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06 17:25
人民政協網8月6日電 規格舉措引發職業教育界高度關注。學院不僅邀請普利茲克獎得主阿爾瓦羅·西扎、安藤忠雄等國際建築大師設計新校區,延請人工智能領域權威專家、清華大學孫茂松院士出任名譽校長,更宣佈與多所QS專業排名全球領先的知名大學開展深度合作。
近日,該校公佈的2025年招生計劃再次引發熱議:僅面向江浙滬三省,總招生人數限定為100人。這一迥異於多數院校的「百人精英計劃」,折射出其獨特的教育理念。
「精耕細作」的戰略深意:小規模背后的高標準
記者實地探訪了位於崇明的中華學院新校區。現代化的教學樓、多棟宿舍樓、豐富的文體設施以及20多個教學實踐基地,共同構成了一座設計容量可達千人以上的校園。如此規模下僅招百人,凸顯其「精耕細作」的決心。
擁有百年曆史的中華學院,其前身可追溯至1917年由教育家黃炎培聯合蔡元培、梁啓超等創辦的中華職業教育社。學院相關負責人強調:「與時俱進、守正拓新是學院的永恆底色。身處AI浪潮,學院肩負新的使命。」
遷址崇明后,學院錨定時代需求重構專業矩陣,聚焦人工智能應用和現代服務兩大前瞻性學科,精準對接AI時代人才市場核心需求。「我們的目標絕非僅教授單一技能,」負責人表示,「我們期望培養兼具本土情懷與全球視野的青年,使其成為AI時代下‘會學習的終身成長者’和‘敢為先的未來思考者’,實現個人成長並托起社會進步。」
為此,學院創新採用「實力學術導師 + 資深行業導師 + AI助教」的三位一體模式,依託高師生比優勢,確保每位學生獲得優質資源和個性化指導。「百人精英計劃」正是這場教育改革中的一次審慎實踐和自我升級。
前沿學科與國際視野:雙語教育賦能未來
聚焦前沿學科正成為全球職業教育升級的關鍵方向。中華學院2025年招生的四大專業——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工業互聯網技術、智能機器人技術、酒店管理與數字化運營,正是其迴應社會對高端新型技能人才迫切需求的戰略佈局。
「產教融合、紮根本土、融通世界」是該校的核心特色。所有專業均採用中英雙語教學,課程體系對標國際標準,並整合資源打通國際升學通道。同時,校內建設了20多個實訓基地,並與全球知名企業共建校外實踐平臺。
這一模式的核心價值在於:使學生同步享有全球優質教育資源,提升跨文化溝通與快速適應環境的能力,確保所學技能與產業迭代同步。畢業生將因此具備國際競爭力,並有望成為推動產業革新的關鍵力量。
職教未來:挑戰與啟示
中華學院的改革舉措,為未來職業教育發展提供了清晰啟示:院校將更強調產學研深度融合,緊密對接前沿技術,超越單純教學,聚焦學生職業技能的精進與未來就業市場的精準匹配。
如何在保障教育質量的同時,有效滿足社會和產業不斷更新的需求,仍是眾多職業院校面臨的共同課題。中華學院此次的創新嘗試,無疑為國內職教的轉型發展開闢了新思路。百人計劃僅是起點,一幅職教未來的新畫卷正徐徐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