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06 09:57
(來源:機器人與人工智能AI)
近日,在財報季取得亮眼表現后,美股AI巨頭紛紛高呼要追加AI資本支出;而中國則恰如其時的推出「人工智能+」行動方案,從WAIC到ChinaJoy,再到即將舉辦的機器人大會,各式AI應用爭奇鬥艷「火出圈」。無論是美國按下AI基建的「暴走鍵」,還是中國開啟「AI+」落地的「加速閥」,都預示着新一輪AI競賽已拉開帷幕,隨之而來的是人工智能的爆發周期。在AI產業鏈條的角逐中,投資機遇$科創人工智能ETF華夏(589010)或將貢獻「速度與激情」。
一、美國:AI基建壘成算力高牆
近日,美股AI巨頭發布了相當「炸裂」的Q2財報:
蘋果:25Q2營收達940.36億美元,同比增長9.63%,淨利潤234.34億美元,同比增長9.26%,均遠超市場預期。
微軟:25Q2營收達764億美元,同比增長17%,淨利潤272億美元,同比增長24%,市值突破4萬億美元;Azure雲業務增長39%,Copilot系列月活達1億,個人化計算部門營收增長9%。
Meta:25Q2 營收達475.2 億美元,同比增長22%;淨利潤183.4 億美元,同比增長36%。其中,AI 驅動下廣告收入同比增長21%;「Meta全家桶應用」的日活躍用户增至34.8億人,股價盤后一度大漲10%。
谷歌:25Q2實現營收964億美元,同比增長14%;淨利潤282億美元,同比增長19%,其中谷歌雲Q2營收同比大增32%。
北美雲廠商營收利潤雙增的背后,是「AI 投入→業績回報」 鏈路的價值兑現。無論是智能雲與AI成為微軟的增長引擎,還是Meta憑藉廣告+AI雙輪驅動,都表明AI不再是「燒錢」的無底洞,而是能夠深度賦能雲業務場景,實現「1+1>2」的創收「聚寶盆」。前期的AI基建被證明是物超所值,於是AI提質增效帶來的超額收益又用於追加資本開支,擴大AI技術的規模效應和賺錢效應,如此循環無窮匱也,這或許就是北美雲廠商AI戰略的「錦囊妙計」。
資本支出持續加碼AI基建。2025年前七個月,Meta、微軟、亞馬遜和谷歌的資本支出總和已突破1550億美元,今年的資本支出總和預計將突破 3440 億美元,而其中大部分資金,正源源不斷流向支撐 AI 模型運轉的服務器、數據中心、網絡基礎設施等AI 基建。正如特朗普提出的響亮口號「建設,寶貝,建設」一樣,《美國AI行動計劃》將基礎設施視為AI規模化發展的「硬支撐」,聚焦能源、半導體、數據中心等核心領域,築牢技術突破的物理根基。可以預見,美國將持續推進AI基建的「工業革命」,通過算力狂飆來複刻OpenAI和GPT-4式的「硬突破」。
二、中國:「AI+」打開場景落地窗
如果説過去兩年是AI的「淘金熱」,市場最追捧的是賣鏟子的「算力」和「數據」供應商。那麼現在,當「具身智能」成為AI接口,市場開始尋找真正能挖到金礦的「淘金者」,而這些「淘金者」就藏在千行百業的應用終端內。從「算力為王」到「應用為先」 ,中國率先走上一條AI「軟着陸」的發展捷徑:垂類載體開始承擔行業的重量,在千行百業中解決什麼問題、創造什麼價值,將決定這場AI競賽的輸贏。
AI開始場景變現。從WAIC上的「機器人實景秀」、「AI眼鏡大戰」到ChinaJoy中的各式「遊戲+AI」創新玩法、AI美術生成方案及AI NPC交互系統,當AI變成一個個真實可感的系統節點,AI不再是浮在空中的算力雲,而化身「哆啦A夢的口袋」,隨手一掏,AI眼鏡、掃地機器人、AI遊戲等具象化載體便在生活中活靈活現。
AI應用全線開花的同時,政策層也意識到:與其在算力軍備競賽中當追逐者,不如在場景落地中當拓荒者。於是 「人工智能+」行動方案應運而生,其中明確提到要大力推進人工智能規模化商業化應用,標誌着我國人工智能戰略正式從頂層設計走向實際落地階段。未來, 「人工智能+」有望進入互聯萬物的增量時代。
三、如何平衡算力的理想與應用的務實
算力層是AI產業的基礎設施,"噸位"往往和"地位"綁定,決定AI大廈能夠建多高;應用層是AI技術與需求場景的結合,是賦能各行業的最終出口。拋開政治因素,中美兩國在AI產業鏈上的競逐沒有優劣之分,只是選擇了不同路徑,美國更傾向於 「算力+數據+閉源」 的模式,通過構建技術壁壘和API調用來保持領先;而中國則發揮槓桿效應,選擇 「開源+微調+場景」,通過社區協作和產業融合,以更低的成本實現技術反哺。無論是算力層的「硬突破」,還是應用層的「軟着陸」,最終目的都是讓看不見的算力變成看得見的生活。所以不必在AI競賽中將兩者對立起來,隨着AI產業鏈的不斷進階,算力突破和應用拓展也一定會殊途同歸,走出「協調共生,美美與共」的產業鏈發展路徑。
四、藉助ETF展望AI競賽新明天
中美AI競賽並不是一場「零和博弈」,而是滋潤產業鏈的「及時雨」。當人工智能的風暴席捲全球,無論是北美算力鏈的超強映射,還是國內「AI+」應用的落地與出海,都將一同繪就AI世界的新明天!讓我們一起站在$科創人工智能ETF華夏(589010)的肩膀上,捕獲「產業β+核心標的α」,共同見證這一壯闊圖景的徐徐展開!
1)聚焦產業鏈核心環節
科創人工智能ETF華夏 跟蹤科創人工智能指數,從科創板市場中選取30只市值較大且覆蓋「硬件 - 算法 - 應用」AI全產業鏈的上市公司證券作為指數樣本,反映科創板市場代表性人工智能產業上市公司證券的整體表現。聚焦硬核科技的科創龍頭,前十大成份股合計權重67.35%,或具有較高的AI主題純度和龍頭驅動力。
2)疊加科創板塊「硬科技」屬性
依託科創板「重視硬科技」的屬性,科創人工智能ETF華夏(589010)成分股研發投入佔比達33.42%,顯著高於A股全市場,疊加20cm漲跌幅的彈性優勢,既能精準錨定 AI 產業長期增長潛力,又能在技術突破與政策利好時釋放高彈性價值。
3)相關標的:AI應用端最大賽道之一$機器人ETF(562500)
機器人ETF(562500)是全市場唯一規模超百億的機器人主題ETF,成分股覆蓋人形機器人、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等多個細分領域,幫助投資者一鍵佈局機器人上中下游產業鏈。場外聯接。
風險提示:以上基金風險等級為R4(中高風險)。以上基金屬於股票基金,風險與收益高於混合基金、債券基金與貨幣市場基金。個股不作為推薦。投資者在投資基金之前,請仔細閲讀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説明書》和《產品資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充分認識基金的風險收益特徵和產品特性,並根據自身的投資目的、投資期限、投資經驗、資產狀況等因素充分考慮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在瞭解產品情況及銷售適當性意見的基礎上,理性判斷並謹慎做出投資決策,獨立承擔投資風險。指數表現不代表產品業績,二級市場價格表現不代表淨值業績。本基金為ETF基金,投資者投資於本基金面臨跟蹤誤差控制未達約定目標、指數編制機構停止服務、成份券停牌等潛在風險、標的指數回報與股票市場平均回報偏離的風險、標的指數波動的風險、基金投資組合回報與標的指數回報偏離的風險、標的指數變更的風險、基金份額二級市場交易價格折溢價的風險、申購贖回清單差錯風險、參考IOPV決策和IOPV計算錯誤的風險、退市風險、投資者申購贖回失敗的風險、基金份額贖回對價的變現風險、衍生品投資風險等。
本資料不作為任何法律文件,觀點僅供參考,資料中的所有信息或所表達意見不構成投資、法律、會計或税務的最終操作建議,我公司不就資料中的內容對最終操作建議做出任何擔保。在任何情況下,本公司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資料中的任何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市場有風險,入市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