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經濟邁向「非人化」

2025-08-06 22:33

(來源:躺平學教授美第奇)

最近更新的速度慢了,有讀者在后台催促:是不是又打遊戲玩物喪志去了?的確猜的不錯,最近泡在戰錘40K:行商浪人,的確有點樂不思蜀。

戰錘40k描寫是距現在四萬年之后的銀河系,宇宙觀宏大無比,只是沒想到,2025年的人類霸權,竟然跟四萬年后的人類帝國如出一轍,搞起了「非人化」。

最近有一個驚人的數據統計。向來以消費立國,消費佔到GDP絕大多數的美國,對AI軟硬件資本支出對GDP增長的貢獻,第一次超過了消費者支出。

以前都是美國人各種發文「要求」中國提高消費,不要依賴投資拉動經濟,沒想到美國人自己倒先玩上了靠投資大水漫灌來拉動經濟這套路。過后還要補一句,真香。

這個數據背后的,就是美國經濟的「非人化」。美國的大資本,似乎終於找到了不用拉扯着三億美國人的捷徑,左腳踩右腳,就能把經濟搞上去的辦法。

AI這個東西太好了,不用交社保醫保,不用擔心公會鬧事和勞資談判,而且不用考慮回報,只要錢投下去了,資本市場帶來的市值上漲就能把投資收回好幾倍,完全不用考慮這個投資到底能不能帶來現金流。

懂王背后的金主,硅谷紅魔彼得蒂爾創辦的帕蘭提爾公司,只因爲涉足到AI和軍工兩個華爾街G點,季度營收不過十億美元,盈利不到三億,市值就漲到了四千億刀,四千億美元市值是什麼概念?相當於兩個半波音或者一個半美國銀行,美國最大石油公司,創業美孚石油,季度營收八百億美元,淨利八十億美元,市值不過才四千億。

在純粹利益的驅動下,美國現在數據中心的投資,已經快要超過商業辦公,直逼住宅。沒有人關心這些數據中心到底有沒有人租賃,能不能產生現金流,只要投了數據中心,企業市值帶來的收益就已經能把投資收回了。誰還會管租金高低與租期長短。

光美股七巨頭,光這個季度就砸下了1025億美元到數據中心建設上,其中微軟和臉書已經把超過三分之一的營收都砸到了AI軍備競賽上。如果加上其他公司,已經是天文數字。

這是三分之一營收,不是利潤,投資額已經超過了這兩個印鈔機公司可以承受的現金流。以至於人類歷史上市值最高的企業,微軟,都開始頻繁發債,用借貸來支持對AI基礎設施的投資。

結果就是幾個大公司的數據中心投資,竟然蓋過了整個美國的消費引擎,而因為AI目前不能產生足夠的現金流,各公司瘋狂借債,把private credit一舉推到最大債務來源之一。

美國人對這種基礎設施的暴力泡泡,並不陌生,歷史上鐵路、光線、電信投資等都走過類似的道路。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鐵路大爆發,美國人能在短短二十年中,建成超過四十一萬公里鐵路,相當於地球十圈。然而短短几年之后,就在大蕭條中半數荒廢和拋棄。互聯網啟動初期的電信投資也是如此。

而AI和數據中心的投資,不管是按金額還是按比例,都已經超過了90年代末互聯網泡沫最高峰時期的水平。2000年,美國對電信設施的支出達到高峰,年投資約1200億美元,佔GDP 1.2%。而今年已經實現的AI相關軟硬件投資,就達到了4000億美元,佔GDP的1.3%。

投入了這麼多錢,但除了市值,AI本身並沒有帶來多少經濟的增長。投AI最猛的微軟,在財報中表示,非AI產品的毛利73%,AI產品的毛利只有30%-40%,集團主要業務增長的來源,還是非AI產品。但爲了AI投資,必須「羊吃人」,在哪怕發佈了歷史最盈利財報之后,微軟爲了給數據中心省出錢來,也得進行史上最大規模裁員。

以前美國的理科生還能嘲笑social art的學生畢業即失業,結果今年連計算機專業的畢業生,也找不到工作,常春藤的computer science的優等生,許多隻能拿到麥當勞翻漢堡的offer。也就是所謂「就業黑洞」。

這個AI羊吃人帶來的黑洞,據估計,至少吃掉了50萬個高薪崗位。因為一個高薪崗位會連帶養活1.5-2個服務業崗位,所以,光今年,AI的黑洞就已經干掉了100萬個工作,佔到了美國總勞動人口的1%。

而美國精英階層,對這種羊吃人的風潮,不以為恥反以為榮。華爾街日報的報道説,美國CEO們正在自豪的大規模裁減他們的員工規模,甚至形成了攀比,誰剪的多,誰就是更懂AI的高明管理者,誰砍的少,誰就是跟不上潮流的老古董,最終要被董事拋棄。

所以,現在的美國經濟,已經完全的非人化。投資建出來的基礎設施,不是給人用的。企業增加業務,沒有帶來就業崗位的增加,反而帶來了就業崗位的極速縮水。美國經濟的身體上,生出了AI這麼一個獨立的瘤子,跟全體美國人無關,但是幾乎吸走了美國經濟所有的養分。

簡直比火星歐姆尼賽亞機修會更加邪教。機魂大悦就好了,血肉苦弱跟資本有什麼關係。

可美國的資本的「非人化」,真的可以持續嗎?

美國的世紀工程,「星際之門」,是這場「非人化」的基建狂歡的巔峰。萬億美元的投資是人類歷史上投資額最高的私人投資案。這個世紀工程進展的怎麼樣了呢?

華爾街的報道,因為需求不足,星際之門的投資已經大幅放緩。原本今年內要實現千億美元工程的落地,結果現在只剩俄亥俄一個小型數據中心,金額不足十億美元。

另一邊羣眾們等ChatGPT5出爐,等的花兒也謝了。

漫天要價,總要落地還錢。羊吃人的AI投資,似乎越過了奇點。正如小兵張嘎所説:別看現在吃得歡,小心將來拉清單。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