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中產三件套之后,安踏又盯上了年輕人的錢包和歐美老炮的情懷?

2025-08-06 16:49

來源丨鳳凰網財經《公司研究院》

鋭步,這個曾力壓耐克、簽下艾弗森和姚明的運動品牌「沒落貴族」,如今或將成為安踏全球化版圖的新拼圖。網傳安踏將收購美國品牌管理公司ABG 旗下的鋭步,而多家媒體稱相關實繳已完成,安踏則迴應「不對市場傳聞發表評論」,既未否認也未證實傳聞。

這已是安踏第二次傳出有意收購鋭步。早在2021年,安踏就曾「示好」鋭步,但彼時阿迪達斯以25億美元將其賣給了品牌管理公司ABG。到2024年,鋭步全球份額仍不足1.5%,淪為二線品牌。如今,安踏捲土重來。若交易成行,這將是安踏繼FILA、亞瑪芬(始祖鳥母公司)、狼爪后的又一重磅收購。

問題是,阿迪達斯和ABG均未能救活的鋭步,安踏能否靠供應鏈和零售運營能力讓其「起死回生」?

01

運動品牌圈要變天?

安踏集團於1999年創立,2007年於港交所上市。2024年,安踏體育以708.26億元營收,首次超越耐克中國,坐上中國運動市場頭把交椅。安踏集團董事局主席丁世忠曾説:「安踏未來一定會成為一家國際化公司,我們會通過收購兼併走向國際化。」

回顧安踏帝國的擴張速度,堪稱「運動品牌收割機」。通過收購FILA、亞瑪芬等國際品牌,安踏構建了完整的品牌矩陣:專業運動有安踏品牌,時尚運動有FILA,户外運動則有始祖鳥、薩洛蒙等「中產標配」品牌。2024年,亞瑪芬體育成功在美上市,標誌着安踏全球化戰略取得重要突破。

相比之下,曾經的行業巨頭鋭步卻日漸式微。鋭步創立於1958年(前身始於1895年英國福斯特跑鞋,也是世界上第一款釘鞋)。1979年,美國商人保羅·法爾曼接手后,鋭步迎來黃金時代,不僅在1982年推出首款女性健身鞋,還在1987年憑藉14億美元銷售額超越耐克,成為全球運動鞋第一品牌。鋭步曾憑藉Pump充氣籃球鞋、艾弗森和姚明代言在千禧年前后成為籃球文化的符號。

這個擁有60年曆史的品牌,自2006年被阿迪達斯收購后不斷衰落。據第三方機構統計,2024年鋭步中國區電商銷售額僅1.6億元。但對安踏來説,鋭步仍具獨特價值:其北美渠道網絡、籃球基因和健身專業口碑,恰好能彌補安踏的全球化短板。

業內人士分析,安踏收購鋭步的戰略意圖明顯:一方面可以補強專業運動板塊,另一方面能借助鋭步的歐美渠道推動主品牌出海。但挑戰同樣不容小覷:收購價對於安踏資金鍊來説是巨大考驗。2006年,阿迪達斯收購鋭步是38億美元;2021年,阿迪達斯是以25億美元「割肉」出售鋭步給ABG公司。另外,如何協調鋭步與現有品牌矩陣的關係,以及整合歐美團隊,都是亟待解決的難題。

這場收購或將重塑全球運動品牌格局。在安踏運作下,鋭步的新品會不會更潮、更符合亞洲審美?阿迪達斯扛不動的鋭步,安踏能否馴服?安踏能否像當年盤活FILA一樣,讓鋭步重現輝煌?這不僅關乎一個品牌的命運,更將決定中國體育品牌能否真正站上世界舞臺中央。

02

豪賭全球 「買買買」

丁世忠曾説,以當今中國公司的品牌運營能力在30年內作出一個始祖鳥或威爾遜可能性幾乎為0,而通過收購併以中國市場為潛在增長空間則可能完成一次「脱胎換骨」。

1970年出生於福建晉江貧苦漁村家庭的丁世忠常常在想:「為什麼海外品牌鞋一雙能賣200元,而代工的晉江鞋一雙只能賣20元?」

也就是17歲那年,初中輟學的丁世忠帶着父親給的1萬元和600雙晉江鞋,獨自北上闖蕩北京市場。初到京城,他屢遭商場拒絕,最終在東單批發市場爭取到試賣機會,憑藉低價高質的產品迅速打開銷路,四年后帶着20萬元的第一桶金返鄉。1991年,丁世忠與父兄共同創立安踏(福建)鞋業有限公司,寓意「安心創業,踏實做人」。彼時,晉江數千家鞋廠仍以貼牌代工為主,他卻敏鋭意識到品牌的價值:「同樣的鞋子,貼上名牌商標價格翻倍。」這也為他收併購擴張,埋下伏筆。

2009年的中國運動鞋服市場,李寧以9.7%的市場份額穩居本土品牌第一,安踏則以7.3%的份額緊隨其后。彼時的安踏雖已成功上市兩年,但品牌形象仍被固化在「高性價比」的大眾定位中。當安踏宣佈以約3.32億元人民幣從百麗國際手中收購FILA中國業務時,外界普遍認為這是一場豪賭。FILA中國已連續兩年虧損,2008年淨虧損高達3218萬元,在者認知中只是一個「過氣的意大利網球品牌」。

然而,安踏集團董事局主席丁世忠看到的卻是別人忽視的機會。他敏鋭地察覺到中國中產階級崛起帶來的消費升級趨勢,將FILA重新定位為「高端運動時尚」品牌,並大膽採用直營模式取代傳統的批發代理制。這一決策起初讓習慣了輕資產運營的行業觀察家們捏了一把汗,但時間證明了丁世忠的前瞻性。到2014年,FILA中國成功扭虧為盈;2020年,FILA品牌營收首次超越安踏主品牌;2024年,FILA營收已達266.3億元,成為安踏集團當之無愧的「現金奶牛」。

這僅僅是開始。2016年,安踏斥資1.5億元和日本品牌迪桑特成立合資公司,2017年安踏拿下韓國品牌可隆在中國的運營權,2019年安踏與幾大財團斥資46億歐元合力完成了對始祖鳥母公司亞瑪芬的收購,這筆體育用品產業史上堪稱「蛇吞象」的併購,曾招來諸多否定,但安踏接手的第四年亞瑪芬其子品牌始祖鳥、薩洛蒙迅速開啟品牌升級之路,以千元均價的高消費和「一衣難求」的熱度,與lululemon並稱「中產三件套」。

可以説,這些國際品牌在安踏手中煥發新生:始祖鳥衝鋒衣從專業裝備變身「中產圖騰」,官方旗艦店里一件始祖鳥衝鋒衣普遍在2600元到1萬元不等,可隆熱售的羽絨服售價在1560到3330元不等。曾被嘲為「中年版足力健」的薩洛蒙也用香芋紫跑鞋、聯名潮牌、蕾哈娜街拍完成了華麗轉身。通過限量發售、明星帶貨等營銷策略,這些品牌在中國市場創造了銷售神話,始祖鳥2024年銷售額突破20億美元。

03

如何繼續做好中產生意?

在取得這些成績的同時,安踏也面臨着新的挑戰。曾經的核心引擎FILA增長乏力,2019年至2021年營收增速均超40%,但2022年首次出現負增長,2024年增速進一步放緩至6.1%。其收入佔比從2019年的43.5%降至2024年的37.6%,對集團利潤貢獻度持續下降。

此外,高端運動時尚市場競爭白熱化,圍繞FILA品牌自身,子品牌FILA KIDS與FILA FUSION因消費場景受限及人口紅利消退而增速乏力。值得注意的是,FILA的毛利率與經營溢利率已連續三年下滑,2024年分別降至67.8%和25.3%,其「高端化」策略遭遇瓶頸。這迫使安踏調整戰略,從規模擴張轉向精耕細作。

與此同時,高價需要硬核產品支撐,安踏的研發投入也藴藏隱憂。2024年安踏的研發投入為20億元 ,佔總營收的2.8%,而耐克阿迪達斯研發佔比則高達10%-20%。

爲了迅速擴大市場,2024年至2025,安踏的收購步伐並未停歇。2024年6月,安踏低調入股韓國最大時尚平臺Musinsa,持股約1.7%;五個月后,雙方成立合資公司,計劃到2030年在中國開設超100家門店,構建K-FAShion(韓國時尚)的線下陣地。

2025年4月,安踏宣佈以2.9億美元全資收購德國户外品牌Jack Wolfskin(狼爪)。與始祖鳥的高端定位不同,狼爪主打大眾户外市場,產品價格更為親民。這筆交易補齊了安踏户外產品線從高端到大眾的全覆蓋,也進一步強化了其在歐洲市場的存在感。值得注意的是,狼爪在中國市場的運營權原本就掌握在香港聯亞集團手中,而聯亞正是鋭步中國區的運營商,這為后續可能的鋭步收購埋下了伏筆。

通過「買進來」(FILA、迪桑特)到「走出去」(亞瑪芬、狼爪)的戰略,安踏構建了全球化品牌版圖。但潛在收購鋭步仍面臨三大挑戰:品牌定位如何差異化、歐美團隊如何融合、多品牌管理的複雜度如何優化。

當下,安踏需要回答的核心問題是:在「買遍」世界后,如何真正做好中產生意?這不僅關乎品牌組合的協同效應,更考驗精細化運營能力。從目前佈局看,安踏選擇的是「高端專業+大眾潮流」的雙軌並行策略,但成效仍有待市場檢驗。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