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06 10:34
隔夜美股三大指數集體收跌,中概指數跌0.56%。連續2日反彈的港股三大指數低開,恆指跌0.15%,國指跌0.21%,恆生科技指數跌0.31%。盤面上,創新葯概念股繼續走強,與DoveTree完成總訂單規模約470億港元的管線合作簽約,晶泰科技大漲15%,歌禮制藥、康方生物、遠大醫藥、金斯瑞生物科技皆上漲。
晶泰控股盤初飆升近23%,報8.1港元,股價創2月25日以來新高。
消息面上,晶泰科技8月5日宣佈與DoveTree完成總訂單規模約470億港元(59.9億美元)的管線合作簽約,並已收到協議約定的首付款約4億港元(5100萬美元)。
根據協議條款,晶泰科技與DoveTree就多款處於臨牀前階段的大分子及小分子創新葯資產達成合作,並將針對一系列DoveTree指定的靶點進行新葯研發,DoveTree獨家享有相關藥物全球範圍的獨家開發和商業化權利。作為回報,除首付款外,晶泰科技還有權獲得約3.85億港元(4900萬美元)的進一步付款,以及金額達約462億港元(58.9億美元)的潛在里程碑付款及銷售分成。此次合作創下人工智能(AI)+機器人新葯研發領域訂單規模的新紀錄。
相關ETF方面,港股創新葯精選ETF(520690)高開,盤中持續震盪,漲超1%,成交額近3500萬,換手率近10%,持續溢價,買盤強烈。成分股中近半數上漲,晶泰控股漲超5%;遠大醫藥漲超2%;錦欣生殖、康方生物、藥明康德漲超1%;康哲藥業、先聲藥業、和黃醫藥、華潤醫藥等個股跟漲。
興業證券表示,聚焦8月,我們認為創新葯和創新葯產業鏈仍是醫藥板塊核心主線。創新葯方面,近期市場情緒繼續上行,我們認為當下板塊仍有彈性空間。覆盤歷史(選取恆生創新葯指數(HSIDI.HI)),目前處於2020年以來73%分位左右(截至2025年8月1日),相較於2021年的歷史高點仍有約65%左右的上行空間。而當前創新葯的產業趨勢相較於2020-2021年有明顯變化,當前我國創新葯行業處於3.0時代,從「跟跑者」到「引領者」,2025年成為中國創新葯海外爆品爆發的元年,大量峰值預期過30-50億美金的品種浮出水面,對外授權交易不斷刷新紀錄。我們預計今年產業趨勢帶來的投資機會大於2020-2021年。
進入8月,下半年的創新葯產業大會將逐漸臨近,當前WCLC(世界肺癌大會)、ESMO(歐洲腫瘤內科學會)標題已公佈,后續摘要發佈和LBA(最新突破摘要)更新值得關注。今年的AACR和ASCO兩項會議見證眾多國產優質創新葯品種數據超預期,下半年的創新葯行業大會數據讀出值得期待。另一方面,今年的對外授權交易持續出現進展,其中不乏重磅交易落地,目前可以預期仍有較多優質國產創新葯品種潛在有出海機會,潛在授權交易值得期待。此外,國內政策層面,下半年醫保目錄調整和商保政策推進亦是重要催化劑。
板塊策略方面,我們認為創新葯板塊景氣度可持續,「創新+國際化」的創新葯產業趨勢不變,始終是醫藥板塊的核心方向,政策預計持續支持產業,全球競爭力預計持續加強,商業化盈利預計持續兑現。同時,可關注基本面開始改善的創新葯產業鏈,海外業務方面訂單和業績已開始恢復,國內業務具備自主可控邏輯,上游業績已出現復甦趨勢。國內方面,2025年需求有望迎來複蘇,若經濟基本面預期轉好,消費醫療領域(醫療服務、中藥OTC與連鎖藥店等)基本面有望實現回升。同時,醫療器械2025年亦有望迎來改善。
港股創新葯精選ETF(520690)跟蹤恆生港股通創新葯精選指數,聚焦港股上市創新葯企業,權重股包括百濟神州、信達生物、藥明生物、康方生物、石藥集團、中國生物製藥、三生製藥、翰森製藥、再鼎醫藥、藥明康德等龍頭公司,值得投資者重點關注。
風險提示:基金有風險,投資需謹慎。基金不同於銀行儲蓄和債券等固定收益預期的金融工具,不同類型的基金風險收益情況不同,投資人既可能分享基金投資所產生的收益,也可能承擔基金投資所帶來的損失。基金管理人承諾以誠實信用、勤勉盡責的原則管理和運用基金資產,但不保證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證收益,基金淨值存在波動風險,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業績不構成對本基金業績表現的保證,基金的過往業績並不預示其未來表現。投資者應認真閲讀《基金合同》、《招募説明書》及《產品概要》等法律文件,及時關注本公司出具的適當性意見,各銷售機構關於適當性的意見不必然一致,本公司的適當性匹配意見並不表明對基金的風險和收益做出實質性判斷或者保證。基金合同中關於基金風險收益特徵與基金風險等級因考慮因素不同而存在差異。投資者應瞭解基金的風險收益情況,結合自身投資目的、期限、投資經驗及風險承受能力謹慎決策並自行承擔風險,不應採信不符合法律法規要求的銷售行為及違規宣傳推介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