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09 15:09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IT之家)
今年 5 月份,微軟正式推出了全新的 Surface Laptop 13 英寸版筆記本。
作為微軟 Windows 11 AI+ PC 中的新成員,Surface Laptop 13 英寸版採用了 Surface Laptop 7 相同的 Arm 架構,搭載高通驍龍 X Plus 八核處理器,在保證長續航的同時,還具備更強的 AI 性能。
當然,與友商產品相比,微軟 Surface Laptop 13 英寸版 7888 元(16+256GB)的起售價與「性價比」這一關鍵詞毫無關聯。即便是隔壁果子的 MacBook,在 Surface 的自信定價面前,都稚嫩得像個新兵蛋子。
畢竟這是微軟出品,自帶「田牌」信仰,高定價也無可厚非。
那麼微軟 Surface Laptop 13 英寸版筆記本體驗如何?能否對得起這個並不便宜的起售價?目前這款新品已經來到了IT之家評測室,接下來,就為大家帶來上手分享。
一、設計篇
先不説別的,在產品 ID 設計上,微軟的審美還是相當在線的。
微軟 Surface Laptop 13 英寸版延續了 Surface 系列一貫的簡約高檔設計語言,採用陽極氧化鋁機身,正面僅有微軟標誌性的鏡面「田牌」 Logo,D 面則運用「Clean D」設計,看不到任何散熱開槽與螺絲孔位。
儘管微軟 Surface Laptop 13 英寸版在整個 Surface 家族中屬於定位並不算最高的一檔,但是工藝設計依舊是整個輕薄本市場中 T1 檔位的。
這種極致簡約、相當剋制、清新脱俗且家族化非常強的設計,也確實相當少見了。
好的設計是做減法,筆者個人私認為,微軟這套 Surface Laptop 的家族式設計語言,談得上是教科書級別了。
微軟 Surface Laptop 13 英寸版機身長度為 285.65 毫米,厚度 15.6 毫米,重量 1.22 千克,作為一款 13 英寸的輕薄本,這個重量控制的還不錯。
不過機身厚度稍顯厚重,尤其是從側面觀察時,這種感覺更為明顯。
因為並沒有採用鍥型機身,微軟 Surface Laptop 13 英寸版的機身底部較為圓潤,多少有點隔壁 MBP 的影子。
細節方面,Surface Laptop 13 英寸版支持單手開合,上半部分的屏幕區域比底部略長一點點,所以當單手開蓋時,拇指能明顯感受到上下部分的分割線。
打開屏幕,Surface Laptop 13 英寸版的最顯著變化在於其 13 英寸顯示屏,與 Surface Laptop 7 的 13.8 英寸顯示屏相比,其分辨率從 2304×1536(201ppi)降低到 1920×1280(178ppi),並且刷新率從 120Hz 降至 60Hz,同時不支持 HDR 功能。
Surface Laptop 13 英寸版屏幕支持原生的自動色彩管理功能,可以在 sRGB 與增強模式之間一鍵切換。
從規格來看,這塊屏幕只能説是中規中矩了,刷新率和 HDR「砍」一刀其實多少也能接受,但是分辨率降一檔是筆者非常不能接受的,畢竟僅有的 178ppi 真的不夠看。
打開屏幕之后,儘管 178ppi 並沒有帶來撲面而來的「顆粒感」,但是也絕對談不上細膩,尤其是當你習慣了 2K、甚至是 4K 屏后,再來看這塊屏幕,就會明顯感覺到畫面不夠精緻。
不過,3:2 顯示比例和支持多點觸控算是加分項,前者對於 PPT 職場辦公室人士來説很友好。
至於后者,先不談有沒有人喜歡用 Win 的觸控,但有總比沒有強,對吧?
接口方面,Surface Laptop 13 英寸版取消了 Surface Connect 充電接口,轉而配備了兩個 USB-C 3.2 接口,支持充電、數據傳輸和 DisplayPort 1.4a 功能,此外還有一個 USB-A 3.1 接口和耳機插孔。
這一設計與 Surface Pro 12 英寸版類似,但 Surface Laptop 13 英寸版還取消了 Windows Hello 面部識別功能,用户只能通過電源鍵上的指紋識別器或 PIN 碼登錄。
不過,Surface Laptop 13 英寸版仍配備了 1080p 前置攝像頭。
另一個細節,Surface Laptop 13 英寸版仍採用了風扇設計,這也是與 Surface Pro 12 英寸版的不同之處。好處是在一些極端場景下,性能有了更極致的釋放。但是不可避免也會有一定的風扇噪音。
二、性能體驗
微軟 Surface Laptop 13 英寸版搭載了高通驍龍 X Plus 芯片(8 核),最高主頻 3.4 GHz,集成 45 TOPS NPU,性能較 Surface Laptop 5 提升高達 50%。
從規格來看,這就是驍龍 X Plus 系列中的 X1P-42-100 型號。
我們直接來看看跑分情況。
首先是 CPU-Z 的原生 ARM 版本測試。
在 CPU-Z 中,微軟 Surface Laptop 13 英寸版取得了單核心 654.3 分,多核心 5187.2 分。
作為對比,IT之家實測的驍龍 X Elite(X1E-80-100、Surface Laptop 第 7 版 15 英寸)分數為 686.3、8140.3 分。
Cinebench 2024 同樣已經原生適配 ARM 架構,在該項目中,Surface Laptop 13 英寸版單核 108pts、多核 636pts。
作為對比,驍龍 X Elite 單核 121 、多核 887。
Geekbench 6 測試中,Surface Laptop 13 英寸版單核心分數為 2368 分,多核心 10321 分。
這里做個簡單對比:
從對比來看,Surface Laptop 13 英寸版的單核性能略優於酷睿 Ultra 9 185H;多核性能上,低於驍龍 X Elite 和蘋果 M4 芯片,也稍遜於酷睿 Ultra 9 185H。
再來看看轉譯測試跑分情況。
同樣是 CPU-Z 測試,Surface Laptop 13 英寸版單核心 464.0、多核心 3652.6 分。轉譯折損大約 29% 的性能,這個分數與部分輕薄本的中高端處理器(如 Ryzen 5 3580U)接近。
這也確實説明,ARM 架構存在轉譯效率上的瓶頸。當然,這個分數,對於日常辦公和輕負載任務仍可勝任。
還是要強調一句,跑分數據更多是理論性能的直觀體現,僅供參考。
由於 X86、ARM 架構差異顯著,實際性能表現還會受到操作系統優化、硬件調度策略、散熱設計等多重因素影響,因此不能簡單以跑分高低一概而論其綜合實力。
最后,來看看 Surface Laptop 13 英寸版其它基準測試中的具體跑分情況:
三、綜合體驗
比起性能,Surface Laptop 13 英寸版的續航纔是最大亮點,其搭載了 50Wh 的電池,標配 45W 充電器,硬件配置雖算不上頂尖,但作為 ARM 架構筆記本,其續航實力相當突出 —— 官方標稱本地視頻播放可達 23 小時,網頁瀏覽時長也能達到 16 小時。
這個表現,確實超越了不少同級別的輕薄本產品。
在IT之家的實際測試中,測試環境為 WiFi 連接,電量設置為 20%,音量調至 10%,同時開啟系統省電模式並設置電池為最佳能效。
100% 滿電狀態測試
連續播放近 14 個小時的在線 1080P 視頻,還有 39% 電量剩余
在滿屏播放嗶哩嗶哩 1080P 視頻的情況下,從晚上 21 點開始播放,一直到第二天 11 點,共計 14 個小時,此時電腦仍剩余約 39% 的電量,這一表現令人驚喜。
測試並未就此結束,繼續進行直至電腦自動關機,最終系統顯示亮屏時間將近 17 小時,這一測試結果遠超預期,也進一步證明了 Surface Laptop 13 英寸版不俗的續航能力。
系統顯示屏幕打開時間為 16 小時 59 分
實際上,在日常輕辦公場景中,Surface Laptop 13 英寸版的續航表現同樣令人安心:滿電狀態下,基本可以脱離充電器,支撐從早八點到晚上八點的全天使用,告別續航焦慮。
除了長續航表現,Surface Laptop 13 英寸版的遊戲體驗究竟如何?
其實在測試前,筆者未抱過高期待,但實際結果卻頗為驚喜:在原生分辨率、中低畫質設置下,《CS2》遊戲幀率能穩定在 50 幀之上,儘管遊玩過程中會偶爾出現幾秒鍾的卡頓,但整體而言完全可以流暢運行,只是距離「玩得盡興」還有些肉眼可見的差距。
絕大部分場景下,CS2 幀率都在 50FPS 之上
部分場景下,幀率甚至會達到 70FPS 之上,並保持一段時間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CS2 全程未出現任何閃退問題 —— 對於一臺 ARM 架構的筆記本來説,已經相當難得。
遊戲過程中,我們開啟了最高性能,儘管搭載的是驍龍 X Plus 處理器,但是依舊出現了發熱的情況,實測最高温度 47°C 左右,熱量主要集中在屏幕的轉軸處,這也是機身唯一的散熱孔。
因為內置了風扇,此時也不可避免的產生了噪音。
從體感來講,Surface Laptop 13 英寸版發熱和噪音這方面的體驗,和傳統 Windows 輕薄本在高負載運行時的表現基本是一致的。
當然,在日常輕辦公場景下,這樣情況還是很少見的,絕大部分場景下,Surface Laptop 13 英寸版都是很輕微的發熱,風扇也是安安靜靜的。
為進一步考驗性能,我們選用《古墓麗影:暗影》的自帶基準測試,在默認低畫質下測得僅為 21 幀。
這樣的表現也算是在意料之中,能勉強玩,但並不值得推薦。
不過這一點想必你也能理解,畢竟沒人會特意選擇 Surface 系列來玩遊戲。
在軟件兼容性方面,面對 QQ、微信、釘釘、QQ 音樂、網易雲音樂、Edge、Chrome 這類主流應用程序,13 英寸版的 Surface Laptop 大體上沒什麼大問題。
QQ 已推出 ARM 版本,但微信官方尚未發佈專為 Windows on ARM 架構打造的原生版本,當然后者這類應用都可以通過轉譯的方式運行。
專業生產力方面,Windows on ARM 也有了一定的進展 ——
就在上月底,Adobe 宣佈,其多款主力創意應用現已推出適配 ARM 架構 Windows 設備的原生版本,包括 Premiere Pro、After Effects、Audition 和 Media Encoder。
IT之家總結部分代表性應用如下:
與前幾年相比,Windows on ARM 生態確實已有顯著改善,但目前仍存在軟件兼容性問題和性能瓶頸。它在日常辦公、創意工作等場景有一定適用性,但在遊戲、專業軟件等領域,仍依賴 x86 架構。
IT 之家的測試發現,部分跑分軟件存在閃退甚至藍屏情況,而解決方法有時很簡單,手動重啟后即可恢復正常。例如,PCMark10 和 Procyon 在打開時,偶爾會出現卡頓,隨后進入藍屏狀態,重啟后該問題便會消失。
實際上,很多消費者在購買 Win ARM 筆記本時,根本不清楚自己買的到底是什麼架構。他們只知道自己選了一款採用與手機同一家廠商處理器的 Win 筆記本,且續航能力不錯。另外,消費者買到筆記本后,往往會直接在應用商店或官網下載所需軟件,很少會留意下載的是 ARM 版還是 X86 版,儘管可供下載的 ARM 版軟件並不多。
消費者使用 Windows 電腦已有數十年之久,形成了巨大的使用習慣和市場慣性。從這一點來看,爲了追求更長的續航時間而犧牲部分應用的兼容性和性能,似乎並不是一筆劃算的「買賣」。
當然,無論如何,Windows on ARM 的應用生態無疑是一片潛力巨大的廣闊沃土,未來可期。對微軟而言,除了向開發者和行業傳遞更多信心之外,更需要堅定方向、避免戰略搖擺,這纔是推動 ARM 生態做大做強的關鍵。
四、總結
微軟 Surface Laptop 13 英寸版一款依舊保持着微軟高水準、高姿態的 PC 產品,最大的亮點是這顆八核心的驍龍 X Plus,不俗的性能釋放,不錯的低功耗表現,以及持久的長續航,都是 Surface Laptop 13 英寸版的優勢所在。
而體驗上的短板,同樣也是來自這顆驍龍 X Plus——Windows on ARM 和傳統的 X86 生態,還是存在一定的體驗差距。用部分性能損耗和應用兼容換取全天候的長續航體驗和移動便攜?還是選擇傳統 X86 架構的高性能、廣泛的應用兼容性來滿足專業辦公與娛樂需求,但犧牲一定的續航?
對於當下的消費者而言,這仍是一道選擇題。但能看到的好消息是,微軟的硬件牌面 Surface 都全面轉向 ARM 陣營了,或許這真的只是時間問題。
回到微軟 Surface Laptop 13 英寸版本身,考慮到並不便宜的首發價 —— 首發價 7888 元,國補后 6311 元,但只有 256GB 存儲;真要買,還是得選擇 512GB 版本,此時國補價 7111 元。
所以,這款產品更適合有着輕辦公需求,對產品設計有着極高要求,且預算充足的消費者。你不差錢,想嚐鮮,需要一臺高逼格且不那麼一樣的 Win 本,日常的應用場景就是刷刷網頁,看看文檔,碼碼字,且想要全天候秒級喚醒長續航的移動辦公體驗,那麼微軟 Surface Laptop 13 英寸版還真是個合適的選擇。
總而言之,一番體驗下來,微軟 Surface Laptop 13 英寸版給筆者的感受,就像是與之搭配的 Surface Arc 鼠標,好看是真好看,上手之后強烈的產品質感也會讓你覺得值這個價。
但硬要説超好用,其實這個價格下,你還有更多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