆襲密碼

2025-08-12 13:23

  同當年的老師一起走紅毯,回憶自己在母校的學習生活,向學弟學妹講述一路打拼的就業故事……為引導在校生刻苦學習、立志成才,提高他們學習主動性積極性,中國東方教育(00667.HK)旗下新華電腦學校定期都會舉行校友返校活動。

  近日,新華電腦教育教務處主任、黨支部書記周麗國介紹了7月底剛舉行的一場「成功學子母校行」活動:「這個活動差不多每個月舉辦一次,每次三五個畢業學子返校與學弟學妹面對面交流,幫助答疑解惑。」

  新華電腦學校成功學子母校行活動現場 

  周麗國説,「我們並不要求所有學生將來都大富大貴。哪怕他們將來畢業了很普通,只要是有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併爲之不懈奮鬥,我們作為老師也會感到很欣慰,很有成就感。」

  據介紹,新華電腦學校自1988年創辦以來,已在全國建立30余所院校,近些年來畢業生就業率達到93.7%。

從「迷茫」到「逆襲」:「技能+素養」喚醒人生新可能

  「也曾充滿激情,也曾鮮衣怒馬少年郎,爲了理想和夢想背井離鄉。」來自河北省邢臺市的林聰,在經歷十年「滬漂」生涯后,最終還是回到了家鄉。他決定「學一門技術,靠手藝養家餬口」,於是在30歲時重返校園,報名就讀新華電腦學校選修AI新媒體與短視頻運營專業。經歷了「拼命地學習」之后,林聰現就職於一家短劇製作公司做影視后期。

  曾經身處「迷途」的並不只有林聰這樣「半路出家」的人,更有十幾歲、二十歲的初高中畢業生。

  2012年,中考失利的陳宇軒被父母送到新華電腦學校,讓他開始學習電子商務。「電子商務的神祕與吸引力讓我着迷。」他的技能飛快進步,成為優秀班干部、獲得CEAC獎學金等。

  在走過畢業之后、創業之初的艱辛后,陳宇軒在2024年3月與母校共建校企實訓室,為學弟學妹搭建實踐平臺。

  林聰、陳宇軒並非特例,他們正是職校技能育人「羣像」中的代表。

  近年來,像林聰、陳宇軒一樣依靠高技能培育改變命運,成功實現「人生逆襲」「華麗轉身」的職校學生越來越多。他們跨越各個年齡段,卻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專業技能過硬,同時擁有優秀的職業素養。

  新華電腦教育創新地提出了「π型人才培養體系」,旨在培養既掌握專業技能又具備職業素養的複合型人才。

  周麗國表示:「‘π型’人才培養體系是一種形象的説法,其中上面一橫代表整個新華電腦教育平臺,下面的兩筆代表‘兩條腿走路’或‘兩個支撐’,即‘專業+職業’……」

從「課堂」到「職場」:新華學子的「技能進階加速器」

  對於大多處在18歲左右關鍵成長期的職校生而言,除了掌握專業技能,培育良好的職業素質同樣至關重要。憶起創業低谷期,陳宇軒深刻認識到:「創業不僅需要專業知識,更需新華培養的‘堅韌不拔、團結協作’精神。」

  新華電腦教育從入學教育就開始培養學生的陽光自信,注重學生職業道德、工匠精神,以及創新、創業、人文素養等方面的培育,提升學生專業硬實力和職業軟實力。

  周麗國介紹,新華電腦教育基於「產教融合、工學一體、動態適配」核心三原則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培養既符合國家政策規範,又貼近產業需求的人才。比如,近些年國家提倡發展「低空經濟」,無人機相關專業隨之異軍突起。新華電腦教育已與多家無人機企業深度合作重點佈局無人機駕駛、維護等專業技能人才培養。

  新華電腦學校老師指導學生進行無人機操作 

  因此,新華電腦教育在教學中也十分注重實訓、競賽等被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高技能人才培養方法。

  林聰、楊瑩瑩就參加了「全球數字媒體領域重量級大賽」——Adobe Certified Professional世界大賽(簡稱ACP世界大賽),並獲得省賽級獎項。

  林聰事后描述:「比賽經歷背后承載着心酸,痛苦並快樂着!」從零開始一點點突破,最終收穫成功,也讓楊瑩瑩感受到「無與倫比的成就感」。楊瑩瑩還參與了直播比賽,同樣取得了優異成績。

就業有底氣,升學有通道:技能育人背后的雙向奔赴

  「也許多年后經驗足、道行夠了,會重走創業之路,點燃理想燭火。」談及未來的發展,林聰充滿信心,懷有創業理想。

  近年來,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機器人、人工智能等技術迅猛發展對人才培養提出新要求。市場正在對高技能人才給予豐厚的「獎勵」,而技能育人是職業教育的精髓和優勢。

  新華電腦學校人工智能實操課堂

  新華電腦教育出色的辦學就引起了市場高度關注,也給畢業生帶來就業的底氣。目前學校已與Autodesk、CEAC等IT認證廠商,京東、聯想等企業建立了戰略合作伙伴關係。

  近年來,我國穩步建立起與普通高考平等的職教高考制度,打通了職業教育學歷「斷頭路」。截至2025年6月20日,全國職業本科大學達到87所。

  未來,越來越多像陳宇軒、林聰、楊瑩瑩這樣的職校生將獲得知識和技能、學業與就業的雙豐收。這正是職業教育的魅力與價值所在——讓學生就業有能力、升學有優勢、發展有通道。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