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興證首席説|國內AI生態加速繁榮

2025-08-06 10:50

(來源:興業證券訂閲號)

要點

AI+正成為市場核心主線。政策端,國常會於7月31日審議通過《關於深入實施「人工智能 +」行動的意見》,提出大力推進人工智能規模化商業化應用;在產業端,海外AI巨頭最新財報指引積極,WAIC2025驗證國內AI全面繁榮與進步。

加大對國產化的重視力度。包括AI芯片在內的基礎軟硬件國產化正成為不可逆的產業趨勢,隨着資金端的落實,后續招投標節奏將持續加快。同時,8月將進入中報密集披露的窗口,國產化有望迎來業績預期拐點,重點配置核心環節。

繼續看好AI和國產化未來發展。當前,計算機持倉水平處於低位,業績趨勢穩健向上,產業催化持續釋放,關注度不斷提升。建議積極關注景氣上行的主賽道核心龍頭,重點方向包括AI和國產化,邊際變化是影響股價的核心因子。

正文

上海WAIC2025盛況空前,AI生態正加速繁榮

上海WAIC 2025順利閉幕,大會熱度空前。7月29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WAIC)在上海順利落幕,本屆WAIC以「智能時代、同球共濟」為主題,全面展現AI技術前沿、產業趨勢與全球治理的最新實踐。本屆大會匯聚了800多家企業,涵蓋40余款大模型、50余款AI終端產品、超過60款智能機器人,以及100余款「全球首發」、「中國首秀」的重磅新品,規模創歷屆之最。截至7月29日下午3:00,共有35.5萬人次到場參會,大會熱度空前。

圖1、WAIC2025 匯聚數千位AI行業專家

資料來源:WAIC官網,興業證券經濟與金融研究院整理

資料來源:WAIC官網,興業證券經濟與金融研究院整理

圖2、WAIC2025 展覽了超過3000項前沿展品

資料來源:WAIC官網,興業證券經濟與金融研究院整理

資料來源:WAIC官網,興業證券經濟與金融研究院整理

應用為王,「模型+算力+應用+具身智能/端側AI」全線升級。WAIC2025參展商及展品涵蓋AI大模型、AI芯片、大模型應用、智能體(Agents)、具身智能&人形機器人、AI+AR眼鏡等端側硬件、智算與AI基礎設施等行業在內的3000余項前沿展品。相比於往屆更多地展示AI產品Demo,今年琳琅滿目的展品更多展現出 「落地可用」的AI產品能力。

從跟隨到部分超越,國內AI產品力已大幅提升

模型:多家廠商參展,模型能力全面提升

2025年下半年以來,國內外AI大模型進入密集發佈期。本屆WAIC匯聚了國內外多家大模型前沿廠商,國內包括阿里、華為、騰訊、百度、商湯、快手等科技大廠,以及智譜、Kimi、階躍星辰等創業團隊,谷歌、亞馬遜、特斯拉等國際巨頭也紛紛展示各自消費級、商業級、工業級的AI大模型及應用產品。

圖3、全球AI大模型產品演進圖譜

資料來源:元力趨勢,興業證券經濟與金融研究院整理

資料來源:元力趨勢,興業證券經濟與金融研究院整理

圖4、2024年7月-2025年7月中美大模型能力比較

資料來源:機器之心,興業證券經濟與金融研究院整理

資料來源:機器之心,興業證券經濟與金融研究院整理

7月30日,斯坦福大學教授、人工智能著名學者吳恩達表示,在人工智能領域儘管美國仍處於領先地位,但中國憑藉活躍的開源模型生態、半導體產業的積極進取,正展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國際方面,Google的Gemini 2.5 Pro、OpenAI的o4、Anthropic的Claude 4 Opus,以及xAI發佈的 Grok 4表現出領先的專有模型能力。同時,中國開源替代方案也毫不遜色,DeepSeek R1-0528、Kimi K2、Qwen3 系列、智譜GLM 4.5等模型在部分維度已超越海外主流開源產品。

算力:國產芯片訓練、推理性能加速提高

「中國芯」集體亮相,AI算力產業尤為矚目。WAIC 2025上,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郭毅可在演講中指出,全球AI算力需求正以每兩年750倍的速率極速擴張,中國雲端AI芯片市場將在2027年突破480億美元規模,國產GPU替代率預計超80%。從華為昇騰384超節點到后摩智能M50芯片,國產芯片正以技術突破與生態重構,繪製從「國產替代」到「全球競爭」的新圖譜。

圖5、華為展出的昇騰384超節點

資料來源:新浪財經,興業證券經濟與金融研究院整理

資料來源:新浪財經,興業證券經濟與金融研究院整理

圖6、摩爾線程展區熱度頗高

資料來源:新浪財經,興業證券經濟與金融研究院整理

資料來源:新浪財經,興業證券經濟與金融研究院整理

華為:展示業界最大規模的「昇騰384超節點」 真機,由12個計算櫃和4個總線櫃構成,算力總規模達300Pflops。該產品基於超節點架構,通過總線技術打破傳統AI服務器邊界,將384顆昇騰NPU、192顆鯤鵬CPU通過全新高速網絡對等互聯,形成一臺超級 「AI 服務器」,顯著提升算力性能。

摩爾線程:發佈旗艦級GPU加速服務器MCCX D800 X2,專為大語言及多模態大模型、科學計算和物理仿真等前沿領域打造。該服務器基於摩爾線程全功能GPU模組與高速全互聯架構,全面釋放計算性能,為高性能計算集羣的構建提供強大支持,賦能企業在複雜AI場景中實現極致算力突破。

沐曦:發佈基於國產供應鏈的旗艦GPU曦雲C600,該芯片基於沐曦自主知識產權核心GPU IP架構,構建從設計、製造到封裝測試的全流程的國產供應鏈閉環,核心技術自主可控。支持MetaXLink超節點擴展技術,並內置ECC/RAS多重安全防護模塊,為金融、政務等關鍵領域提供高可靠算力基座,滿足下一代生成式AI的訓練和推理需求。

應用:成熟度大幅提高,大模型創新應用增多

相較於2024年WAIC會議,本屆大會展出的諸多基於AI大模型的應用成熟度、實際可用性等均有明顯提升,如辦公、醫療、金融、教育等場景的代表公司攜重要產品引發廣泛關注。

金山辦公發佈WPS 靈犀,開啟AI助理時代。7月27日下午,金山辦公發佈了WPS AI 3.0—WPS靈犀,用户只需通過自然語言、多輪對話即可完成文檔創作、演示文稿生成及語音助手等功能,全程無需複雜操作和外部跳轉,是真正意義上的原生Office辦公智能體。除WPS 靈犀外,WPS知識庫也正式亮相。

圖7、金山辦公WPS靈犀開啟AI助理時代

資料來源:金山辦公,興業證券經濟與金融研究院整理

資料來源:金山辦公,興業證券經濟與金融研究院整理

圖8、合合信息無限掃描黑科技

資料來源:合合信息,興業證券經濟與金融研究院整理

資料來源:合合信息,興業證券經濟與金融研究院整理

合合信息:應用場景拓寬,攜多項黑科技參展。作為全球領先的人工智能產品公司,合合信息攜眾多新技術亮相,首次展示「無限掃描」 「AI鑑偽」等多項重磅黑科技,直擊多模態大模型在圖像、視頻等語料處理中面臨的清晰度及信息偽造問題,為大模型高效、安全發展帶來了新的想象空間。

科大訊飛:AI學習機產品引發廣泛關注。公司展出了斬獲「SALL獎TOP30」和「鎮館之寶」的科大訊飛AI學習機,這款學習機搭載了最新的星火大模型,旨在為幼、小、初、高全學段孩子提供個性化、定製化學習方案。另外,旗下AI黑板備受矚目,支持智能教學設計、可視化教學,將深化改造教與學場景。

圖9、SAIFS金融幻覺檢測系統

資料來源:華東師範大學校友會,興業證券經濟與金融研究院整理

資料來源:華東師範大學校友會,興業證券經濟與金融研究院整理

圖10、啟動醫療健康行業智能體成熟度分級標準體系

資料來源:互聯網醫療健康產業聯盟,興業證券經濟與金融研究院整理

資料來源:互聯網醫療健康產業聯盟,興業證券經濟與金融研究院整理

AI金融:邁向「零幻覺、具身化、多模態」階段。與去年金融行業大模型仍在概念階段不同,今年的關鍵詞為「落地」「可信」「具身」。從國有大行、互聯網巨頭,再到金融科技公司,包括華東師範大學上海人工智能金融學院(SAIF)發佈的新一代Smith RM金融推理模型,以及交通銀行「小姣」具身智能機器人、螞蟻集團「看一看」智能眼鏡支付方案等創新應用,有望重塑金融服務的未來。

AI醫療:本屆大會,阿里、華為等大廠將AI醫療展示威AI版圖核心業務之一。同時,賽諾菲、諾華、Veeva、飛利浦醫療及大量藥械企業也在論壇上積極討論中國醫療AI的未來範式,出海、AI藥物研發、AI臨牀應用、醫療普惠等關鍵詞成為熱門話題。當前醫療大模型應用呈現出格局漸成、數據為核、技術突破、場景深化的特點。在「AI智變·未來健康」論壇上,18家單位代表共同啟動了《醫療健康行業大模型成熟度和智能體標準體系》的正式編制。

端側:實現「真干活」,機器人領域熱點密集

在AI大模型的賦能下,機器人行業正從技術概念轉向應用實踐,產業鏈各環節公司將目光聚焦於工業製造、醫療服務、家庭服務、物流配送等細分領域的商業化應用。這體現在AI大模型平臺、機器人硬件兩個維度:

大模型平臺方面:為應用及場景賦能。華為雲發佈CloudRobo平臺,整合數據合成、模型開發、仿真驗證等核心環節,支持從算法訓練到部署落地的端到端開發,為具身智能產業賦能。騰訊發佈Tairos具身智能開放平臺,現場搭載Tairos的宇樹機器人「小騰」表現亮眼,能聽懂指令、識別物體、理解變化,還具備長記憶能力。商湯科技發佈「悟能」具身智能平臺,藉助商湯大裝置的端側和雲側算力支持,賦予機器人、智能設備感知、視覺導航及多模態交互能力。

圖11、騰訊發佈Tairos具身智能開放平臺

資料來源:焉知人形機器人,興業證券經濟與金融研究院整理

資料來源:焉知人形機器人,興業證券經濟與金融研究院整理

圖12、WAIC上宇樹機器人正進行格鬥表演

資料來源:焉知人形機器人,興業證券經濟與金融研究院整理

資料來源:焉知人形機器人,興業證券經濟與金融研究院整理

機器人硬件方面:正加速各行業落地。宇樹格鬥機器人G1擁有29個靈活關節搭配智能平衡算法,能打出拳擊連招、迴旋踢,摔倒后數秒就能自主起身。工業級四足機器人B2面向工業自動化等多領域,展示了爬樓梯和複雜地形行走能力。智元機器人攜遠征A2、靈犀X2、精靈G1、遠征A2 - W四大機型登場,展示了導覽、社交、冰壺、非標搬運等豐富功能,構建起覆蓋工業、物流、服務和人形智能的完整矩陣。傅利葉「具身智能康復港」升級亮相,以GRx系列人形機器人為核心,融合了多模態感知、大模型、運動控制技術和康養場景需求。雲深處在現場的150平米展區搭建起「微型電站」,絕影X30四足機器人可以實現做自主巡檢,精準識別儀表讀數、檢測設備温度。

風險提示:下游需求的不穩定性;國際環境的多變性;行業競爭的加劇。

文中報告依據興業證券經濟與金融研究院已公開發布研究報告,具體報告內容及相關風險提示等詳見完整版報告。

報告內容來自證券研究報告:【興證計算機】信創:需求加速釋放,生態持續繁榮-2025.07.27

對外發布時間:2025年07月27日

報告發布機構:興業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已獲中國證監會許可的證券投資諮詢業務資格)

分析師:蔣佳霖

S0190515050002

jiangjialin@xyzq.com.cn

分析師:孫乾

S0190518110001

sunqian@xyzq.com.cn

分析師:陳鑫

S0190522030001

chenxin21@xyzq.com.cn

分析師:桂楊

S0190524040005

guiyang@xyzq.com.cn

使用本研究報告的風險提示以及法律聲明

興業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經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批准,已具備證券投資諮詢業務資格。

本報告僅供興業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本公司」)的客户使用,本公司不會因接收人收到本報告而視其為客户。本報告中的信息、意見等均僅供客户參考,不構成所述證券買賣的出價或徵價邀請或要約,投資者自主作出投資決策並自行承擔投資風險,任何形式的分享證券投資收益或者分擔證券投資損失的書面或口頭承諾均為無效,任何有關本報告的摘要或節選都不代表本報告正式完整的觀點,一切須以本公司向客户發佈的本報告完整版本爲準。該等信息、意見並未考慮到獲取本報告人員的具體投資目的、財務狀況以及特定需求,在任何時候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個人推薦。客户應當對本報告中的信息和意見進行獨立評估,並應同時考量各自的投資目的、財務狀況和特定需求,必要時就法律、商業、財務、税收等方面諮詢專家的意見。對依據或者使用本報告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司及/或其關聯人員均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本報告所載資料的來源被認為是可靠的,但本公司不保證其準確性或完整性,也不保證所包含的信息和建議不會發生任何變更。本公司並不對使用本報告所包含的材料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損失或與此相關的其他任何損失承擔任何責任。

本報告所載的資料、意見及推測僅反映本公司於發佈本報告當日的判斷,本報告所指的證券或投資標的的價格、價值及投資收入可升可跌,過往表現不應作為日后的表現依據;在不同時期,本公司可發出與本報告所載資料、意見及推測不一致的報告;本公司不保證本報告所含信息保持在最新狀態。同時,本公司對本報告所含信息可在不發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投資者應當自行關注相應的更新或修改。

除非另行説明,本報告中所引用的關於業績的數據代表過往表現。過往的業績表現亦不應作為日后回報的預示。我們不承諾也不保證,任何所預示的回報會得以實現。分析中所做的回報預測可能是基於相應的假設。任何假設的變化可能會顯著地影響所預測的回報。

本公司的銷售人員、交易人員以及其他專業人士可能會依據不同假設和標準、採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頭或書面發表與本報告意見及建議不一致的市場評論和/或交易觀點。本公司沒有將此意見及建議向報告所有接收者進行更新的義務。本公司的資產管理部門、自營部門以及其他投資業務部門可能獨立做出與本報告中的意見或建議不一致的投資決策。

本報告並非針對或意圖發送予或為任何就發送、發佈、可得到或使用此報告而使興業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及其關聯子公司等違反當地的法律或法規或可致使興業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受制於相關法律或法規的任何地區、國家或其他管轄區域的公民或居民,包括但不限於美國及美國公民(1934年美國《證券交易所》第15a-6條例定義為本「主要美國機構投資者」除外)。

本報告的版權歸本公司所有。本公司對本報告保留一切權利。除非另有書面顯示,否則本報告中的所有材料的版權均屬本公司。未經本公司事先書面授權,本報告的任何部分均不得以任何方式製作任何形式的拷貝、複印件或複製品,或再次分發給任何其他人,或以任何侵犯本公司版權的其他方式使用。未經授權的轉載,本公司不承擔任何轉載責任。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