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中信國際電訊:以AI為核心引擎 擁抱全球數智化新徵程

2025-08-08 17:02

C114訊 8月8日專稿(艾斯)當下,我們正站在全球化與智能化的重要交匯點上,所有的產業故事都在圍繞人工智能(AI)展開。

剛剛過去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WAIC 2025)吸引了創紀錄的超35萬名與會觀眾,火爆程度堪稱前所未有。在「智能時代·同球共濟」這一主題背景下,一方面,數字中國和「雙循環」戰略為中國企業出海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另一方面,生成式AI等新技術正在重構全球數字化服務市場的競爭格局。

此次大會期間,C114與中信集團旗下國際化業務的重要技術支撐力量——中信國際電訊與中企通信多位公司代表展開了一場深入對話,從AI爆發下的最新技術趨勢到企業全球化發展的挑戰升級,再到數智化轉型背景下「中國智慧」的成功輸出,這家致力於成為「中國企業高水平開放與科技出海重要橋樑」的企業,正在全球化服務與AI技術融合的戰略機遇期做出堅定選擇與投入。

聚焦當下:AI已成為真正的新質生產力

一票難求的WAIC 2025不僅彰顯了全社會對AI技術的高度關注,更是從側面印證:AI早已不再是囿於實驗室的算法概念或是企業營銷的宣傳口號,而是成為實實在在走向產業應用以及大眾用户的新質生產力。

作為中信集團新消費板塊的關鍵組成部分,中信國際電訊攜旗下澳門電訊(CTM)、中信國際電訊CPC、中企通信等多家子公司在中信集團統一組織下已連續四年共同亮相WAIC。2025年WAIC期間,中信集團正式發佈科技創新「磐石」行動,即佈局建設以2個全國重點實驗室為龍頭、4個集團級科技創新中心為中堅、N個領域級研發中心為基礎的「2+4+N」科創平臺集羣,高標準構建中信特色科技創新體系,加快推動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物科技、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技術研發和創新應用,進一步築牢科技創新根基和底座。

「我們注意到全球有三個關鍵趨勢:一是AI加速走向‘平臺化’與‘場景化’,深度嵌入產業各環節,成為引領未來的新質生產力;二是全球網絡、數據與安全架構正進入‘重構期’,數據主權、隱私計算、安全合規等話題日益受到重視;三是各國紛紛加快數字化轉型步伐,力圖以科技驅動新一輪增長。」中信國際電訊技術總裁葉漢忠在接受採訪時指出,中信國際電訊高度重視這些發展趨勢,並持續在AI領域加大投入。「我們希望將AI作為推動公司數智化轉型和全球化戰略的核心引擎,同時也成為中信集團國際化佈局中的關鍵技術支撐。」

實際上,作為一家自身擁有二十多年全球化發展經驗的企業,中信國際電訊正在見證眾多中國企業出海模式的根本性轉變。中國力量在全球數智化轉型中不再只是「參與者」,而是逐步走向「引領者」。特別是在AI應用、算力基礎設施、產業融合創新等方面,中國積累了大量普適性的經驗與能力,正在逐步形成可以走出去的「中國方案」。

在服務實體經濟方面,中信國際電訊的產品服務疊加AI能力升級后已形成可複製的數智化轉型範式。在WAIC 2025中信集團展臺,C114瞭解到中國製造業在全球智能製造版圖中的領先地位,其中包括今年初入選世界經濟論壇全球「燈塔工廠」-中信戴卡摩洛哥工廠,這不僅是中信集團在海外點亮的首座「燈塔工廠」,同時也是非洲大陸首家「燈塔工廠」。該工廠將AI算法用於生產的各環節,通過智能化改造,設備的綜合效率提升了17%,產品不良率降低了31%。在這一標杆案例的實現過程中,中信國際電訊與中企通信提供了堅實的數字技術底座支撐,充分展現了中國企業所具備的數智化全棧能力。

中企通信執行副總裁李燕羣指出,依託中信集團「科技-產業-金融」 循環聯動的綜合優勢,除了智能製造外,中信國際電訊在金融領域的優質服務實踐也在本次大會期間進行了重點展示——其「AI賦能金融防欺詐解決方案」通過多層次的身份驗證與實時交易監控,可有效防止跨境交易中的欺詐行為,保障金融機構和用户資產安全,展現數字金融領域創新實力。

修煉內功:全球資源與產品能力持續升級

「要出國、找中信,來中國、找中信」服務品牌的發佈,標誌着中信集團充分發揮「金融全牌照+實業廣覆蓋」優勢,着力打造中信全球綜合服務方案,深化國際合作,促進互惠互利,服務高水平對外開放。在積極推動「引進來」與「走出去」的雙向融合過程中,雖面臨的行業競爭愈來愈激烈,中信國際電訊卻並非在打無準備之仗。

在雲網安資源部署方面,目前中信國際電訊已在全球五大洲部署了豐富資源,近170個網絡服務節點、21座雲平臺、30+數據中心及3座全天候運營的安全運營中心(SOC),構建起全球範圍內覆蓋廣泛、響應敏捷的數智雲網安服務。

中信國際電訊是較早開展「一帶一路」佈局的企業之一:在歐洲,通過收購Linx Telecommunications補強歐亞鏈路基礎設施資源;在東盟,通過旗下子公司ACCLIVIS推動AI+雲網安全技術落地醫療、製造領域;在港澳及大灣區,通過澳門電訊(CTM)深度參與「智慧澳門」建設;在中國內地,中企通信的本土化服務架起了與眾多本土企業連接的可信橋樑。

「目前我們已建立了‘234’發展體系:在全球500強企業中,我們服務着200多家各行各業的優質客户;在跨境發展方面,我們為3000多家中外企業提供了綜合基礎設施與數字化支持;同時,我們也為超過4萬家本地企業提供連接、安全、雲服務及SOC運營服務。」李燕羣表示,這些在全球處於前沿地位的NOC、SOC為眾多客户提供了高水準的網絡安全運維服務。她特別提到,「安全業務已成為我們過去十年的第二增長曲線,是我們積極響應國家網絡安全戰略、不斷推進技術創新的重要體現。」

據介紹,依託在安全領域的深厚經驗積累與大模型算法能力方面的持續創新,目前中信國際電訊已構建出面向AI新形勢下的全方位、多層次智能安全防禦矩陣:包括「AI Pentest智能滲透測試系統」、「AI-SOC智能安全運營中心」、「AI Visual Security AI信息安全威脅識別平臺」以及「AI安全圍欄」等。這些產品在國內外屢獲重要殊榮與肯定,「AI安全圍欄」還入選了此次WAIC大會期間中國信通院論壇重磅發佈的《2025年「人工智能+」行業標杆案例薈萃》。

在AI+安全之外,中信國際電訊的「AI Databank智數庫」產品瞄準數據治理與價值挖掘,成功打破數據孤島,實現多業務系統數據的無縫整合;其「智能合規助手」則通過與數據交易所深入合作打造自有垂類模型,可有效幫助企業規避在服務過程中的數據合規風險。

展望未來:從強化技術賦能到協同生態共建

葉漢忠透露,目前中信國際電訊正致力於將AI技術深度融入通信安全、算力資源調度等關鍵環節,重點圍繞「AI網絡」、「AI大數據」以及「AI大模型」三大方向持續開展技術研究,力求真正讓AI成為推動公司整體業務增長的關鍵驅動力。同時,「三位一體」的能力體系——全球化佈局、生態協同以及深耕行業將構成中信國際電訊及中企通信實現差異化競爭能力的核心壁壘。

在全球化佈局方面,中信國際電訊的網絡目前已覆蓋全球近160多個國家及地區,並與世界各大基礎電信運營商建立了互聯互通和通信協議。其香港數據中心、「一帶一路」沿線網絡節點、海纜產權,以及在東南亞併購的運營實體,都體現了該公司自主能力驅動下的全球化實力。李燕羣表示,下一步公司將繼續加大在非洲、中東、巴西等重點區域的投入與建設,進一步完善「一帶一路」沿線及全球服務網絡的覆蓋,綜合提升公司全球化服務能力。

在生態協同方面,中信國際電訊始終秉持中立、開放的立場,致力於打造開放共贏的生態體系。今年4月,中企通信與上海電信、上海移動、上海聯通等七家龍頭企業共同發起成立「智能終端出海服務創新聯合體」,在這一生態合作中,中企通信扮演「數字化基礎設施賦能者」以及「全球服務橋樑」的角色——其能力不僅體現在網絡和安全服務上,也貫穿了從終端到后端的整體服務鏈條,確保客户在落地運營、數據回傳、智能分析等方面都能無縫銜接。

在深耕行業方面,對跨境數據的安全流動與價值挖掘成為中信國際電訊的一個核心聚焦點。葉漢忠介紹到,今年7月,中信國際電訊與深圳數據交易所簽署了合作協議,目標是為香港與內地的數據跨境提供技術與服務支撐。目前雙方正從三個重點方向進行合作推進:一是構建跨境數據基礎設施;二是推動數據資產的集成化與價值優化;三是積極融入深圳數據交易所現有生態,與合作方展開更深入的聯動。

通過這場長達一個半小時的深入採訪,C114清晰看到,以技術普惠化、安全體系化、生態開放化為核心路徑,中信國際電訊正在實現從通信服務商向全球化智能技術平臺躍遷。通過將AI深度融入「雲網安」基礎設施,既解決了企業出海面臨的數據合規、安全防護等核心痛點,更推動「中國方案」積極參與全球數字規則的構建。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