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百濟神州首次盈利,股價卻連跌3日 投資者為何對「創新葯一哥」不滿意?

2025-08-08 19:23

每經記者|林姿辰    每經編輯|魏官紅    

截至8月8日,百濟神州的股價已經連跌3天。

在股價下跌的第一個晚上(8月6日),這家創新葯龍頭公佈了上市以來的首份盈利喜報。今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收175.18億元,同比增加約46%,實現歸母淨利潤4.5億元,同比扭虧為盈,盈利改善得益於毛利率與費用率的「一升一降」,公司正從「燒錢擴張」轉向「控費增效」。

公司目前的研發管線依舊龐大,看似穩定發揮,那目前的市場情緒來自何處?很可能是產品接續問題。此前,有創新葯行業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百濟神州的最大挑戰是維持業績的高速增長。

8月6日晚間,百濟神州首次實現盈利的消息傳遍全網。根據每日經濟新聞當晚刊發的《百濟神州2025年上半年實現淨利潤4.5億元 首次實現半年度扭虧為盈》,這是公司自上市以來首次在營業利潤和歸母淨利潤上實現半年度盈利。

百濟神州表示,公司實現盈利主要由於產品收入的大幅增長。其中,BTK抑制劑澤布替尼(商品名:百悦澤)上半年全球銷售額達125.27億元,同比增長56.2%,在公司總收入中佔比超過70%,PD-1抑制劑替雷利珠單抗(商品名:百澤安)上半年的銷售額達26.43億元,同比增長20.6%。

儘管公司更新了全年收入指引,將2025年全年營收指引從352億元至381億元,調整為358億元至381億元,還將毛利率指引更新為80%至90%的中高位區間,但對於公眾來説,這家創新葯龍頭的扭虧在意料之中。

今年1月,公司在參加第43屆摩根大通年度醫療健康大會時透露,預計將實現2025年全年經營利潤為正,即營業收入大於營業成本、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及研發費用之和。

今年一季度,公司營業總收入超過80億元,同比增加50.2%;歸母淨利潤為-0.95億元,較上年同期超19億元的虧損,同比大幅收窄。

另外,H股的上漲行情和券商的點評也提高了投資者的期待。例如,東吳證券在8月3日發佈的研報中提到「中期看,創新葯龍頭百濟神州H股、恆瑞醫藥A股都有望創2021年新高(即突破2021年最高股價,達到新高),它們創新高都需要上漲50%」。

與券商的中期判斷不同,近日,公司A股、H股同時下跌,截至8月8日收盤,公司A股跌幅4.68 %,H股跌幅 6.14%。

專業投資機構開始撤退的時間更早。高瓴資本與百濟神州的合作始於2014年,其對百濟神州的減持從2023年開始,2024年下半年起減持速度明顯加快。

比如,截至2024年9月30日,HHLR Fund, L.P.及其聯屬實體對百濟神州的持股比例為10.31%;到2025年5月9日,其持股比例已降至4.89%。這意味着,高瓴資本方面在7個多月的時間內減持比例高達5.42個百分點,賣掉了一半以上的持股。

儘管高瓴資本對百濟神州的投資時間已經超過10年,此時退出符合投資周期規律,但曾有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作為一家營業收入超過270億元的國際化企業,百濟神州面臨一個現實的挑戰,即能否找到下一個像「百悦澤」這樣的重磅產品,維持高速增長。

根據半年報,公司目前在血液腫瘤治療領域已經建立起三款自有產品,包括BTK抑制劑澤布替尼,以及兩款處於3期臨牀研究階段的產品——BCL2抑制劑索托克拉和靶向BTK的CDAC(嵌合式降解激活化合物)BGB-16673。

 另外,公司針對乳腺癌、肺癌、胃腸道癌的有關臨牀試驗也在推進,總共有40多款處於臨牀開發和商業化階段的產品,近期還有兩款3期臨牀研究階段的血液腫瘤產品即將釋放重要進展,預計未來18個月內將迎來超過20項研發里程碑事件。

「(百濟神州)確實是做得很好了,但資本市場總是‘慾求不滿’的。」前述人士坦言。

封面圖片來源: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