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07 11:50
2025年8月5日,晶泰控股(02228.HK)宣佈與哈佛大學教授Gregory Verdine創立的DoveTree正式簽署最終協議,合作總規模達470億港元(約59.9億美元),創下AI製藥領域訂單新紀錄。此前,在6月23日,雙方已簽署合作意向書,根據協議,晶泰將利用其「AI+機器人」平臺為DoveTree開發針對腫瘤、免疫疾病、神經系統疾病及代謝失調領域的小分子及抗體藥物。雙方已於6月底完成最終協議的簽署,晶泰控股已收到5,100萬美元首付款,除此之外,晶泰還有權獲得約3.85億港元(4900萬美元)的進一步付款,以及金額達約462億港元(58.9億美元)的潛在里程碑付款及銷售分成。
根據公開資料,雙方還計劃在未來共同推進由DoveTree選定的一系列針對極具挑戰性或高價值靶點的新葯研發項目,具體方案在進一步商議中。這一合作不僅是近年來全球AI製藥領域最大規模的技術聯姻之一,更標誌着「不可成藥靶點」理論開創者首次與中國AI藥物發現平臺深度綁定,或將重塑新葯研發的底層邏輯。
Verdine:生物科技學界的「三棲顛覆者」
在生物科技界,Gregory Verdine 29歲獲聘哈佛教授、35歲成為化學系近50年來最年輕終身教授,其開創的「訂書肽」(stapled peptide)技術攻克了曾被視作「不可成藥」的靶點,並開創了表觀遺傳調控療法。公開資料顯示,他創立12家生物科技公司,其中7家上市、1家被收購,主導開發的羅米地辛(血癌藥物)、帕立瑞韋(丙肝雞尾酒療法成分)等三款新葯已獲FDA批准上市。
而在投資領域,Verdine先后擔任Third Rock Ventures、Andreessen Horowitz(a16z)等頂級風投機構合夥人,深度參與前沿技術的產業化,其中a16z作為硅谷頂級風險投資公司,自成立以來便立足科技創新前沿。近年來a16z對生命科學軟件持續看好,用真金白銀站在了生物與科技的交叉點,其合夥人Vijay Pande曾公開表示「AI革命幾乎與生物學革命同時發生」,而Verdine是這一戰略的實踐者之一。此次選擇晶泰作為合作伙伴,某種程度上是反映出對中國AI製藥平臺技術能力的認可。
這種跨界身份的背后,是Verdine對「高風險、高回報、顛覆性」方向的執着。早在2000年代初期,當行業普遍將RAS、β-Catenin等靶點貼上「不可成藥」標籤時,他率先提出「drugging the undruggable」(靶向「不可成藥」靶點)概念,並通過創立Warp Drive Bio等企業持續開發針對RAS的藥物。其最新創立的FogPharma公司已推進針對β-Catenin的肽類藥物進入臨牀,而此次與晶泰控股的合作,或將成為其技術野心的又一次延伸。
晶泰控股:AI for Science的工程化答卷
行業分析師表示,AI已成為攻克具有研發挑戰性的創新靶點的關鍵技術,作為合作另一方,晶泰控股的技術底座恰好補足了Verdine長期面臨的規模化難題。晶泰控股由MIT物理學家團隊創立,通過量子物理計算、人工智能與機器人自動化三者的融合,構建了端到端的藥物發現平臺。其核心優勢在於顛覆傳統「廣撒網、低效率」的研發模式,實現「加速試錯」。晶泰控股官方公眾號表示,公司7×24小時運轉的數據庫覆蓋了80%常見藥物反應類型,每月產出20萬條數據;其搭建的含上百臺機器人的全自動機器人實驗室,對複雜場景特定操作精確率達90%,數據採集效率是人工的40倍,顯著降低研發成本並加速實驗迭代。記者瞭解到,在輝瑞(PFE.US)新冠口服藥物Paxlovid的開發中,晶泰控股通過將預測算法與實驗驗證相結合,幫助輝瑞僅用6周時間就完成了藥物晶體結構確認,從而加速了關鍵研發決策及后續開發上市。最終輝瑞的Paxlovid藥物以一天之差跑贏默克(MRK.N)的口服新冠藥,並贏下更大的市場份額,創下一年189億美元的銷售額。
另外在項目層面,截至2025年6月,晶泰控股的平臺已服務全球300余家機構,覆蓋TOP20藥企中的16家,此前對英國LCC公司的技術收購進一步強化了其分子砌塊領域的商業化能力。這種規模化落地能力,使其成為少數能承接數十億美元級戰略合作的AI製藥平臺。
而此次合作,或將賦予晶泰控股無比的商業價值想象空間,美國頭部AI製藥公司Roivant Sciences(ROIV.US)將潰瘍性結腸炎和克羅恩病藥物授權給羅氏后,股價於2022年5月至次年9月間漲幅達369%;相似地,2025年5月,三生製藥(01530.HK)與輝瑞就PD-1/VEGF雙抗SSGJ-707達成合作,創下12.5億美元首付款的紀錄,三生製藥的股價在隨后的一個月內漲超40%,其A股子公司三生國健(688336.SH)更是連續收穫兩個漲停板。
戰略綁定的深層邏輯:從技術服務到NewCo模式的範式融合
「與常規的研發服務不同,此次合作更接近一種NewCo模式下的戰略互鎖,大規模打包合作的模式也值得關注」某業內人士告訴記者,「Verdine過往創業多聚焦於特定技術路徑,而晶泰的AI平臺本質上是一種‘元工具’——它能將Verdine對靶點的生物學洞見快速轉化為可迭代的分子設計方案。」Verdine教授本人對此充滿信心,他表示,「晶泰的技術平臺和其展現的藥物發現能力令我深感振奮。這種能夠規模化實現藥物創新突破的技術體系,正將新葯研發過程中固有的不確定性,逐步轉變為可預測、可量化、可解決的工程學問題。這使得晶泰成為極其難得的戰略合作伙伴,並將有機會深刻變革藥物發現的合作模式。」這一開創性的合作,有望為全球患者帶來突破性療法。
這一近年來興起的NewCo模式再次印證了其可行性,成為當前生物科技跨境研發與商業化的優選路徑——通過這種深度綁定的聯合研發架構,各方得以實現知識產權共享、研發風險共擔與商業利益深度綁定,確保Verdine的前沿靶點洞見與晶泰的工程化能力在同一個決策體系下高效融合與迭代。對創新資本而言,該合作不僅是單一藥物管線的突破,更意味着構建系統性解鎖千億級不可成藥靶點市場的戰略入口。
這種組合的戰略價值在於:Verdine團隊手握3款上市藥與十余款臨牀階段的管線,毫無疑問的是,其對高成功率靶點的選擇,和對攻克難成藥乃至不可成藥靶點都有着豐富的積累;而晶泰的「AI+機器人自動化」驅動的「從0到1」新葯發現平臺能力大幅降低了試錯成本,且具有針對同一靶點,同時開展大分子、小分子、ADC和分子膠等多重成藥途徑研發的獨特AI製藥能力。二者結合,既彌補了AI平臺型公司自選藥物靶點的高風險,以及缺乏全流程藥物開發與商業化經驗的不足,也解決了生物學家依賴低通量實驗的瓶頸。正如「人類智慧定義問題,機器智能解決問題」的協同模式,可能是突破當前藥物發現天花板的關鍵。
重塑全球價值鏈:中國AI製藥的新座標
近年來,「不可成藥靶點」領域已湧入包括安進(AMGN.US)、諾華(NVS.US)等巨頭在內的數十家企業,臨牀進展多集中於少數成熟靶點(如KRAS G12C)。晶泰控股與Verdine的合作,本質上是通過NewCo模式協同嘗試用工程化思維重構這一領域的研發路徑——當行業仍在爭論AI能否真正理解生物學時,雙方已邁出將頂尖科學家直覺轉化為算法參數的實質性一步。在這一合作中,晶泰控股將代表中國AI技術通過深度綁定國際頂尖IP,成為撬動全球千億級創新葯市場的核心引擎之一,為創新葯「出海」提供技術驅動型溢價範式。若這一模式驗證成功,不僅可能催生新的「不可成藥靶點」的突破性療法,更將成為規模化突破生物學複雜難題、孵化高價值管線的可行路徑,為全球生物醫藥創新開闢新的疆域。
前醫藥首席分析師表示,其更深層意義在於,若此路徑成功,將顯著改寫全球藥物發現的效率規則,而作為核心參與方的中國AI製藥技術,有望在全球創新葯產業鏈中獲得前所未有的產業級溢價,成為中國創新葯「出海」進程中技術驅動型價值躍升的標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