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TI颳起漲價風暴!6萬料號集體漲價,產業要復甦了?

2025-08-06 07:57

(來源:電子創新網)

據悉,全球模擬與工業巨頭德州儀器(TI)8月4日啟動新一輪價格調整,此次涉及60,000+產品型號,較6月的3,300款規模激增近20倍!據產業鏈多方證實,這場覆蓋全系產品的漲價風暴已通過代理商傳導至終端市場,僅極少數戰略客户獲得豁免。

本次整體價格區間上移10%-30%,其中超四成產品漲幅突破30%。重點聚焦工業控制、汽車電子等長周期應用領域,數字隔離器、隔離驅動芯片等關鍵器件價格普遍上漲25%以上。

值得關注的是,與6月主要針對信號鏈產品的局部調整不同,此次調價呈現明顯的結構性特徵——通過抬高老款產品價格,引導客户轉向新一代解決方案。典型案例顯示,某2018年發佈的DCDC轉換器價格上調22%,而其替代型號僅微幅調整5%。

從產品分類看,此次漲價呈現三大特徵:

1. 工業控制領域成為主戰場,40%以上的工控類產品提價。如工廠自動化用16位ADC芯片,單價從3.2美元躍升至4.1美元(+28%)。

2. 汽車電子板塊漲幅居前,車規級產品溢價顯著。新能源汽車BMS專用隔離芯片上漲22%,車載信息娛樂系統電源管理IC漲幅在18%-25%區間。

3. 消費電子與通信設備温和調價,電源管理芯片及射頻前端芯片價格上浮5%-15%。值得注意的是,TI第二季度通信設備營收同比激增50%,調價或與其戰略轉型密切相關。

TI為何漲價?

德州儀器(TI)超6萬料號集體提價10%-30%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成本壓力、市場策略調整、行業需求變化以及產品結構優化等。以下是詳細分析:

1. 成本壓力

原材料價格上漲:高純度硅片等原材料價格的上漲增加了生產成本。TI需要通過提價來緩解這些成本壓力,保持利潤水平。

製造成本上升:隨着技術的進步和工藝的複雜化,製造成本也在不斷增加。提價可以幫助TI應對這些增加的成本。

2. 市場策略調整

從「低價搶份額」到「保利潤」:TI在過去幾年中通過低價策略搶佔市場份額,導致部分產品線利潤率持續下滑。2025年第一季度,TI的毛利率降至56.8%,為近三年最低。此次提價旨在優化產品結構,淘汰低效產能,提升高毛利產品佔比。

引導客户轉向新一代解決方案:通過抬高老款產品的價格,TI希望引導客户轉向新一代、更高性能的解決方案。例如,某2018年發佈的DC-DC轉換器價格上調22%,而其替代型號僅微幅調整5%。

今年年初TI就表示過不打價格戰了,六月的漲價也是利潤持續下滑所致,這次也有這個原因。

3. 行業要復甦了嗎?

經過兩年的下行周期,模擬芯片行業的庫存周轉天數已迴歸健康水平,頭部廠商的庫存周轉天數降至45天以下。同時,汽車電子和工業自動化領域的需求復甦,TI的汽車業務收入環比增長12%,工業市場訂單能見度延長至6個月。

此次漲價重點聚焦工業控制和汽車電子等長周期應用領域,這些領域的需求增長顯著。例如,新能源汽車BMS專用隔離芯片上漲22%,車載信息娛樂系統電源管理IC漲幅在18%-25%之間。

另外,進入2025年下半年國內頭部晶圓代工和封測廠產能拉滿也是因為工業領域有增長跡象所以,是不是行業開始復甦了?這波復甦由工業來引領?

4. 產品結構優化

淘汰低效產能:通過提價,TI可以淘汰一些低效產能,將資源集中投入到高附加值的產品和領域,如汽車、工業等。

提升高毛利產品佔比:此次漲價主要集中在低利潤率、老料號及承諾數量未達標的產品上,目的是提升高毛利產品的市場佔比。

5. 行業競爭與市場反應

價格戰后的修復:2023年,TI曾在中國市場發起激進的價格戰,導致行業毛利率整體承壓。此次提價可以看作是對前期價格戰的一種修復措施。

TI的漲價為國產模擬芯片廠商創造了機遇。例如無錫谷泰微、聖邦股份芯海科技等等本土廠商已在工業和汽車領域加快替代進程。

德州儀器此次大規模提價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成本壓力、市場策略調整、行業需求復甦以及產品結構優化是主要驅動因素。儘管短期內可能會對市場份額產生一定影響,但從長期來看,這一舉措有助於TI優化盈利模式,提升市場競爭力。同時,這也為國產模擬芯片廠商提供了替代的機遇。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