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跨境電商「新方向」:亞馬遜、Temu押注了供應鏈

2025-08-08 15:22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雷若馨 深圳報道

跨境電商行業從「流量競爭」轉向「供應鏈+技術」的綜合實力競爭。

8月6日,亞馬遜在深圳舉辦的「2025亞馬遜全球開店盈領增長論壇」上宣佈,對其供應鏈整體解決方案、選品工具及品牌服務進行多項升級,涵蓋物流網絡拓展、AI技術應用及全鏈路運營支持,旨在提升跨境電商賣家的供應鏈效率與全球市場競爭力。

業內人士認為,「供應鏈即服務(SCaaS)」模式正逐步普及,跨境電商供應鏈正從傳統「成本中心」轉向驅動業務增長的「底層動力」。

眾多跨境電商平臺紛紛加大在供應鏈領域的佈局力度,力求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搶佔先機。

供應鏈、AI應用雙線升級

8月6日,亞馬遜全球物流(AGL)正式推出中日跨境海運服務,覆蓋上海、寧波等港口的整箱(FCL)及拼箱(LCL)運輸,直送亞馬遜日本運營中心。同時,亞馬遜入倉分銷網絡(AWD)計劃近期在美西新增兩個倉庫,以擴大庫容、優化庫存佈局,幫助賣家提前備戰下半年旺季備貨。

據亞馬遜方面介紹,其供應鏈智能託管服務(AMS)已實現端到端跨境供應鏈管理覆蓋,賣家可靈活選擇AGL、Amazon SEND、AWD等單項或組合服務。推出AGL分倉優選(SMP)覆蓋全美五大區域,並新增温州、福州等四城市的包提貨服務,服務網絡已延伸至全國200多個城市及區域。

亞馬遜中國副總裁、亞馬遜全球物流中國業務負責人張慧表示,在現有海運快船、普船服務基礎上,將持續探索更多元化的運輸方案,並計劃拓展更多東南亞啟運地的航運服務。

在供應鏈升級之外,亞馬遜同步加碼了生成式AI在選品環節的應用。據介紹,其商機探測器新增測試功能,可自動生成市場分析報告,涵蓋趨勢、產品特徵、客户評價、價格洞察等維度,大幅縮短選品數據分析時間。

記者瞭解到,亞馬遜的選品指南針與商機探測器已覆蓋美國、歐洲、日本、中東等主要市場。此外,品牌旗艦店全球速拓工具可自動將品牌內容翻譯為目標市場語言,降低全球化運營成本。

業內人士表示,這種「AI+供應鏈」的生態閉環,可能顯著提升賣家粘性。對於中小賣家而言,自建物流和數據分析能力的門檻極高,亞馬遜的一體化服務相當於提供「基礎設施外包」,使其可專注於產品本身。

這或將進一步鞏固亞馬遜的平臺生態優勢,與獨立站、垂直類平臺形成差異化競爭——后者若無法在供應鏈效率或技術工具上匹配,可能面臨賣家流失壓力。

亞馬遜全球開店數據顯示,目前其已向中國賣家開放20大海外站點,覆蓋數億活躍用户及超600萬企業與機構買家。亞馬遜方面表示,此次供應鏈與選品工具的升級,將進一步推動中國賣家的全球市場拓展效率。

跨境電商加碼供應鏈

國際貿易環境波動之下,構建韌性供應鏈的重要性凸顯。

《2025全球跨境電商供應鏈發展趨勢報告》顯示,跨境物流供應鏈已從單一運輸服務向倉、配、鏈網協同的綜合服務演進。數據顯示,物流倉儲成本佔跨境電商整體經營成本的15%—20%,僅次於產品成本,是影響企業利潤的關鍵因素。

消費端數據亦凸顯供應鏈效率的重要性:超50%的全球消費者將「免費配送」列為購買決策重要因素,30%以上消費者重視「退換貨政策」和「次日達」服務,供應鏈效率直接影響銷售轉化。這意味着,供應鏈效率已從「成本項」轉為「增長項」,成為平臺競爭的核心壁壘。

業內認為,「供應鏈即服務(SCaaS)」模式正逐步普及,跨境電商供應鏈正從傳統「成本中心」轉向驅動業務增長的「底層動力」。

眾多跨境電商平臺紛紛加大在供應鏈領域的佈局力度,力求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搶佔先機。

如Temu聯合DHL等企業,採用「本地對本地」商業模式,以提升物流效率。今年,Temu在南非設立本地倉庫。據介紹,新倉庫將顯著縮短配送時間,本地商品可實現次日達或兩天內送達。此外,其計劃2026年前在埃及、南非建立區域配送中心,進一步完善其在非洲的物流網絡。

SHEIN則通過超百億元的投資加碼國內供應鏈,加速佈局包括廣州、佛山、肇慶、江門等大灣區城市的智慧供應鏈矩陣。並計劃在未來10年內,通過代運營、聯營和自建等方式,在全球運營和管理1000家億級服裝柔性智能工廠和先進染印工廠。

Shopee也將本地化履約作為今年的重要戰略方向。據悉,目前Shopee官方倉已覆蓋泰國、越南、新加坡、菲律賓、馬來西亞全境,並進一步構建了「主倉+衞星倉」的協同調撥體系,尾程物流在東南亞的覆蓋地域今年年底將提升至99%。

業內人士表示,平臺加碼供應鏈主要出於成本控制、需求預測、用户體驗提升等考量,尤其在全託管模式下,供應鏈穩定性成為競爭關鍵。行業正進入供應鏈比拼階段,供應鏈能力將決定平臺市場地位。

而此次亞馬遜的戰略升級,也進一步印證了跨境電商行業已從「流量競爭」轉向「供應鏈+技術」的綜合實力競爭。對於頭部平臺而言,供應鏈能力將成為拉開差距的關鍵;對於賣家,選擇具備強供應鏈支持的平臺將成為降本增效的核心策略;而第三方物流企業則需向「專業化、細分場景」轉型(如深耕特定區域或垂直品類),以避開與平臺自建物流的直接競爭。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