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07 13:01
2025年上半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行業在利率下行與清潔能源需求激增的雙重驅動下保持強勁增長。國際能源署數據顯示,預計2025年全球用於可再生能源、儲能、電網等領域的投資將增長至2.2萬億美元。其中,中國作為核心主戰場,僅今年前四個月風光裝機規模就突破15億千瓦。
然而行業盛宴之下暗藏挑戰:電網消納能力不足導致棄風棄光現象加劇。根據全國新能源消納監測預警中心發佈數據,1—5月西部風光富集區風光發電利用率持續走低,尤其光伏發電利用率除寧夏外均不足90%。凸顯出綠電「產得出、消不掉」的現實困境。
這種「裝機量攀升與利用率走低」的矛盾,成為新能源企業業績承壓的核心原因,即便是績優生協合新能源,2025年上半年營收和利潤均有所下滑。
此前公司發佈的盈警公告讓市場早有準備,因此在業績正式公佈后公司股價保持平穩運行。
短期業績利空造成的脈衝式影響不會改變企業長期前進方向,相較於表層的財務數據,更應該看到協合新能源如何在行業承壓之際實現高質量運營。與此同時,協合新能源董事會主席劉順興於8月5日增持200萬股,持股比例由22.45%上升至22.78%,表達了對公司長期發展的信心。
一、高質量發電資產擴容
正如前文所述,新能源發電行業面臨着消納壓力和電價中樞下移的現實壓力,必然會給相關企業業績帶來壓制,協合新能源自然也不能獨善其身。
但伴隨着行業供給側出清與需求側改革的雙重催化,行業拐點逐漸臨近,爲了鞏固自身基本盤,協合新能源聚焦深耕於優質區域開發項目,在質量的基礎上尋求規模擴張。
數據顯示,報告期內,協合新能源權益裝機容量達到4778MW,同比增長18%。其中,光伏權益裝機容量從2024年上半年的583MW,大幅提升60%至934MW,成為關鍵的增長引擎。這種結構性突破直接驅動光伏權益發電量同比增長28%至604GWh。
更值得關注的是,公司光伏電站淨利潤同比增長59.7%,在光伏產業鏈整體仍面臨盈利承壓的背景下,協合新能源的光伏電站還能夠實現盈利能力提升,本質上還是公司始終堅持以質量為先、效率為綱的準則,選擇個體IRR優異、抗風險能力強勁的光伏項目推進開發,通過精準的項目篩選築牢盈利根基。
當然,精細化運營能力也是協合新能源保持韌性發展的關鍵所在。
一方面,公司通過加強設備治理,將設備故障損失電量壓縮40%,提升經營效率。同時面對融資環境波動,公司將綜合融資成本壓縮至3.63%,較去年同期下降35個基點。成本管控與現金流優化雙管齊下,推動經營性淨現金流同比增長22.5%至10.41億元,保障公司在行業承壓之際的高質量經營底色。
另一方面,協合新能源着眼於電力營銷並加強綠電交易、綠證銷售等業務,推動自身從單純的電站開發商向綠電服務商轉型。
報告期內,公司綠電交易電量同比增長26%,綠證單證均價達到北交所披露均價的2.07倍。
這一系列成果,不僅是協合新能源戰略轉型的生動註腳,更印證了其在行業調整期以質量求生存、以創新謀發展的前瞻佈局,為后續在行業新發展階段搶佔先機打下了堅實基礎。
二、新增長動能不斷涌現
面對國內市場的階段性挑戰,協合新能源將視野投向全球市場。
上半年,協合新能源在非中國市場斬獲152.5MW光伏及300MW儲能項目,進一步鞏固了公司整體業務基本盤,降低了單一市場需求波動帶來的影響,為公司構建起穿越區域周期的業務韌性。
其中,針對經濟發達的、成熟的電力市場和地區,公司通過簽署高質量的長期購電協議(PPA),鎖定固定電價規避市場化電價波動風險,保障較長期限現金流的可預見性,形成「建設即盈利」的良性循環,並儲備一批可融資性強、資產質量確定性高的資源,為海外市場業務構築起穩定的收益「壓艙石」。
能夠支撐公司全球化佈局的,是資本運營的協同升級。
今年2月份,公司啟動了新加坡二次上市,這不僅拓寬了美元融資渠道,更大大提升了公司國際項目的授信能力。此外,通過新加坡二次上市,協合新能源有望引入ESG偏好型長線資金,還探索發行REITs盤活存量資產,進一步優化資產負債率。
此外,公司計劃佈局籌建私募股權基金,利用自身設計、運維經驗賦能被投企業,實現資產管理提質升級。同時,公司積極佈局虛擬電廠等新興業務,既能與發電主業形成協同,又能為自身帶來新增長點。
這一系列佈局,正逐步將公司從資本消耗型增長轉向價值創造型增長,有效降低了整體財務槓桿,提升了資本回報率。
三、結語
協合新能源的半年答卷,印證了其在行業變革期以「運營韌性+戰略前瞻」構建競爭壁壘的能力。
高質量發電資產擴容、持續壓縮度電成本、全球化項目篩選體系,共同構成其對抗周期波動的三重護城河。而綠證溢價交易能力與國際融資平臺的搭建,更凸顯其差異化戰略眼光。
展望未來,隨着中國綠證國際互認提速及全球降息周期深化,公司聚焦「高確定性收益資產」的策略有望進一步釋放效能。在能源轉型的長周期敍事中,此類兼具技術厚度與戰略彈性的企業,值得長期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