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08 19:30
轉自:中國經營網
中經記者 張靖超 北京報道
8月7日,位於北京市懷柔區楊宋鎮的CreateAI動作捕捉基地正式投用。據CreateAI方面介紹,該基地擁有2000平方米專業場地,130台頂尖設備,是目前亞洲最大,也是國內設備密度最高、功能集成最完整的動捕基地之一。
《笑傲江湖》動畫電影導演陳振宇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在過去動捕(動作捕捉)一度被認為是像科幻、奇幻等高科技概念電影的專屬技術,但隨着這項技術的不斷完善和發展,動作捕捉其實已經成為現在電影工業環節中的一個最重要組成部分。
公開資料顯示,CreateAI前身為被稱為「智能駕駛第一股」的圖森未來。2024年12月19日宣佈品牌升級,正式啟用CreateAI作為全新標識,品牌定位為「前衞生成式AI技術提供商」,依託母公司積累的深度學習框架及視覺算法優勢,建立AI基礎設施體系。
從智能駕駛到影視遊戲內容製作,CreateAI的轉型跨度不可謂不大。在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長張孝榮看來,這兩個領域在技術應用的具體側重點、驗證方法和工程實現上有顯著不同,不過許多底層算法、模型架構和數據處理技術是共享或可遷移的。
彌補北方動捕棚資源空缺
近些年來,隨着國產影視行業工業化以及在遊戲製作行業的長足發展,動作捕捉在文化娛樂產業的應用越來越普及。
「近幾年,國內各種各樣的動捕也都建起來了,所以説動作捕捉技術,其實是那個商業遊戲的一個標配。」《金庸羣俠傳》項目負責人劉博説。
而隨着CreateAI動作捕捉基地的投入使用,也標誌着中國北方地區動作捕捉資源的短缺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填補。
據CreateAI方面介紹,在硬件規模與技術配置方面,該基地配備的130台2620萬像素紅外相機矩陣可實現亞毫米級捕捉,突破3人以上帶手指捕捉瓶頸,支持10人同場動作與面部捕捉,大幅縮短製作周期;配備Genlock 與Timecode系統,實現「動捕數據—影視PREVIZ全流程同步,支撐虛擬拍攝等場景;40㎡控台提供多機位實時預覽功能,UPS不間斷電源與高速網絡保障數據穩定與安全。
在全鏈服務方面,該基地內設化粧間、道具庫房、辦公區、會議室等功能區形成一站式空間,降低協作成本;覆蓋影視、3A 遊戲、虛擬製作及非遺動作數字化等場景,推動跨界應用;同時為具身智能、無人機定位、AIGC訓練提供技術支持,助力控制算法開發與動作生成模型優化。
CreateAI方面表示,動捕棚的核心價值在於將硬件優勢與空間潛力轉化為實打實的內容落地能力:既能支撐影遊項目實現高規格動作呈現,又能助力傳統武術的數字化傳承,更能為長鏡頭創作、虛擬偶像、元宇宙影視等新形態內容賦能,最終成為推動影遊工業化從技術構想走向高效產出的核心基礎設施。
記者就該基地的投入金額與建設周期等問題向CreateAI方面詢問,對方表示不便透露。
昔日自動駕駛第一股轉型內容製作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該動作捕捉基地背后的公司CreateAI,其前身出自於昔日的明星企業,被譽為自動駕駛第一股的圖森未來。
公開資料顯示,2021年,圖森未來登陸納斯達克。但幾年后,受地緣政治及其他多重因素的影響,圖森未來遭遇業務困境,並在2024年年初從納斯達克退市。此后,公司核心團隊決心轉型AIGC領域,聚焦動漫和遊戲兩大內容方向。2024年12月,該公司正式啟用CreateAI新品牌,併發布了自主研發的開源圖生視頻大模型「Ruyi」。
目前,CreateAI的核心團隊在轉型中大部分得以保留,原首席執行官呂程擔任CreateAI CEO,聯合創始人陳默負責遊戲和製片內容。據媒體公開報道,呂程此前在投資者活動中宣佈,公司中文名由「圖森未來」更名為「原創世代」,將以更鮮明的姿態深耕二次元內容生態。
雖然跨度較大,不過CreateAI的產品或使用其產品創作的作品在業內取得了一定的口碑。在今年5月,一款名為Animon.ai的動漫特化生成式AI視頻工具在日本上線后意外走紅。多位具有影響力的日本創作者通過社交平臺分享使用Animon生成的動畫作品,引發大量轉發與討論,一些作品甚至獲得了百萬級別的觀看量和點贊。據悉,Animon.ai由日本Animon團隊與CreateAI聯合開發,專為動漫打造的AI視頻生成平臺。用户只需上傳一張插畫或CG圖片,輸入希望生成的視頻場景描述文本,即可得到一段動畫視頻。它能夠大幅降低動畫視頻的創作門檻,個人創作者甚至不需要任何美術或動捕背景,就可以讓靜態畫作動起來。
在7月25日,在被譽為動畫與動態設計領域奧斯卡的Collision Awards獎項評選中,CreateAI與枕刀歌動畫團隊聯合出品的《繡春刀》短片在Collision Awards中斬獲「最佳動漫」「最佳動漫人物」「最佳動漫風格」三項金獎,以及「最佳動作設計」銀獎,這也是中國動畫首次在Collision Awards中獲獎。
從目前來看,隨着大模型在具體場景中的應用愈加深入,影視、遊戲製作成為當前最被業內看好的AI應用領域之一。
「雖然目前AI還不能完全替代人類藝術家(尤其在創意決策、藝術審美、複雜問題解決上),但它已成為不可或缺的‘超級助手’和創意夥伴。」張孝榮表示,「AI在影視遊戲製作中已從邊緣輔助工具轉變為核心工具。它幾乎滲透到影視遊戲生產的全鏈條,正在深刻改變工作流程,通過自動化、增強和生成能力,極大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升質量,並不斷拓展創意表達的邊界。」
對於AI在智能駕駛與影視遊戲領域的應用差異,張孝榮則表示:「從技術本質看,AI在文娛(影視遊戲製作)和智能駕駛領域的應用,在感知(尤其是計算機視覺)、多傳感器融合、時序建模/預測、決策規劃、生成模型、仿真模擬等核心AI能力上存在深刻的相通之處。許多底層算法、模型架構和數據處理技術是共享或可遷移的。然而,兩者在覈心目標(娛樂性 vs. 安全性)、約束條件(容錯率、實時性)、數據特性和倫理法規要求上存在根本性差異,這導致了技術應用的具體側重點、驗證方法和工程實現上的顯著不同。」
(編輯:吳清 審覈:李正豪 校對:顏京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