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新股前瞻|雲天勵飛赴港IPO突圍 或借英偉、華為昇騰起飛?

2025-08-06 10:54

「A+H」 雙重上市的隊伍,即將增添一員。7月30日,AI芯片龍頭企業雲天勵飛正式向港交所遞交招股説明書。

公開資料顯示,雲天勵飛成立於2014年8月,於2023年4月在上交所科創板掛牌,截至8月1日的市值為216億元。專注於AI推理芯片的研發設計及商業化。公司推出了面向企業級、消費級、行業級三大類應用場景的行業領先的NPU驅動AI推理芯片相關產品及服務,成功打造了從AI推理基礎設施構建到產品設計、開發及商業化落地的完整閉環,實現了AI在多元場景的快速遷移。

根據灼識諮詢報告,按2024年中國市場相關收入統計,雲天勵飛是中國排名前三的行業領先全場景AI推理芯片產品及服務提供商;在NPU驅動的AI推理芯片產品及服務提供商中,公司排名中國第二。

研發投入佔比下滑

AI、大數據及雲計算的快速發展正推動一波智能變革浪潮,從根本上重塑不同行業的生產模式及競爭格局。AI正解決更多運輸、互聯網搜索及製造業等領域的實際問題,從而加速社會智能轉型。

根據灼識諮詢報告,AI已經從算法的迭代改進,演進至運算基礎設施的大幅進步。公司相信該變革正推動行業向以NPU驅動的AI推理計算時代轉型,高性價比的推理專用芯片是實現AI產業化規模落地的基礎。

雲天勵飛的IFIC底座具有算法芯片化能力。通過對應用場景及算法研發的深度理解,公司使用協同設計的指令集、芯片架構及工具鏈打造出優化芯片,更高效地實現多場景應用。雲天勵飛憑此能力開發出NPU產品Nova;AI推理芯片(包括主要產品DeepEye及DeepEdge以及主要在研產品DeepVerse和DeepXBot)及支持AI推理芯片運行的Hy3 CAN硬件使能工具及IFIE軟件平臺及IFMind大模型礎。

雲天勵飛基於IFIC底座搭建Nova,以提供高性能、高性價比的推理能力。基於Nova,公司推出了具備可擴展性且可應用於端邊雲的AI推理芯片。雲天勵飛的Hy3 CAN作為硬件使能工具,提供統一的編程接口以調用芯片能力。雲天勵飛的IFIE作為軟件開發工具套件,為大模型應用與AI推理部署提供自主可控的開發環境。藉助Hy3 CAN及IFIE,公司的IFMind大模型能夠進行視覺、文本和語言分析。

業績表現來看,雲天勵飛業績營收增長勢頭明顯。 2022年、2023年、2024年以及2025年一季度(以下簡稱:報告期內,下同),雲天勵飛營收分別為5.46億元、5.06億元、9.17億元以及2.64億元;同期公司研發開支分別為3.47億元、2.95億元、4億元及8390萬元,分別佔同期總收入的63.4%、58.3%、43.6%及31.8%,佔比呈下降趨勢。

圖片1.png

值得注意的是,自2017年以來,公司已連續8年出現虧損,累計虧損超29億元。

業務結構有所轉向

從行業競爭格局來看,繼2023年「百模大戰」之后,基礎大模型數量逐步收攏,豆包、通義千問、DeepSeek 等逐步成為基礎大模型的主流方向。據市場研究機構IDC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大模型應用市場規模2024年達到47.9億元,市場份額排名前8的分別為百度、阿里雲、商湯科技、浪潮雲、智譜、中國電信AI、創新奇智以及稀宇科技,雲天勵飛並未上榜。

圖片2.png

除了研發費用之外,公司銷售費用和管理費用的增長也在擠壓公司的利潤空間。2024年,公司的銷售費用和管理費用分別為1.76億元、2.5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73.63%、23.95%,銷售費用增幅較大,且創近8年來新高。

連年虧損之下,公司現金流持續為負。2024年,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為-2.95億元。自2017年以來,公司8年合計「失血」超21億元。

雲天勵飛業績虧損態勢持續至2025年。據公司一季報顯示,公司報告期實現營收為2.64億元,同比增長168%;歸母淨利潤為-0.86億元,同比有所收窄;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為-0.79億元,持續為負。

圖片3.png

2024年年報顯示,雲天勵飛的收入主要來自消費級、企業級和行業級三大場景。

智通財經APP注意到,雲天勵飛將目光瞄向了C端市場,公司於2024年以1.8億元收購智能穿戴設計企業岍丞技術,新增了消費級場景業務。據瞭解,雲天勵飛的消費級場景業務涵蓋可穿戴設備產品、智能硬件等,依託公司自研的大模型或系統、軟件應用等為消費級產品提供技術基礎,以硬件形式進行交付。

依靠併購,公司的收入實現大增。2024年,消費級場景業務實現營收為4.04億元的收入,佔總營收的比例達44%。

企業級場景業務主要依託芯片能力和基於芯片的各種硬件形態,賦能AI行業公司及AI生態圈合作伙伴,包含AI公司、電信運營商、高校及科研院所等客户。

雖然該業務在2024年實現大幅增長,但毛利率卻出現下滑。2024年,該業務毛利率為40.19%,同比下滑了 47.13個百分點,慘遭「腰斬」。

公司行業級場景業務包含自研的算法軟件、芯片等核心產品,並搭配外購的定製化或標準化硬件產品、安裝施工服務等。該業務的表現更為慘淡,不僅收入大幅縮水,毛利率也同步下滑。2024年,雲天勵飛該業務實現營收為2.54億元,同比下滑45.91%,毛利率為15.43%,同比減少了19.61個百分點。

在這一背景下,雲天勵飛的毛利率創近8年來新低,為20.94%,同比下滑了2.54個百分點。

競爭不斷加劇 未來競爭幾何?

近年來,人工智能行業發展迅速,競爭愈加激烈。

雲天勵飛的競爭對手不僅包括眾多人工智能初創企業,同時還面臨着來自海康威視、華為、英偉達等綜合實力較強的大型企業在產業鏈內部延伸而帶來的市場競爭。

因此公司需要對現有產品的升級更新和新產品的開發工作持續投入大量的資金和人員,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人工智能算法和芯片技術等屬於前沿科技領域,研發項目的進程及結果的不確定性較高。而且公司的技術成果產業化和市場化進程也具有不確定性,因此高研發費率對於雲天勵飛而言可能將是個常態。

而且,儘管人工智能已經在某些領域如安防等證實了其應用價值並進行了滲透率的快速提升,但整體而言,人工智能尚處於發展初期,在各行業中何時能實現規模化落地以及滲透率提升的整體速度受制於多種因素,每個行業因其實際情況不盡相同,影響到人工智能落地的時間和效率。

港股上市若成功,將為雲天勵飛注入新的發展動能,但公司仍需在技術迭代、市場拓展、盈利平衡三大維度突破瓶頸。

從中長期看,兩大業務線的放量是關鍵:一是AI芯片在智慧交通、智能製造等行業場景的批量落地,這類場景客單價高、粘性強;二是智能可穿戴設備的高端化突破,如果能將AI健康算法與高端品牌結合,毛利率將有望提升成為利潤增長點。

當前市場更擔憂的是雙重擠壓下的生存空間:向上,華為昇騰、寒武紀等國內對手加速迭代倒逼技術軍備競賽;向下,英偉達等國際巨頭降價搶灘加劇價格戰。當行業從「拼算法」進入「拼芯片性價比」的硬仗階段,公司引以為傲的NPU技術能否在智慧交通、工業等高端場景實現規模化變現,將成為破解虧損魔咒的關鍵鑰匙。

綜上,此次港股募資雖可暫解現金流之渴,但若無法在技術商業化效率(提升毛利率)、客户結構優化(降低大客户依賴)、生態壁壘建設(應對巨頭降維打擊) 三大維度取得實質突破,資本市場恐難持續為故事買單。AI芯片的星辰大海從未消失,但穿越生死線需要更硬的拳頭產品——雲天勵飛的二次上市,只是新一輪殘酷淘汰賽的發令槍。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