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深圳新質生產力加速迸發——低空經濟、人工智能、機器人等蓬勃發展,新業態新模式新動能不斷涌現

2025-08-11 10:12

(來源:科創中國)

無人機翱翔天際,勾勒低空經濟新圖景;智能機器人活躍在工廠和街頭,展示多元應用場景;AI深度賦能製藥產業,訂單規模創紀錄……新質生產力如春潮湧動,鵬城大地一片蓬勃景象。

近年來,深圳錨定經濟高質量發展航向,聚焦低空經濟、人工智能、生物技術、新材料等科技前沿領域和新興產業賽道,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不斷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持久動力。

低空經濟振翅高飛,消費級無人機全球領先

「起飛!」伴隨口令,操作員小何按下啟動按鈕,一架大疆農業無人機從地上平穩快速起飛,沿預設路線給果樹打農藥。

小何家在廣州增城有一片600畝的荔枝果園,過往採用人工打藥,需要9個工人花費4天才能完成。

「人工越來越貴,一個工人一天要200元。打藥的窗口期非常短,人工打藥也不安全。」直到幾年前,小何偶然接觸到大疆農業無人機,成為當地第一個使用無人機的荔枝種植戶。

「現在僅需兩個人,一天半的時間就能完成作業。」小何算了一筆賬,荔枝園防治病蟲害的成本一年要40多萬元,使用大疆農業無人機后,節省下來的人工成本和用藥成本足足30萬元。

在國內,大疆農業無人機被用於果樹、大田、茶園等,全國多個果樹主產區已實現無人機的規模化應用。在海外,大疆農業無人機被應用在油棕、龍舌蘭等經濟作物的種植中。截至2024年底,大疆農業無人機全球累計保有量超30萬台,作業面積突破75億畝,覆蓋中國三分之一農地,並延伸至六大洲百余個國家。

從「面朝黃土」到「指尖輕點」,無人機成為農業中不可或缺的新質生產力工具,有效推進農業現代化進程。

目前,深圳消費級無人機佔全球市場70%,工業級無人機佔全球市場50%,已集聚1900余家低空經濟產業鏈企業,在物流配送、城市治理、空中通勤、文旅融合等領域取得了突破,不斷推進低空經濟商業化探索,全力打造「全球低空經濟第一城」。

機器人加速「進化」,應用遍地開花

今年3月,極氪5G智慧工廠迎來了一羣特殊的「打工人」。優必選數十臺人形機器人Walker S1穿梭於總裝車間、SPS儀表區、質檢區及車門裝備區等複雜場景,它們協同作戰、合理分工,共同完成分揀、搬運、精密裝配等多任務實訓。

「優必選創新提出的羣腦網絡軟件架構,並設計人形智能網聯中樞,提升軟硬件能力。」優必選相關負責人説,多維度、多場景羣體智能的實現,開啟了智能製造的高階進化之路。

在深圳,機器人加速「進化」,走進工廠、街頭、商場、養老院等多個應用場景,成為新質生產力蓬勃發展的鮮活範例。

在安防巡檢領域,眾擎機器人在深圳南頭古城跟隨網格員和警察巡邏,成為首個機器人網格員;

在商業服務領域,智平方融合具身智能系統與硬件,可自主完成咖啡沖泡、衣物摺疊等複雜任務;在養老康復領域,騰訊Robotics X實驗室發佈的機器人「小五」已完成養老院真實生活場景測試,可輕松抱起、攙扶老人以及推輪椅,防止老人跌倒。

市科技創新局相關負責人説:「深圳發揮產業規模大、緊密貼近市場等優勢,為人形機器人技術試驗、產品應用提供了廣闊場景,覆蓋B端、C端、G端全鏈條。」

上下樓就是上下游,左右鄰就是產業鏈,產業園就是生態圈。近年來,深圳在政策、場景、創新、機器人四個方面持續發力,深化「四鏈融合」,建立「需求方出題、科技界答題」新機制,更大力度推動場景開放。

數據顯示,2024年深圳機器人產業集羣企業數量達74032家,機器人上市企業34家、獨角獸企業9家,數量全國第一;深圳機器人產業鏈去年總產值達2012億元,同比增長12.58%,全國居首;摩根士丹利全球人形機器人上市公司百強名單中,深圳7家企業上榜,數量全國第一,佔中國大陸上榜企業近1/4;培育了「中國協作機器人第一股」越疆科技、「中國人形機器人第一股」優必選等上市企業。從量到質,連點成面,深圳正在不斷擦亮「人形機器人第一城」的金字招牌。

生物醫藥深耕細作,創新葯加速崛起

今年3月,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團隊在《細胞》發表一項重磅成果——成功破解了腫瘤與細菌之間的「對話」機制,首次揭示了細菌抗腫瘤的關鍵原理。

「弄清楚細菌與腫瘤之間的‘對話’機制對設計出更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案很重要。」深圳先進院劉陳立研究員説,這項研究不僅填補了細菌治療腫瘤領域的理論空白,還為未來的癌症治療提供了全新的策略。目前該項研究正在向臨牀試驗推進。

從首創「樓上創新、樓下創業」模式,到全國首個大科學裝置、首個全國重點實驗室、首個國家產業創新中心等多個平臺落地,創新要素加快匯聚深圳。

深圳高度重視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將其作為「20+8」產業集羣中的戰略重點類進行佈局和打造。經過多年深耕細作,深圳不僅成功培育了邁瑞醫療穩健醫療華潤三九等一批行業龍頭企業,孵化出賽橋生物、茵冠生物、華藥康明等一大批合成生物創新型企業,形成了蓬勃發展的產業生態,同時積極探索AI賦能生物醫藥產業,加快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2021年至2024年在重大創新葯領域先后成功獲得21個二期臨牀藥物批件、24個三期臨牀藥物批件。

8月5日,深圳企業晶泰科技宣佈與DoveTree正式簽署一項重大管線合作協議,總訂單規模約470億港元(59.9億美元),此次合作創下AI+機器人新葯研發領域訂單規模的新紀錄。

與傳統新葯研發模式相比,AI+製藥能顯著縮短研發周期,降低成本投入。DoveTree負責人表示:「此次合作的規模是開創性的,它預示着一個由智能技術深度賦能新葯發現時代已經到來。」

深圳作為首批國家生物醫藥產業基地和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生物醫藥產業發展起步早,經過多年培育發展,形成了生物醫藥、高端醫療器械、大健康三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羣。2024年,深圳市醫藥產業產值近550億元;醫療器械產業產值超1000億元,居全國各大城市之首。(聞坤)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着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