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AI「可怕」另一面開始顯露:這些股票正被「啃得只剩骨頭」!

2025-08-11 11:17

財聯社8月11日訊(編輯 瀟湘)人工智能(AI)對全球金融市場的巨大影響是顯而易見的。

扮演「AI賣鏟人」角色的英偉達,已經以近4.5萬億美元的市值成為全球最值錢的公司。而從OpenAI到Anthropic的AI大模型初創企業,則在這股浪潮中輕而易舉地就籌集了數百億美元的天量資金……

不過,AI在製造了無數財富神話的同時,其「可怕」的另一面近來也正在逐漸開始浮現在人們的眼前:AI有可能顛覆部分行業,就像之前的互聯網一樣:

投資者過去幾個月已經開始押注下一次顛覆將發生在哪里——拋售了不少市場策略師預計將落伍的公司股票,即隨着AI應用更普及,需求或將面臨大幅下滑。

這其中包括了網絡開發公司Wix.com、數字圖像公司Shutterstock和軟件製造商Adobe——這三家公司是美銀策略師研判的26家最易受人工智能影響的公司籃子中的一部分。

儘管自2022年底ChatGPT推出以來,該籃子(美銀AI風險指數)走勢大致與市場同步。但自5月中旬以來,其表現已大幅落后於標普500指數約22個百分點!

「(AI帶來的)這種顛覆是真實存在的,」Futurum Group首席執行官Daniel Newman表示,「我們原本以為這需要五年時間,但現在看來可能只需兩年。那些員工數量龐大的服務型企業將面臨極大風險——即使它們在上一輪科技浪潮中擁有穩固的業務基礎。」

投資者開始意識到了AI「可怕」的另一面?

到目前為止,確實還很少有公司因為聊天機器人和所謂的智能體的激增而倒閉——這些智能體可以編寫軟件代碼、回答複雜問題以及生成照片和視頻。但隨着微軟、Meta等科技巨頭不斷向人工智能投入數千億美元,投資者在部分領域已開始變得更為謹慎……

Wix.com和Shutterstock的股價在年內都已至少下跌了33%,而基準的標普500指數則上漲了8.6%。Adobe也下跌了23%,原因是擔心客户會轉向可以生成圖像和視頻的AI平臺——就像可口可樂公司已經開始用AI生成的廣告那樣。

此外,人力資源解決方案提供商萬寶盛華集團(ManpowerGroup Inc.)今年也已累計下跌了30%,其同行Robert Half的市值則縮水了一半以上,跌至五年多來的最低點。它們的業務同樣都可能受到AI自動化程度日益提高的衝擊。

投資者情緒惡化之際,AI正改變着人們從互聯網獲取信息的方式,以及高校的運作模式。就連處於技術發展前沿的公司如微軟——也正因生產力提升和為更多AI投資讓路而裁員。

許多科技行業觀察人士已開始預計認為,當AI普及到一定程度時,不少企業可能將因此直接倒閉。

上周,市場研究公司Gartner Inc.的股價暴跌,就凸顯了投資者圍繞AI對現有公司影響的擔憂。該公司在下調全年營收預期后,股價在短短五天內下跌了30%,創下有記錄以來的最大單周跌幅。

儘管Gartner將原因歸咎於美國政府政策,包括支出削減和關税,但分析師迅速將矛頭指向了人工智能。投資者擔心AI可能提供比Gartner的研究和分析更便宜的替代方案,儘管該公司本身也在部署自己的AI工具。

「新技術」淘汰「舊行業」

摩根士丹利表示,這些結果為AI引發的行業顛覆提供了更多證據;而投資公司Baird則越來越擔心,AI風險正在產生影響。

事實上,在人類的歷史長河里,新技術淘汰整個行業的歷史先例,可謂不勝枚舉——電報被電話取代;馬車被汽車取代;而曾壟斷美國家庭影視租賃市場的Blockbuster被奈飛淘汰,則體現了互聯網的顛覆性。

「市場中存在許多可能被人工智能基本消滅的領域,或者至少該行業將面臨極端顛覆——相關企業將變得無關緊要,」50 Park Investments首席執行官Adam Sarhan表示,「任何需要支付人工來完成,而AI能更快更便宜完成的工作,相關企業都將被淘汰,例如圖形設計、行政工作、數據分析等。」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投資者的防禦性舉措出現之際,AI已重新成爲了決定今年美股贏家和輸家之間的主導主題。這與2025年初的情況形成了鮮明逆轉,當時由中國低成本人工智能模型DeepSeek引發的浪潮,曾對美國在該領域的主導地位提出了質疑,並引發了人們對算力支出即將放緩的擔憂。

不過,此后的跡象表明,微軟、Meta、Alphabet和亞馬遜仍在加大相關基礎設施的支出力度。據業內匯總的分析師估計,這四家公司預計將在當前財年合計投入約3500億美元的資本支出,較上年增長近50%。其中大部分資金用於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建設,這為英偉達等公司帶來了好處——其芯片在人工智能計算市場佔據主導地位。

毫無疑問,確定哪些公司容易受到AI技術的負面衝擊,需要更多細緻分析。事實上,哪怕是像谷歌這樣被廣泛視為在AI浪潮中最具優勢的公司之一——擁有前沿技術、頂尖人才和數據資源,也被納入了美銀的AI風險籃子,且市場人士普遍對其股價態度謹慎——這是因為谷歌需要面臨着在AI時代保護其互聯網搜索市場中巨大份額的挑戰。

而對於其他公司而言,風險則似乎更為明確。

例如,廣告公司Omnicom Group今年股價已下跌15%,因其面臨未來可能被Meta通過AI實現廣告創作全面自動化的前景。同行業的WPP Plc股價則下跌超過50%。

「傳統廣告代理模式正面臨巨大壓力,而這還是在生成式AI尚未真正大規模應用之前,」MoffettNathanson高級分析師Michael Nathanson在研究報告中寫道。

HFS Research首席執行官Phil Fersht表示,隨着越來越多的公司面臨人工智能風險,這一投資主題勢必會加劇。「華爾街明顯感到緊張,這將是一個艱難、無情的市場。」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