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對話百度文庫產品負責人鍾昊:AI 如何重塑內容創作生態

2025-08-06 14:13

當大模型從技術奇點躍遷為產業基座,當智能體從實驗室走進產線診室,人工智能的第三次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鋭度重構全球經濟肌理。

中國在這場變革中展現出雙重稟賦:既是擁有超大規模應用場景的試煉場,又在芯片突圍、算法開源等深水區發起攻堅。從單點技術破壁到生態級創新,從效率工具到新質生產力引擎,一條具有東方特色的AI發展路徑正加速浮現。  

7月26日,世界人工智能大會(WAIC 2025)以「智能時代 同球共濟」為主題,匯聚了來自AI領域的科技巨頭、學術先鋒與政策制定者,而這場覆蓋技術、倫理、藝術的超級盛宴,昭示着AI已從「產業變量」進化為「文明常量」。  

在這場關於人工智能產業的盛會上,36氪不僅作為產業觀察者,更以產業連接者的角色深度參與,在展館中搭建了「氪星直播間」,以對話的形式,揭祕人工智能產業進階的底層邏輯。

在對談中,百度文庫產品負責人鍾昊表示:百度文庫經過AI重構,能夠充分高效理解用户意圖、滿足用户需求,一站式、端到端解決用户問題。百度文庫從最開始就堅持了MoE(混合專家模型)架構,並通過Genflow進行全局調度,出發點就是讓 AI 像人一樣學習工作,成為人類最好的搭子,幫助用户更好進行內容的創作和消費。

以下為對談實錄,經36氪編輯:

36kr:首先請您介紹一下自己和業務的情況吧。

鍾昊:我是百度文庫的產品負責人。大家對於百度文庫比較瞭解的是資料庫屬性,經過兩年多的 AI 重構后,我們把很多 AI 能力和專業資料內容做了很好的結合。現在百度文庫是一站式 AI 內容獲取和創作平臺,有幾百個多模態 AI Agent,可以幫助用户端到端解決很多創作問題。現在的百度文庫已經煥然一新,大家可以到 APP 或 PC 端網頁體驗。

36kr:這次來WAIC的感受是什麼樣?有哪些收穫?

鍾昊:百度文庫網盤今年也有參展。AI 行業發展確實迅速。第一,大模型本身在進化,不管是文生文、文生圖還是視頻模態,模型邊界比往年大大拓寬,看到很多有意思的應用。另外不管是初創企業還是大公司,在都加大了投入決心,今年是百花齊放的展會,既有共識部分,也有突破邊界的部分。我個人更期望看到更多突破邊界、更有想象力的嘗試,不是很早就陷入局部最優或短期共識解法中。

36kr:您印象最深刻的展臺是哪一個?

鍾昊:各個展臺有自己的特色,文庫網盤更多展示的是場景化和端到端解決具體問題,最早我們關注的是用户對最終交付的內容,無論是AI創作還是AI和人共同創作的內容的採納率和使用率。

文庫和網盤的展臺是按用户場景設計的,不管學習、辦公、生活還是娛樂,不同場景都有文庫、網盤的分場景解決方案,用户能感受到需求被充分滿足。

36kr:在百度文庫AI重構的過程中,您認為最大的技術難點是什麼?最好用的 AI 功能是哪一個?

鍾昊:最好用且做得最深的是智能 PPT,我們在國內最早做這個能力,現在針對十幾個場景做了深入細化。用户不僅能基於指令生成,還可以基於圖片、文檔、素材,甚至授權的個人網盤內容生成 PPT,我們還能支持上傳模板和自定義模板,還能直接生成圖表、數據等。

在智能PPT這個場景,我們做得比較深、比較完整,在智能PPT的基礎之上,我們把同樣思路運用到很多場景,現在文庫能生成長短文、研報、思維導圖、AI 繪本、海報等。

對於技術難點,文庫的AI重構,已不限於 AI agent 本身的構造,更多是理解用户意圖,讓 AI 聰明調度多個 Agent 解決問題。比如一個剛剛入學不久的大學新生,他需要策劃社團活動方案,可能不會明確説要 PPT、海報或策劃文檔,AI 需要基於專業內容和類似場景解決方案,主動給到綜合交付,調度不同 Agent 完成任務。

這對技術的要求會更高,你既要能夠理解用户,還要深入挖掘 Query 背后的意圖和需求邊界,怎麼能高效、合理地為用户解決問題。這樣更偏場景挖掘、場景需求理解和場景解決方案的能力,有更深的技術要求,以及讓AI變得更聰明才能做到,同時它底層有需要細顆粒度、靈活的 Agent,以及 AI 閲讀器、編輯器等基建支持,都是爲了完成更綜合的任務挑戰。

36kr:百度文庫作為國民級產品,經歷 AI 原生重構后,帶來了哪些顛覆性改變?

鍾昊:最大改變是,過去作為百度文庫資料庫只解決用户需求的一小部分,用户來到文庫,找到一篇他需要的內容,下載體驗后就結束了,他的訴求還沒有被完全滿足。現在文庫不僅能高效找到內容,還能從零開始或基於現有內容完成綜合任務。一方面有 AI 實時人機交互理解需求,另一方面藉助 AI 融合編輯器等基建,用户可邊思考邊創作,調度 AI 完成任務。有了這些基建之后,AI能夠幫你全自動地解決,融合編輯器會幫他半自動解決這些過程,用户無需跨多個軟件,在一個應用就能快速完成工作,產品從資料庫變成一站式平臺,這是用户真正想要的。

36kr:大模型結合 AI 技術時,大家會考慮成本、效果、時延等 「不可能三角」 問題,文庫網盤是如何解決的?

鍾昊:百度文庫從重構時就採用 MoE 架構,當時行業流行 Prompt 工程,但我們發現難以突破模型能力邊界,且會碰到不可能三角問題。我們先結合具體場景針對性優化 Agent,比如智能 PPT、長短文、研報、思維導圖等,在每個場景打磨中找到最佳平衡點,再局部解決不可能三角的問題。比如 PPT 配圖時,是生成圖片還是直接調取文庫內容,后者可能又好又快。在一個個分場景的細節打磨中,我們逐漸找到了最佳的平衡點,以及能讓用户又快又好獲得高質量交付。

在此基礎上,我們推出 GenFlow 調度中樞,馬上就會推出 2.0 版本。GenFlow能結合用户意圖自動調度 Agent 解決問題,同樣需求用A方案比B方案更 「多快好省」。最底層是 MoE,之上是細分場景 Agent 打磨,在幾百個場景實現局部最佳平衡,再通過 Genflow 全局調度。越理解用户需求和 Query 背后意圖,越能解決問題,基本功在於離場景多近、是否沉下心打磨。

行業中很多產品遇到了不可能三角的問題,會急着找通用方案解決所有用户的問題,但這其實很難,在短期內找到最優平衡點,反而要沉下心場景打磨,這很難,但卻離最終目標更近。

36kr:其實是在具體場景內靈活調整。

鍾昊:是的,通過PMF 滿足用户需求,比如文庫的研報能力剛上線時,是解決用户分析、研究類的需求,我們如何保證他需要簡單分析的時候,不會生成一篇上萬字的研報?雖然當時能力很領先,但這不一定是用户要的,用户可能只需要簡單分析,我們就避免生成冗余內容,既節約成本時間,又解決不可能三角問題。很多時候答案在場景細節里,願意沉下心打磨就離目標更近。

36kr:其實能做到這一點,還是基於百度在AI技術上的積累。

鍾昊:是的,我們投入最早,最開始就堅持了 MOE 架構。作為應用端產品,我們在文心繫列模型基礎上探索邊界,最終把好食材炒成大餐,不僅靠技術積澱,更要走進用户和場景,讓技術積累發揮最大化。

36kr:GenFlow是怎麼把模型轉換成生產力的?在多智能體協作上有什麼優勢?

鍾昊:我們對GenFlow的最早構思,是解決用户不知道平臺有眾多能力的問題,很多用户不知道文庫網盤又數百個能力,用户和AI進行交互的時候是帶着訴求來的,極客愛好者會深度探索,但普通用户沒必要挖掘所有功能,AI 應該更主動提供服務,解決用户prompt描述清楚或找到入口才能使用的問題。我們希望 AI 像人一樣主動工作,在交互的過程中允許你提出更多追問和建議,並行給你解決方案,能夠多線程地去處理很多工作,符合上述特徵纔算的上是主動的AI。

因此GenFlow 2.0版本即將推出干預模式、並行模式和主動思考能力,能主動挖掘用户過往溝通內容和記憶庫,瞭解用户對話背后的需求,能夠去並行處理N個任務。

這是我們在行業當中的創新。因現在大多數 AI 是串行解決任務,但人是能夠並行處理工作的,我們認為AI也可以,所以我們實現了並行處理,推出干預模式讓用户可隨時打斷、補充、修改內容,AI瞭解用户歷史對話和授權資料,主動靈活解決問題,過程中能流暢交談,這種主動性的提升,讓GenFlow的技術能力最大化。我們的出發點是解決人機交互問題,落腳點是讓 AI 更主動、全面服務人。

36kr:展望未來 3 到 5 年,伴隨着技術越來越成熟,整個行業會發生哪些更新的變化?在戰略上是否會有一些新的部署?

鍾昊:未來人機交互一定會更加深入和全面,會滲透到人類的工作、學習、生活、娛樂各個方面,交互方式的邊界也會更加模糊,更多是人類和AI共同完成的。

就像為什麼文庫、網盤推出GenFlow一樣,首先我們希望AI能像人一樣思考,學習、工作,讓AI成為人類最好的搭子,從佈局上來講,我們一直沿着內容的主航道佈局,從內容生產的起點到內容消費的終點,是百度文庫和百度網盤一直在做的事情。我們希望讓 AI 幫助大家更好進行內容的創作和消費。

未來某一天,我們會嘗試新形式的辦公和學習,不一定需要電腦,可能從口袋里拿出一個設備,在3-5分鍾就能完成原來一、兩個星期才能完成的工作。

比如在娛樂放松的時候,能很方便地把小説轉變成動畫的形式,不需要去逐行讀文字,讓AI實現我們的想象力,我們看很多文學作品的時候也會有自己的想法,這時候我們又變成了創作者。

這是AI是我最好的幫手,因為我沒學過繪畫,也不是專業的剪輯師,但AI可以像一個團隊一樣幫我實現,最大程度降低創作門檻,讓每一個有創造力的人,都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想法,並且被更多人看到。

AI在理解每一個用户需求的同時,給他推薦更好的內容,同時提升效率,節省時間,人們通過更低門檻的AI平臺發揮自己的創想,生產出來的內容又被更多人消費,我非常期待這樣一個新世界。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