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AI炒菜,京東上桌了

2025-08-10 22:42

(來源:伯虎財經)

這股AI的風,已經吹到了餐桌上了?!

這不,最近京東就帶着「七鮮小廚」和 AI 炒菜機器人闖入了餐飲行業,一開業就爆單了!

北京首店的透明廚房里,三臺機器圍着四口鍋轉,操作員往機器里丟預製好的食材包,幾小時就接了700多單,騎手在取餐區排起長隊。

你別說,秋香看了下這個機器人,還挺厲害!——效率快,性價比高!

后臺直播中可以看到,從投料到出鍋只要2-3 分鍾,比以往的人工炒要快上個5-10 分鍾的速度。這樣一來,碰上飯點高峰也不容易卡單。 而且成本壓得低!一臺機器人能頂 2-3 個廚師,人力成本就砍了六成,廚房面積縮了三成,房租就省了不少。所以店里的菜價很能打,比如小炒牛肉只要15.8,比周邊餐館便宜兩三成!

所以「七鮮小廚」能爆單也不出奇。

不過,京東搞餐飲可不是單純開幾家店那麼簡單!它的核心商業模式是「菜品合夥人 + AI 廚房 + 供應鏈閉環」

簡單説,就是京東出錢、出技術、出供應鏈,邀請各地的餐飲品牌或大廚當「合夥人」,他們只需要提供招牌菜的配方和研發支持,剩下的選址、建店、運營成本全由京東扛着。

這樣一來,那些原本困於成本和擴張難題的中小餐飲品牌,不用自己開店就能讓招牌菜藉助京東的網絡賣到全國,而京東則通過銷售分成、供應鏈服務費和技術授權費賺錢。

爲了能快速落地,京東這次可是下了血本—— 計劃未來 3 年投入超百億資金,在全國開1萬家七鮮小廚門店。而爲了吸引更多優質菜品加入,京東還砸了 10 億現金招募菜品合夥人,每道入選的招牌菜合夥人直接獲得 100 萬元保底分成,后續銷售還能持續分成,上不封頂。

可以看出,這門「舌尖上的生意」,京東是卯足勁兒在衝。

畢竟不光京東,好多餐飲企業都盯上了炒菜機器人!從數據里就能看出一二:2024 年商用炒菜機器人賣了 47 億,比去年翻了一倍還多,其中連鎖餐廳買走了大半。

像小菜園,已經在全國660 家門店里部署了炒菜機器人,而且還打算花 1 億再買 2000 台,預計靠省人工成本 18 個月就能回本;老鄉雞 388 家店部署了智能炒菜機,出餐效率直接提升 3 倍,帶動業績增長。

快餐品牌就更積極了!湘式蓋碼飯「霸碗」所有門店都配了自家研發的第三代機器人,全國開了 500 多家店。黃天勇團隊從 2019 年就搞「秋金小炒」等品牌,用機器人降人力成本 40%。盈利門店最高時達到700多家。

可以説,機器人掀起了餐飲界的新玩法。

對餐飲企業來説,成本是個大問題。中餐競爭激烈,利潤率不高,扣除人工、房租、營銷等費用,利潤所剩無幾。請個炒菜師傅,月薪至少8000 元,技術好的能到一萬二甚至一萬五,還不好找。更要命的是沒人願意學廚了,新東方烹飪的學生比 2018 年少了 42%,所以連鎖快餐里用機器人的門店從 2021 年的 9% 漲到了現在的 31%,越來越多老闆覺得「機器比人靠譜」。

而且,現在消費者口味越來越「挑剔」,還追求性價比。餐飲企業得保證出品穩定的同時,還得控制成本,炒菜機器人就成了救星。它能精準操作調味,保證菜品口感穩定。

那對我們普通人而言,未來吃飯大概率會更便宜、更快、更放心,不用擔心「幽靈外賣」。

但就是少了點「鍋氣」。不過,目前炒菜機器人離全面普及還有距離,但這股 「機器炒菜」 的風,肯定還會越刮越猛,大家覺得呢?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