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06 12:06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研報虎)
WAIC圓滿落幕,AI應用加速落地:2025年7月,第八屆世界人工智能大會(WAIC )以」智能時代,同球共濟」為主題在上海世博中心及展覽館盛大舉辦,多家參展企業展示AI規模化應用,人工智能正在進入從技術突破向規模化應用轉變的過渡階段,系統集成能力、產業協同深度與產品工程成熟度將成為決定企業能否釋放AI價值的關鍵變量。WAIC 2025以「模型應用+具身智能+智能硬件」為特點。機器人展區共展出超200台具身智能體,它們已從掛繩固定、行走不穩的展示狀態,轉變為可自主完成複雜動作與持續交互,正在從能動起來階段邁向能干活、可協作的階段。騰訊發佈AI十大趨勢,強調AI正從工具走向共生夥伴。WAIC上,騰訊發佈《2025十大人工智能趨勢報告》,通過10個關鍵趨勢勾勒出2025人工智能發展的三大主題「基礎模型的躍遷」、「智能行動者的崛起」以及「AI走向物理世界」,深入剖析了AI從「智能工具」邁向「共生夥伴」的關鍵躍遷。垂直行業智能體加速落地,推動AI從工具向智能化工作流深度嵌入關鍵行業。AI agent深度嵌入醫療、金融、製造、零售和政務等關鍵行業,通過行業語料訓練、場景邏輯建模和工作流集成,這些智能體能夠承擔風控審查、設備運維和客户服務等具體職能,顯著提升業務效率與決策質量,推動從數字化到智能化的關鍵躍遷。
Meta、微軟最新財報亮眼,核心驅動來源為廣告和雲業務快速增長,看好應用端邏輯兑現:Meta第二季度總營收475.2億美元(同比+20%)超市場預期,其中廣告收入465.6億美元(同比+21%),其他收入5.83億美元。F acebook日均活躍用户達34.8億,AI技術推動廣告轉化率顯著提升。微軟2025財年第四財季營收達764億美元,同比增長17%。受益於雲計算市場份額的持續增長,Az ur e的全年收入大幅攀升至750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同時,微軟雲業務收入首次突破1680億美元,同比增長23%。
蘋果FY25Q3業績超預期,收入940億美元同比增10%,iPhone、Mac和服務業務雙位數增長。關税影響利潤8億美元,Q4預計增至11億美元。AI方面積極佈局,推出新功能並開放開發者權限。公司優化供應鏈並增加在美投資應對關税。國補促進中國市場回暖。
PCB:CoWoP有望以低成本、高效率特性撬動高端PCB需求,助力產業鏈快速響應AI設備放量。據預計,CoWoP用大尺寸PCB面板替代了單價高昂的ABF基板(傳統基板佔封裝成本40%以上),整體可以使得成本降低30%-50%,並且利用成熟的PCB產線可以縮短交付周期。而且,PCB擴產周期僅需6-12個月,遠低於傳統基板的2年,可快速響應AI算力設備激增需求。C oWoP對PCB技術提出更高要求,良率與工藝門檻挑戰顯著,短期替代路徑仍具不確定性。CoWoP相較CoWoS具有主板技術門坎大幅提高;返修與良率壓力劇增;系統協同設計更復雜,增加開發成本;技術轉移成本高等挑戰。
面板行業需求放緩,7月價格價格小幅下修,龍頭公司表現出較強韌性:TrendForce預計7月電視面板需求放緩,32寸、43寸價格下跌1美元,50寸、55寸、65寸、75寸下跌2美元;顯示器面板需求進入Q3后放緩,Open Cell及模組價格全面持平;筆電面板需求轉樂觀但價格持平,后續走勢取決於品牌與面板廠議價。25年Q 1京東方摺疊屏供應超三星顯示成第一,TCL科技半導體顯示業務上半年預報亮眼:25Q1京東方在iPhone OLED面板供應商排名前列,同時在摺疊OLED屏幕領域,京東方已超過三星顯示,成為行業第一。TCL科技半導體顯示業務上半年淨利潤超46億元(同比+ 70%),大尺寸領域受益供給優化及高端化趨勢盈利增強,中尺寸t9產能爬坡帶動IT產品增長,小尺寸OLED高端化戰略成效顯著,且完成t11併入及華星光電股權收購;新能源光伏業務受產業鏈供需失衡及價格下跌影響,TCL中環上半年虧損12.0-13.5億元;其他業務穩健,公司整體營收同比增長3%-13%,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81%-101%。
建議關注:消費電子零組件&組裝:工業富聯、藍思科技、鵬鼎控股、立訊精密、聞泰科技(維權)、領益智造、博碩科技、舜宇光學科技(港股)、高偉電子(港股)、東山精密、欣旺達(與電新組聯合覆蓋)、環旭電子、比亞迪電子(港股);
消費電子材料:創新新材(與金屬材料組聯合覆蓋)、思泉新材、中石科技、福蓉科技(維權)、世華科技;
連接器及線束廠商:鼎通科技、立訊精密、華豐科技、中航光電、博威合金;線束:沃爾核材、新亞電子、兆龍互連、金信諾、電連技術;
被動元件:潔美科技、國瓷材料;MLCC:三環集團、風華高科、達利凱普;電感:順絡電子、麥捷科技、鉑科新材(金屬材料組覆蓋);晶振:泰晶科技、惠倫晶體(維權);
面板:京東方、TCL科技、彩虹股份、深天馬A、聯得裝備(與機械組聯合覆蓋)、精測電子、奧來德(與機械、化工聯合覆蓋)、鼎龍股份(與基礎化工組聯合覆蓋)、萊特光電(化工組覆蓋)、清溢光電、菲利華、深科達、頎中科技、匯成股份、新相微、天德鈺、韋爾股份、中穎電子、易天股份;
CCL&銅箔&PCB:勝宏科技、鵬鼎控股、滬電股份、生益電子、南亞新材、深南電路、建滔積層板、生益科技、金安國紀、華正新材、方邦股份、深南電路、興森科技、景旺電子;
消費電子自動化設備:科瑞技術、智立方、思林傑、大族激光、賽騰股份、傑普特、華興源創、博傑股份、凌雲光、精測電子;
品牌消費電子:傳音控股、漫步者、安克創新(與家電組聯合覆蓋)、小米集團(港股) (與海外、汽車聯合覆蓋);摺疊屏產業鏈:
藍思科技、領益智造、精研科技、統聯精密、科森股份、凱盛科技(與建築建材組聯合覆蓋)、長信科技、長陽科技、匯頂科技;
風險提示:消費電子需求不及預期風險,新產品創新力度不及預期風險;地緣政治衝突風險;消費電子產業鏈外移影響國內廠商份額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